2025-03-05來源:?藝術中國 |
潮間帶藝術村概況 潮間帶藝術村位于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地處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核心區域,是丹頂鶴越冬的故鄉。在這里,廣袤的灘涂與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共同構成了潮間帶藝術村的獨特生態,濕地與森林相互依存,珍禽與海洋和諧共生。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潮間帶灘涂、占地廣闊的鹽城林場和“生態魚港”新洋港吸引著無數游客。同時,潮間帶藝術村內遍布各種藝術工作室、美術基地以及書協、美協等文藝機構,定期舉辦各類生態、文學論壇、藝術展覽及時尚秀等活動,配套特色咖啡店、書店、餐廳等時尚消費場所,以“生態+美學”的模式賦能鄉村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打造出了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的新標桿。 活動目的 依托亭湖區潮間帶獨特的濕地生態資源、油畫村藝術基因及萬畝麥田景觀,通過稻草藝術裝置設計激活鄉村文旅新場景,打造“生態+藝術+農業”融合的網紅打卡地,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宗旨 一、生態藝術化:以自然生態為媒介,探索自然材料與藝術表達的創新融合。 二、文化在地性:挖掘鹽城在地文化、稻田農耕美學,打造潮間帶藝術IP。 三、公共參與性:全民共享公共藝術,推動文旅消費場景升級。 組織機構 一、指導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 二、主辦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人民政府 三、承辦單位 潮間帶藝術村 李元秋工作室 四、藝委會成員(按年齡排序) 陳克: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 洪濤: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李迅: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公共藝術系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陳文令:著名當代藝術家,意大利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榮譽院士,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唐勇:四川美術學院教授、造型藝術學院院長,國際動態藝術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張松濤:湖北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陳輝: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雕塑與公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余晨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郅敏: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教授、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陳曉春: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胡泉純: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副主任、公共藝術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藝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鄧柯:中國國家畫院雕塑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雕塑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趙展: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國雕塑學會理事,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五、策展人 李元秋: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 六、執行策展 王夢佳: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王浩杰: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李茂赟: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活動日程 一、活動名稱:潮間帶藝術村2025田野稻草裝置藝術創作營暨首屆潮間帶藝術村公共藝術展 二、活動地點: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潮間帶藝術村 三、征集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3月25日 四、評選時間:2025年3月26日-27日(周四) 五、入選公布:2025年3月28日(周五) 六、駐地創作營開營時間:2025年3月31日 七、駐地創作時間:2025年4月1日-2025年4月21日 八、首屆潮間帶藝術村公共藝術展開幕儀式:2025年4月22日 九、學術研討會:2025年4月22日下午 活動主題 “自然 ·藝術 ·共生” 自然與藝術的關系,是人類文明中一場永恒的對話。從遠古巖洞壁畫中的野獸圖騰,到當代沉浸式的裝置藝術,二者的互動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模仿或再現,正向著更深刻的共生形態進化。這種共生不僅是自然與藝術、物質與材料的交織,更是創意性與創造力的共振,在藝術創意與自然景觀的雙重語境下,呈現出令人驚嘆的可能性。 活動形式 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優秀作品,邀請國內外公共藝術家參與投稿,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獨特創意。同時積極與藝術院校展開深度合作,整合院校的學術資源與人才力量,為創作注入新鮮活力,激發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匯聚多元藝術視角。 征集要求 本活動面向全社會征集公共藝術創作者、景觀建筑設計師、大地藝術及裝置藝術創作者、實踐者,不限國籍、民族、年齡、性別,均可報名參加,也可以2-3人的創作小組作為主體投稿。 一、投稿藝術家最好有過在地創作經驗,并能提供1-3件過去五年內實地創作或落地的作品案例。 二、圍繞活動主題、自然環境和在地文化,提供1-3件創意效果圖,入選后再根據現場情況實地考察后完善方案。 三、總征集數量:大型戶外公共藝術作品15-20件。 創作要求 一、作品設計方案:須結合亭湖自然生態、文化在地性進行創作、形式新穎獨特,富有藝術性、創新性、視覺感染力,具有原創性和唯一性。 二、作品材質:除了稻草、竹、木材料,也可采用輕巧美觀又不失質感的新型環保材料,既能確保作品的呈現效果,又能滿足長期在室外展示的需求。 三、作品風格:創作手法和風格不限,可以包含裝置、光影、涂鴉、動態、景觀、大地藝術等多種形式,重點在于作品與環境的融合度以及與觀眾的互動性。 四、作品落地性:適合戶外長期存放,具有可實施性,并能避免公共場所安全隱患。 五、作品尺寸:三維中須有一維尺寸大于3米,最大不超過20米,也可根據現場環境調整尺寸。 評選方式 由藝委會成員和活動主承辦方組成評審組,對征集所得的全部作品方案進行評選,選出最終入選作品。 報名方式 凡認同本次活動主題和宗旨,具有公共藝術在地創作能力的國內外藝術家均可報名參加,不限國籍、民族、年齡、性別。 一、投稿聯系人:王浩杰 15066818472 二、投稿郵箱:cjdysc2025@163.con 三、投稿方式: (一)個人信息:藝術家簡歷(包含申請人/小組代表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國籍、藝術展覽及獲獎履歷)、填寫完整的《報名登記表》(電子版文件)和《作者承諾書》(掃描件)。報送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投稿形式:作品效果圖、模型照片、視頻形式均可。 (三)圖片要求:尺寸指定為A3(297x420mm),橫豎構圖均可,圖片格式為JPG格式,分辨率為300dpi,顏色模式為RGB,單張圖片大小5MB左右,像素不低于300dpi。 (四)視頻形式:視頻以MP4格式提交,時長5分鐘以內,標清或高清不限,文件大小須≤100MB。 (五)作品說明:每一件投稿作品需提交作品說明、設計理念(不少于100字)。 費用明細 本次活動以嘗試和實驗為主,活動宗旨是為在地創作及公共藝術與文旅融合發展積累經驗,鼓勵和發現更多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家,所付酬勞只是象征性費用。如對費用有所異議,可忽略本次征稿啟示。 一、支付每位入選藝術家創意設計費用5000元(稅后)。 二、報銷藝術家常住地至活動舉辦地的往返高鐵票(或經濟艙機票),并為藝術家提供駐地創作期間和開幕式期間的食宿交通。 三、提供作品落地實施所需各種物資條件。 四、與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簽署在地創作藝術家長期合作備忘錄。 五、所有最終參展作品由潮間帶藝術村永久收藏,并向參展藝術家頒發收藏證書。 學術活動 學術研討會: 研討主題一:公共藝術的在地化實踐。邀請藝術家代表進行主旨演講,并邀請知名鄉村藝術項目策劃人進行分享。 研討主題二:公共藝術與文旅融合的創意思路分享。通過此次在地創作實踐活動,分享藝術家從文旅發展角度出發的作品創意設計思路。 研討主題三:公共藝術與自然環境、在地文化的結合。論壇邀請環境藝術家、設計師、公共藝術專家等分享如何將自然元素融入當代藝術裝置中。 注意事項 一、投稿申報人的作品均不能含有色情、暴力等因素,遵守《廣告法》和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意識形態及政治觀點不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相抵觸。符合民族文化傳統、公共道德價值、行業規范等要求。 二、投稿申報人的作品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名譽權或其他任何合法權益。如發生侵權行為,將由涉及侵權的申報者自行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三、本次征集活動收到的所有成果文件著作權歸申請者所有。展覽主辦方和策劃方有權對參加活動的作品進行宣傳、匯編出版、發行,以及進行公益使用等,并享有對入選方案進行再設計、落地實施、生產、展示、出版等全部權益。 四、如因不可抗因素影響而延期舉行活動,將在官方公眾號通知具體時間。 五、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潮間帶藝術村2025田野稻草裝置藝術創作營 暨首屆潮間帶藝術村公共藝術展 組委會 2025年3月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