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來源: 藝術中國 |
蔣云璘,2000年生于上海,現駐倫敦的藝術家。她的作品以強烈的色彩和夸張奇異的形象構建出一個怪誕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她的視覺風格融合了后數字時代的高飽和熒光色與幾何渲染,同時召喚童年記憶中電視里夸張的卡通形象。這種碰撞賦予她的創作獨特的復古未來感。 云璘視畫布為一臺鍵盤閃著霓虹燈的游戲筆記本,屏幕里跳躍著千禧年的卡通幽靈。云璘的作品展現了“數字移民”的精神世界,現實與虛擬交織,既沉醉狂歡,又焦慮不安,回應著科技進步對個體生命體驗的沖擊。 數字遺產代理人(漫畫 )2021至2022 電磁恐懼癥(局部) 2024 Freeze!(局部) 2024 云璘的作品受童年大量接觸的卡通形象影響,一邊看一邊把有趣的形象和場景都畫在墻壁上,最后畫滿了三面墻。這樣日復一日的積累,不僅使云璘的腦袋里有無數幻想生物的點子,更幫助她構想出一個個不被物理規則束縛的世界,這都深深影響了她的藝術風格。 珊瑚制造者 2022 ‘我好像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生活過,一個使用著座機,磁帶播放機和電視機,一切都笨重的圓潤的蹲在那里。另一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小小的觸摸屏回應著一切需求。繪畫是我串聯它們的方式?!?nbsp; 在云璘成長的歲月里,上海從模擬時代逐步邁入數字時代,她親歷了這一場深刻的科技變革。 她的丙烯作品《電磁恐懼癥》靈感來源于這樣科技轉變下的焦慮:人們曾經相信手機的電磁信號會導致頭暈、失眠,甚至腦癌。她用滑稽的卡通形象展現個體在科技加速變革下的錯愕與迷失:相擁而泣的電視,呆滯的兔子,暈倒的熊,試圖逃跑的貓...它們是來自模擬時代的幽靈,被置入一個閃爍著危險信號的數字空間。電子智能設備被具象化為散發著熒光磁場的巨大生物侵占畫面,它的手指懸浮在中間,帶著游戲界面般的操控感,仿佛隨時可以決定角色的去留。 云璘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和熒光色制造出不安的氣氛,使畫面充滿電子屏幕的光感。她的筆觸細膩,尤其是在角色的光影、邊緣輪廓的處理上,呈現出一種介于手繪和3D建模之間的質感,完成了模擬時代的2d卡通形象在數字環境中的變異—— 它們已不再屬于曾經的世界,也無法完全適應新的科技環境。 《電磁恐懼癥》不僅是一幅關于科技焦慮的作品,更是一種關于記憶如何在數字時代被重構的視覺實驗。 電磁恐懼癥 2024 幻想生物(習作) 2023 云璘十分關注數字屏幕如何塑造人們的感知。在丙烯作品 Freeze! 中,她創造了一個隱喻推薦算法的奇幻世界:畫面中央的螺旋樓梯將觀眾的視線引導向一個未知的終點,一名角色正奮力攀爬,試圖到達某處。而樓梯后的巨大形象,則帶著冰冷的監視感,似乎象征著算法對于個體選擇的引導與操控。在色彩運用上,這幅作品以冷色調的灰,白為主,同時點綴跳躍的熒光綠與紅色塊面,制造出數字界面般的視覺效果。這種色彩與塊面使觀者聯想到手機界面上的閃爍通知、個性化推送和滾動內容,強化了作品對算法社會的指涉。主角是在通向無限延展的探索空間,還是受困于自我確認的回旋走廊,構圖截取在一個模棱兩可的位置。 Freeze! 2024 云璘的探索并不止于畫布。多媒介互動的創作方式使她開始在裝置藝術中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在交互裝置 《心流》 中,她將棒針改造成新型鼠標,使針織的動作與網頁滾動形成同步,讓屏幕瀏覽變得可觸可感。這件作品將手工制作與數字技術融合,用傳統手工將滑動屏幕的無意識行為實體化,讓觀眾親身感受到時間和注意力如何在推薦算法中被解構、被消費。藝術的魅力在于打破常規,它是最適合暢想人與科技可能性的場域。云璘通過作品與觀眾的互動,期待聽到更多人在數字時代獨特的經歷與批判 - 科技如何影響了每個人? 心流(交互裝置) 2023 至 2024 從童年滿墻的幻想生物,到如今在丙烯,數字繪畫與裝置藝術中游走,蔣云璘的創作始終圍繞著人與科技的關系展開。她的創作不僅是個人記憶的拼貼,也是對未來世界的探問,她將繼續在藝術與科技的交匯點上創作、推演,你是否愿意一起進入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奇幻世界?(作者:陳耀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