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來源: 藝術中國 |
開幕式現場 2025年4月12日下午,“格物抒懷——張哲油畫風景展”在銀川美術館舉行展覽開幕式。 作為寧夏的青年油畫才俊,本次展覽以“格物抒懷”為主題,集中呈現了張哲近五年來的風景油畫佳作108幅。藝術家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與詩意。 展覽現場 展覽由重慶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寧夏美術館(寧夏書畫院)、寧夏大學美術學院、北方民族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寧夏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作為指導單位,寧夏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銀川能源學院信息傳媒學院主辦,銀川美術館承辦.龐茂琨、王宏劍、張杰、何占福擔任藝術顧問,王勝澤、王心悟擔任策展人,楊衛擔任學術主持,王心悟、王勝澤、劉淳作為學術支持. 現場嘉賓合影 張哲,男,祖籍山西,父輩從甘肅遷入寧夏,生于寧夏西吉縣。先后畢業于:寧夏固原民族師范、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架上繪畫工作室、法國昂熱勒芒美術學院。中國書畫人才理事,寧夏美術家協會會員,寧夏油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四川美術學院校友總會理事,四川美術學院寧夏校友會副會長,高校教師。作品曾獲寧夏第三屆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黃河之聲2025年寧夏油畫作品展二等獎。作為助手與藝術家王大同先生創作《重慶談判》油畫作品,并主持創作《抗洪搶險》《賀蘭魂》。 寧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寧夏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勝澤主持開幕式 寧夏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陳曉軍 四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油畫藝委會主任張杰 藝術家張哲 深受米勒作品的影響,張哲深刻地感受、融入腳下的這方土地,熱愛并不斷展現它迷人的魅力。從藝26年之久的他對故鄉的風景充滿著情感與記憶,并孜孜不倦的用畫筆對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堅強不屈的精神進行著創作表達。環顧展廳,觀眾可以透過作品中描繪的斷墻頹壁,一泓池水,半枝斜坡,夕陽古道,枯藤老樹,鴉聲點點,感受時間留下的印痕。這些是藝術家張哲抒懷的表征,藝術的足跡,更是其藝術生命的追求。 張哲作品 王勝澤認為,寧夏這片廣袤而又蘊藏著歷史的土地,給張哲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深邃的山川、蒼茫的黃土高原和淳樸的民風,都是張哲筆下的描繪的對象。他的油畫作品不僅是家鄉大自然的簡單再現,更是對自然、對人文、對歷史深刻洞察的藝術表達?!白x張哲的油畫作品,每一座山峰、每一條溪流、每一片草地都在他的筆下凝聚成了豐富的意義,它們與當地的民俗、歷史、風土人情息息相關,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另一方面,張哲通過寫生,將時代的呼喚融入其中。在他眼中,家鄉熟悉的每一片景象都承載著歷史的深厚積淀和時代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正是他藝術創作的源泉。他通過對家鄉山川的深入觀察與獨特表現,讓這一片風景在他的畫筆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展現出其所蘊含的獨特精神?!?/p> 張哲作品 通過對張哲風景油畫創作的梳理,本次展覽學術主持、批評家楊衛表示,張哲熱衷于風景寫生,首先是受到學院教育的影響,同時也是源于自我的文化鄉愁,為的是從風景中提煉自己的情感,尋找自己的生命之根。他筆下的風光,無論是山村的春色,還是金黃的秋景,抑或是冬日里白雪皚皚的原野,都無不滲透著一種飽滿的激情與深遠的詩意?!白鳛橐晃簧钍軐W院藝術浸染的藝術家,中西方不同名校的求學經歷,不僅開闊了張哲的眼界,也為他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多年以來,張哲遍訪名山大川、縱情天地之間,通過風景寫生提高審美意識、錘煉藝術語言,日積月累,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在張哲的風景畫中,表現西北風光,是其一成不變的主題。這跟張哲的文化鄉愁有著直接關系,也是他疏遠于劇烈變化的現實社會,對自我生命確認的一種人文方式。可以說,是西北的熱土養育了張哲,也給了他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p> 張哲作品 學術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之后,眾多嘉賓從多種身份與角度切入,對本次展覽及張哲的藝術創作進行了學術研討。 春天是希望的象征,也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在這充滿生機的季節里,希望通過這場展覽,讓更多人領略到油畫藝術的魅力,感受張哲筆下風景的靈動與深邃。 據悉,本次展覽從4月9日起對外開放,并持續至4月21日。感興趣的觀眾可前往銀川美術館(銀川市金鳳區泰康街8號)二樓觀看展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