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2來源: 藝術中國 |
聶振生山水作品展海報 2025年3月30日至4月12日,由策展人馮嘉銘先生策劃,北京逢唐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歐陽中石書學研究中心承辦的《筆墨間的靈魂獨白》--聶振生山水作品展在北京盛世南宮歐陽中石書學研究中心展出。 本次展覽精選聶先生近年創作的9個系列近60余幅作品,或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或溪澗幽深、草木蔥蘢。每一幅畫作皆是自然與心靈的對話,清新高雅,別有一番情境,是“可觀、可游、可居”的理想之境。他的作品既有典雅的傳統筆墨意蘊,又有現代人的審美訴求,形成了自己的山水風貌。在他的作品里,仿佛看到了一片寧靜的天地,啟迪靈魂在心底深處的獨白,在當下驚濤駭浪,紛繁喧囂的生活里,心底世界卻那般清幽、寧靜。 就山水畫而言,畫如人,人亦如畫。見畫如見人,“知行合一”。畫中山石有擬人之情感,草木有人物之動姿,物化了景物,也物化了人。人之不同,在于性相近而習相遠,在于和而不同。面對蒼茫幽遠的大自然,畫家得到了理想、人生乃至情感及藝術追求上的感知和升華;生活的閱歷和對大自然的體驗使得他獨愛這種幽靜與清遠,這是妙之所在、意之所在、韻之所在。作品所產生的“幽境”,是畫家追求的產物,更確切地說是畫家心靈中的產物。大自然之“幽”經過畫家的精微體察、心源物化的“境”是更深切地表現在作品之中。 聶振生先生的山水畫,用筆痛快,墨韻清新,憑自己的敏銳感覺,捕捉山水意象,在點、線、面的交織中,建立有序的結構;在濕筆、干筆、濕墨、焦墨中進行著豐富的演繹與幻化,使山水意象深邃、幽秘;在“虛寫”與“實寫”中,順勢造境。在似與不似間表現山川物象;在有意無意間,表現筆斷意連,超以象外。因而所繪的山水富于變幻而又動靜有度,畫面漾溢著筆意、墨氣、韻味。 策展人馮嘉銘先生對聶振生先生的山水畫之所以為引人注目評價:其作品不同于傳統山水畫中常見的宏大敘事,他更傾向于捕捉那些細微之處——一山一水、一樹一石,在平凡之中見不凡。例如,在其代表作《靜聽松風》中,迎面一棵蒼勁的老松,在淡淡的遠山與云霧背景下,營造出一種寧靜致遠的氣息。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淡雅的色彩搭配,將觀者帶入了一個遠離塵囂、心曠神怡的精神境界。 畫家高超的繪畫技巧傳達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態度,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哲學意味。比如《云深不知處》,通過描繪云霧繚繞中的山巒,寓意著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與探索,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勇于追尋未知的世界,觸動人心,引發人們對生活、自然乃至宇宙的思考。 這次展覽也再次體現策展人馮嘉銘先生的藝術掛念:中國畫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藝術形式,更是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的載體。在這次聶振生先生的山水畫世界里,是一場關于筆墨的精妙實驗。在深諳傳統畫論"墨分五色"的要旨下,卻不拘泥于程式化的皴法,構圖的匠心更見巧思。畫家用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詮釋了“筆墨當隨時代”的理念,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于舊有框架,不斷探索新的表現手法,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生命力與創新精神。也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讓聶振生先生成為了當代中國畫界一位具有創新代表性的藝術家。(來源:信陽日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