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來源:中國美術家協會 |
2025年4月25日,“堅守藝術原創,共筑美術新生態”研討會在中國美協召開。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屈健,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偉;法律專家: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審判長秦元明,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姚歡慶,民商法法學博士、中國行為法學會理論研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唐興華,中國美術家協會法律顧問田燕剛;美術家代表:中國美協美術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何家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代大權、蔣智南,中國美協美術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駱根興、陳孟昕、朱凡,中國國家畫院雕塑所所長鄧柯,以及中國美協相關處室負責人出席本次研討會。王平主持會議。
會議現場 本次研討會以近期中國美協在征稿排重審查工作中發現的“多人一稿”、AI濫用等美術創作過程中產生的亂象為背景,聚焦美術行業當前面臨的新難題,匯聚法律專家與美術家的專業智慧,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積極推動行業自律與規范建設,呵護美術創作的原創性,切實維護美術家的合法權益,助力美術行業朝著健康、有序、創新的方向發展,構建美術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研討會上法律專家和美術家們圍繞“‘多人一稿’與AI素材破局”“處罰措施的法律剖析與風險防范”“美術行業自律準則的構建與推行”“科技浪潮下藝術與技術邊界的厘清”“基于創作實踐的洞察與行業發展建言”等議題展開研討論述。
秦元明法官發言 秦元明認為“多人一稿”現象一旦引發糾紛,往往涉及著作權侵權,其中關于作品權屬認定和侵權判定存在諸多難點。司法實踐中并不反對利用AI創作,但創作者應確保對生成作品具有原始、獨創的貢獻。他建議美協可以借鑒一些司法措施,要求當事人明確標識作品是否由AI創作,并提供草稿、設計圖等素材等,為權屬判定提供依據。從行業發展來看,“多人一稿”和AI創作侵權行為嚴重擾亂了美術作品市場秩序。這些行為侵害了原作作者的權利,打擊了他們的創作熱情,長此以往,將導致美術市場原創作品減少,市場萎縮。因此,必須堅決制止此類行為。他充分肯定了美協制定的應對措施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提醒,在制定相關規則時,一定要以上位法為依據,避免出現法律風險。
姚歡慶教授發言 姚歡慶認為技術的發展使各行業都面臨AI帶來的深刻影響,美術、攝影、文字等領域首當其沖,這一現象凸顯出人類創作動力被削弱的嚴峻現實,如何保有創作動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沖擊,雖難以找到完美解決方案,但可采取一些應對措施。他提出三點建議:一、落實標識制度,行政法規要求人工智能作品標注來源,美術行業應將此納入規范??稍O置不同展覽賽道,區分人工智能創作和純粹人工創作作品,既能維護人類創作動力,又便于行業管理。二、建立行業承諾機制。參展畫家應簽署承諾書,明確接受黑名單制度和公示制度,為行業管理和道德處罰提供依據和正當性;三、鑒于“多人一稿”背后可能涉及人工智能,技術識別存在一定難度,處理時,可通過逐步揭示、相互印證的方式,確定作品權屬及與AI的關聯,進而依法懲處違規行為。
唐興華副秘書長發言 唐興華對“多人一稿”或“多人同稿”的表述提出精準化建議,認為此類行為涉及違反美協展覽規則、侵犯著作權或造假等問題,應納入行業懲戒范疇。他從法律角度深入分析了懲戒措施中有可能涉及的披露違規信息與隱私權、名譽權的關系,指出在行業展覽情境下,造假等違規行為已超出隱私權保護范疇,并且,行業展覽涉及公共利益,法院通常不會認定行業管理中的信息披露侵犯隱私權;在認定“多人同稿”時,只要表達慎重、精準,不使用侮辱誹謗性語言,對作品質疑,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他提醒美協完善會員入會及展覽投稿規則。投稿人承諾遵守規則,在民法上即視為對合同條款的認同??梢岳秒娮踊侄未_保作者充分知情同意。此外,他建議,美協作為行業組織,應多發布懲戒案例和違規行為,規范美術家創作行為。
田燕剛律師發言 田燕剛提出,人們應全面客觀認識AI,其雖存在負面影響,但也能為藝術創作帶來啟發與益處,關鍵在于合理運用。針對研討會主題,他強調需綜合法律、市場和藝術創作三個標準考量。法律標準是美術領域的底線,作品若侵犯他人在先著作權,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市場標準與AI產品交易價值相關,買賣雙方的態度決定其市場接受程度;藝術創作標準涵蓋思想和技藝,AI在思想表現上有一定影響力,但難以完全取代人工技藝。他指出,中國美協作為行業引領者,必須堅守原創原則,對非原創作品尤其是AI創作的非原創作品進行行業限制。
何家英副主任發言 何家英指出當前美術教育基礎薄弱,作品質量堪憂。他認為美協展覽的標準是風向標,引導著學生的努力方向,如同考試方向改變一樣,美協應該進一步明確和提升展覽標準。AI本質上是創作工具,可以合理利用,但其創作成果是否具有思想性、靈性與生動性,需要美術家和AI專家共同判定篩選。對于購買AI作品違規創作的行為,不僅僅是道德譴責或美協內部處理,對于買賣雙方,國家應該立法約束,美協也應該在把握好尺度的前提下對這類創作者進行限制和懲戒。他建議解決美術基礎薄弱問題,需教育界與美協共同發力。管控AI違規創作,要完善法律、強化監管、合理懲戒,才能讓美術創作正本清源,回歸到注重內涵、追求創新的正道上,以此推動美術事業健康發展。
代大權教授發言 代大權表示美術領域不斷面臨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如攝影、AI的出現,未來還會有更多科技沖擊藝術領域,但無論技術如何更迭,藝術的核心目的始終不變。他認為在判斷作品創作方式上,各專業領域專家憑借經驗和對業內創作者情況的了解,對異常作品具有敏銳洞察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斷是否是AI作品。AI對藝術創作利弊并存,優秀畫家善將先進技術積累轉化,使之成為創作助力,而投機者本末倒置,形同飲鴆止渴,最終會破壞藝術本質。AI作品追求完美,缺乏人類情感注入,而藝術的魅力源于生動性、源于創作者的思考、情感和獨特表達。他認為中國美協及時制定標準、規范行業秩序、為創作指明方向勢在必行。未來,美術家們都應該堅定藝術立場,以人類情感與思考為創作核心,合理運用AI技術,推動美術事業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保持藝術獨特魅力與價值。
駱根興委員發言 駱根興指出,當下“多人一稿”等現象泛濫,折射出社會的浮躁心態與快節奏生活方式,繪畫培訓班中年輕人急于成名、熱衷走捷徑便是典型體現,造型藝術創作從強調感受表達淪為模式化“拼圖”,嚴重背離了藝術創作規律。針對當前藝術發展現狀,他建議中國美協要高度重視藝術規律,明晰自身使命,促使藝術回歸其本真價值。在AI時代,盡管藝術面臨諸多挑戰,但藝術職能關乎人類精神世界的發展,AI雖可合理利用,卻不能取代人類在藝術創作中的核心地位,否則將是社會與人類的悲哀。此外,他呼吁美協與美術院校加強合作,從展覽導向到基礎藝術教育,全方位影響創作者的觀念與創作方式,注重培養創作者的基本學養,扭轉創作中的不良傾向,引導藝術創作回歸正軌,推動藝術在新時代實現健康發展。
陳孟昕委員發言 陳孟昕指出當前美術領域受AI沖擊,創作與展覽問題突出,在參與美協評選過程中已經有所關注。中國美協現有排重系統因依賴歷史圖片數據,對AI新圖式及處理后的作品識別力不足,同時AI作品隱晦售賣現象加劇,嚴重擾亂美術行業秩序。針對這些問題,陳孟昕提出三項建議:在技術層面,主張以AI反制AI,通過升級美協排重系統,接入大模型、擴充數據庫,并對投稿全流程監管,要求作者提交創意草稿等文本,說明AI輔助創作細節;標準與法規建設上,呼吁加快制定AI使用標準,聯合法律界明確版權歸屬,聯動平臺與監管部門整治網絡售賣亂象,同時美協需制定行業規范,要求作品標注AI使用標識,作者簽署原創承諾書,違規者將受懲戒。此外,他強調應積極引導AI創作發展,建議美協在展覽中開辟專屬板塊,展示AI輔助或優質AI生成作品,為藝術與技術融合提供實踐場景。面對AI引發的創作模式變革、原創界定模糊等挑戰,美協可聚焦人類創作不可替代的優勢開展培訓,幫助創作者提升素養,在堅守原創內核的同時,合理運用AI技術,推動美術事業構建富有活力的新生態。
朱凡委員發言 朱凡憑借在美協維權辦十年的工作經驗,從維權與行業自律角度深入剖析美術行業現狀。他揭示,當下行業亂象頻發,“多人一稿”問題尤為嚴峻,已演變為產業化現象。有成熟的稿子生成、傳播、銷售產業鏈,實際問題遠比表面呈現得更為復雜。在行業管理方面,現有手段難以有效遏制亂象。許多國展班學員自身創作能力不足,依靠培訓班提供稿子參展獲取利益,即便有人受到處罰,相關培訓班仍照常運作,問題根源無法得到徹底解決。會員管理同樣面臨困境,部分會員違背章程參與不正當活動,嚴重破壞行業秩序,而有個別通過不正當途徑參展入會的人員,繪畫基本功缺失,加之線上考核效率低下,會員質量難以保障。他提出,隨著AI作品進入美術領域,分賽道展覽是破局關鍵,合理引導AI創作應用,將人工創作與AI創作區分開來并制定差異化評選標準,既能避免相互干擾,又能確保創作者獲得公平展示機會。同時,他呼吁美協完善會員管理機制,加強會員創作能力考核,通過強化行業自律,推動美術行業走出困境,實現長遠發展。
蔣智南教授發言 蔣智南認為,應理性看待AI技術在美術領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既不能因問題否定其價值,也不應盲目抗拒,建議開辟涵蓋多藝術門類的AI繪畫創作展覽渠道,借此探究AI在藝術創作中的潛力與邊界。他指出,當前AI創作作品雖具技術優勢,但在情感表達與藝術感染力上不及傳統手繪。他結合教學實踐,提到不同學歷層次學生專業水平存在差異,而學校通過改革專業博士招生考試,增加素描全身人體寫生科目,顯著提升了學生質量。談及美術作品評審,他強調評委審美能力和專業素養對評審質量的關鍵作用。因此,需嚴格選拔評委,保障評審公平公正。蔣智南呼吁大力鼓勵創作富有原創性、情感與生活氣息的美術作品,以此提升美術行業整體水平,推動美術事業健康發展,增強國家級美術展覽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鄧柯所長發言 鄧柯深入剖析雕塑領域數字技術與AI應用的現狀與問題。當下數字技術在雕塑創作中的應用,導致平面向立體轉化時本體語言弱化,材料語言流失,且未形成成熟的數字雕塑創作方法。AI技術雖為雕塑帶來動態展示等新形式,但加劇了侵權抄襲等問題,尤其是圖像侵權現象突出。她強調,雕塑創作應堅守“創”這一核心,遵循眼、心、手的創作規律,避免因過度依賴技術而喪失本體語言。開辟AI賽道可作為應對策略,但需明確原創的核心地位,發揮原創的“原子效應”,將技術與藝術融匯創新。她認為藝術創作是身、心投入與創造表達的過程,技術僅為輔助,唯有創新才能產出真正的藝術作品。在實踐層面,鄧柯提出,法律上需落實承諾、告知與標明等措施,以創作時間和生長過程作為作品判斷依據;展覽中應明確雕塑板塊的材料與創作方法規范;收藏環節需設定材料和版號標準。雕塑行業正處于變革期,只有堅守創作核心,合理運用數字技術與AI,平衡創作與應用關系,明確規則,才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提升藝術價值,豐富藝術表達形式。
屈健書記總結講話 屈健總結表示,本次研討會召集法律專家和美術專家共同探討如何構建美術新生態,就“多人一稿”、AI技術使用等現象所引發的展評審查機制、行業自律、法律維權、行業引導等問題,專家們充分發表意見,并為進一步制定相關制度提供法律依據。從技術層面,優化評選識別排重系統,提升圖像識別和大數據比對技術,甄別作品;從制度層面,完善征稿規則和評審制度,明確對“多人一稿”行為的立場和處罰標準,明確違規界定標準、觸發標準、違規信息公示方式等,建立警示機制;從教育層面,推動價值引導,避免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面對技術進步帶來的新變化,研究開辟新通道,發揮其社會功能和藝術美育功能,公平地面對技術進步帶來的新問題。屈健認為,此次研討非常有意義,法律專家和美術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中國美協將認真梳理,形成會議成果,納入后續制度建設環節,促進藝術原創和美術新生態的構建。
王平秘書長主持會議 本次研討會,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破局美術行業發展困境錨定方向。會議成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完善政策制度筑牢根基,協會將以此為起點,全面推進審查機制優化、行業自律強化、法律維權體系完善及價值引導深化等工作,致力于打造公平公正、富有生機的創作環境。此次研討不僅為解決當下問題提供路徑,更為行業應對未來機遇與挑戰積累經驗、樹立范例。未來,中國美協將有力推動行業自律體系建設,規范美術創作秩序,保障美術家合法權益,激發創作創新活力。在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助力美術行業堅守原創內核,構建健康繁榮的生態格局。
與會人員合影 撰文:張慧芹 攝影:顧琳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