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來源: 藝術中國 |
在當代以自然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中,插畫不僅僅是起到裝飾作用的圖像,更是一種對世界深入觀察與表達的方式。冬六,這位近幾年來活躍于自然藝術插畫領域的年輕藝術家,以其細膩的水彩語言,持續的自然觀察活動,以及對日常生活的深刻感知,構建了一個靜謐而充滿張力的表達。 藝術實踐的根基:從蘇格蘭海岸到中國東南濕地 冬六的藝術創作深深扎根于親身的觀察與體驗。過去三年,她在英國愛丁堡生活,得益于良好的動物保護氛圍,有著很多觀察野生動物的機會,并以此逐漸建立起以真實的野生動物行為為核心的視覺研究方法。她曾提到,“五月島的風、海鳥、季節變幻都教會我什么是‘真實的生命力’?!痹趷鄱”て陂g,冬六對蘇格蘭特有的海鳥種群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被自然保護區中棲息的塘鵝、海鸚、燕鷗等海鳥的群居行為和季節遷徙規律所震撼,由此開啟了名為《Scottish Seabirds》的創作系列。 這一系列作品突破了傳統動物插畫的靜態模式,通過大量野外寫生與局部場景構建,呈現出海鳥集群、育雛、俯沖、浮游等日常的生存狀態,在保持水彩手法特有的松動與層次之余,冬六運用結構化的構圖,賦予圖像強烈的節奏感和張力。蘇格蘭的冷色調也成為她調色板上的主旋律,深藍、灰綠、赭石交織出北半球高維地區濕潤、開闊、充滿呼吸的自然氣息。與此同時,愛丁堡古老建筑的形態、石材紋理與城市中高飽和的色彩系統也在悄然塑造她的造型語言,使她的動物圖像同時具備建筑式的堅實感與文化層的隱喻。 自2024年10月回國以來,冬六將視線轉向位于中國南部的家鄉的越冬候鳥,她沿濕地和湖泊進行生態記錄與現場寫生。她在持續的田野工作中,完成了一批關于鷺鳥、雁鴨群、鶴和鸛,鷸科鳥類等候鳥的全新插畫創作。這些作品不僅描繪鳥類本身的行為,更融入對氣候、地貌與人類活動干預下的自然環境的觀察與思考。目前,冬六正與出版社合作籌備一套《自然鳥類觀察筆記》,將自身的生態插畫實踐系統化、從非鳥類學家的觀察者出發,提供更容易吸引大眾讀者的內容,并希望成為自然教育和保護與美術表達之間的橋梁。 溫柔的凝視:插畫語言的敏感性與藝術轉譯 冬六的插畫風格以水彩為核心媒介,融合了素描的結構性與速寫的松弛感。在技法層面,她堅持以手繪為起點,避免因為使用數字媒介在生成性與圖層操作上的便捷性而變得平均和呆板,以真實的紙面筆觸來保持觀察中獲得的“真實感知和情緒”。她筆下的動物往往被呈現為安靜的、獨立的個體,擁有一種被尊重的平等姿態。她不是“描畫”動物,而是“聆聽”與“呈現”它們的情緒和生命力。 她的色彩傾向清淡克制,不追求過度渲染或戲劇性的高飽和度對比,而更注重光影、透明度和肌理變化所帶來的空間感。比如她在描繪塘鵝的經典俯沖捕獵姿勢時,會故意將背景虛化成霧狀的灰藍調,使主體顯得輕盈又具穿透力,用和清淡的水彩完全相反的濃郁蠟筆筆觸來勾勒塘鵝的主要棲息地,形成動與靜,實與虛的詩性對比。這種敏感的視覺節奏,既源自長期的野外寫生經驗,也反映出她將情緒融入自然觀測理性結果的能力。 然而,正是在這種優雅和諧的圖像結構中,也潛藏著藝術性反思的空間。冬六的作品在傳達自然美學方面表現出極高的完成度,但在批判意識和環境議題的表達上仍偏于溫和保守。在當下全球性氣候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作為藝術家如何以視覺語言介入更具結構性的生態對話,是她創作核心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所在。 圖像之上的“空白”:自然藝術的邊界挑戰 作為一名受過嚴謹學院訓練的插畫藝術家,冬六對生態系統的構建與人文感知之間的張力保持著高度自覺。但她的作品仍集中在“凝視”自然這一單一角度。換句話說,自然在她筆下是詩意的、富有情感連接的,卻尚未成為一個復雜、互動、多維的系統——缺乏對自然與文化交織關系的深入揭示。 例如,在早期作品中她幾乎未在畫面中引入人類存在的痕跡,后期嘗試將鳥類遷徙與城市擴張、氣候變遷等議題關聯也是較為溫和的表達方式,沒有明確加入人類形象,而是通過圖像元素的隱喻發出無聲的控訴。 在圖像之外的“空白”處,正隱藏著她未來創作可能觸及的無限潛力。她如何拓展創作媒介——如引入聲音、裝置、地圖、又或者是數據可視化等方式?又如何進一步通過策展、出版、教育等跨界路徑讓圖像“說更多”?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問題構成她藝術實踐中尚未完全打開的邊界。 從圖像到共感:自然藝術的社會性價值 盡管批判與思辨的層次仍有提升空間,冬六的插畫藝術無疑在當代自然藝術創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不僅以細膩入微的方式記錄著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也以溫柔的視角喚起公眾對自然的關注。她的作品,尤其是正在籌備的的觀鳥筆記,可能成為面向大眾的生態教育媒介,使得讀者在“觀看”與“理解”之間建立起情感與知識的橋梁。 正如生態哲學家提姆?莫頓所說,“我們必須超越‘自然’的幻想,真正理解我們與非人存在之間錯綜復雜的依存關系。”冬六的藝術實踐,雖尚未觸及這一深度理論圖景,但她以持續觀察和誠實創作構筑起的“情感場”,已然是一種社會性的起點。在當今視覺疲勞和圖像過剩的時代,這樣一位愿意低頭看世界、安靜用傳統方式畫鳥的插畫家,本身就是一種反思與提醒。 冬六用畫筆丈量自然,以時間積累藝術。她的插畫實踐,是詩性與現實的交匯,是繪畫語言在生態時代下的自我回應。未來,倘若她能更進一步將作品導向更具批判性、系統性的生態表達,她的藝術將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更是具有穿透現實的力量的利劍。(作者:陳耀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