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中國 |
倫敦新興藝術家王田禧的創作以家庭記憶為原點,探索親密關系中的微妙張力與情感沉淀。她的作品并非直白敘事,而是通過油畫媒介的厚重質感、色彩的冷暖對峙,以及符號化的家庭場景,在具象與超現實之間構筑一個記憶的劇場,使作品超越私人回憶,成為觀者投射自身家庭經驗的共情界面。那些靜止畫面中----椅子擺放的位置、人物肢體的懸停、陰影下的色彩對抗----都在無聲地追問:當個體記憶被轉化為視覺語言,藝術如何承載那些未被言說的家庭羈絆? 在田禧的作品中,“椅子”超越了日常物件,成為一種情感符號。它們或孤立于空曠房間,或擁擠在角落,線條時而緊繃,時而松弛,仿佛承載著無形的重量。藝術家通過油彩的厚重堆疊塑造出雕塑般的實體感,而丙烯的透明薄涂又賦予其流動的光影——這種材料對比暗示了椅子的雙重性:既是物理存在,也是情感容器。在《未命名的房間》Untitle Room中,三把椅子以微妙的角度聚攏,低飽和的色調營造出靜謐的氛圍。盡管無人落座,但凹陷的座面和傾斜的陰影暗示著缺席者的存在,仿佛時間在此凝固。這種“空椅”的意象,既映射人際關系的疏離與糾纏,也揭示情感的流動與不確定性。 Untitled Room,2024 在田禧的藝術創作中,肢體語言是另一種關鍵符號。她刻意虛化人物面部,使其模糊為色塊,卻強化肢體的柔軟曲線——這種“去臉譜化”手法剝離了具體身份,讓身體成為純粹的情感載體,巧妙平衡了解構與共情,迫使觀眾調動個人經驗來解讀這些更為本質的情緒符號。受插畫學習的影響,她擅長捕捉動態中的“未完成瞬間”:那些兩人緊緊擁抱卻看不清表情的剎那、面對面呆坐的靜默、餐桌旁無聲哭泣的輪廓,或是與小狗奔跑時飛揚的動態軌跡……這些凝固的動作打破線性時間,迫使觀眾在靜止中拼湊隱含的敘事,如同從碎片還原完整故事。在作品“Run, Run, Run”中,田禧描繪了人物與小狗一起奔跑的畫面,體現人與其親密伙伴之間短暫而快樂的純粹聯系。旋轉的筆觸和柔和、發光的調色板為場景注入了溫暖和動能,喚起了一種自由、嬉戲和情感的感覺,溫暖的黃色和柔和的藍色增強了俏皮,夢幻般的品質,喚起了與心愛的同伴一起跑步的簡單,無拘無束的快樂。 Run,Run,Run 2024 Hold me tight, 2025 Rock Star, 2024 田禧在材料運用上展現出大膽的實驗精神。她打破傳統繪畫的媒介界限,通過油畫與丙烯的層疊、固體油彩與拼貼元素的碰撞,構建出獨特的視覺語言。在部分作品中,厚重的油彩肌理與亞麻布基底形成強烈對比,而雜志剪貼的幾何碎片則通過丙烯薄涂巧妙融入畫面,創造出既分裂又融合的獨特質感。這種創作方式讓偶然性成為重要元素:隨機嵌入的印刷文字可能轉化為人物服飾的細節,意外的廣告色塊或許演變成富有隱喻的背景符號。田禧將這種創作過程形容為“與未知對話”,每一片紙屑的加入都在打破既定的構圖邏輯,推動作品從預設走向即興,最終形成材料自主表達的舞臺。 Lobster Man, 2024 Polka-dot Secret, 2025 Stop, 2025 她通過色彩的共振,讓不同時空的媒材達成和解:消費符號的光澤在層層丙烯的覆蓋中轉化為情緒的色域,新聞文本的躁動被油彩的肌理溫柔馴服。這種去符號化的表達方式,使復雜的情緒沉淀為更本質的視覺語言——正如她畫中那些永遠空出一半的椅子,不只是留給觀者一個物理上的座位,更制造出一個個等待被賦予意義的空白空間。藝術家更是巧妙利用材料特性,讓色彩不僅可見更可感:龜裂的油彩、毛糙的拼貼邊緣,這些細微的質感變化都成為時間參與創作的證據,讓抽象的情緒獲得了可觸的視覺體驗。田禧刻意保留著畫布上的創作痕跡----為調和的色塊、粗糲的筆觸、拼貼的毛邊。這些“不完美”的元素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與數字時代的精加工美學形成鮮明對比。當油彩的斑駁、丙烯的流動性與拼貼的銳利邊緣共存于同一畫面時,材料間的張力本身就成為藝術宣言:藝術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完美的表象,而是存在于這些不可復制的偶然性和創作過程中的掙扎痕跡。 田禧的創作揭示了一個深刻的藝術真諦: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追求新奇,而在于發掘日常中被忽視的情感深度。她的實踐表明,藝術家不僅是情感的表達者,更是社會對話的催化劑。那些靜止的椅子、凝固的肢體、低語的材質,都在邀請觀眾進入一場靜默的對話。當我們駐足凝視,畫布上的每道痕跡都在訴說著共通的體驗——這不僅是關于存在的思考,更是通過藝術尋找心靈共鳴的旅程。(作者:陳耀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