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中國 |
展覽海報 之谷·拾遺 Fragments Recollected 藝術家 ARTISTS 陳煥萍 Huanping Chen 杜蒙 Meng Du 園山晴巳 Harumi Sonoyama 梁銓 Quan Liang 嚴善錞 Shanchun Yan 周知遠 Zhiyuan Zhou 展覽日期 DURATION 2025年5月21日至6月21日 周二至周六 10:00-17:00 地址 LOCATION 之谷 北京市朝陽區廣澤路2號慧谷根園仁愛胡同 3號 開幕時間 OPENING 2025年5月21日(小滿)12:00-21:00 15:00-16:00 展覽導覽 20:00-21:00 開幕之夜 出席藝術家 園山晴巳 杜蒙 拾遺,是一種態度。行走在蜿蜒小路總有不期而遇的風景,一花一石看似俯拾皆是,卻唯獨有心人才能拾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忽視了日常的細微美好。本次展覽通過六位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創作,邀請觀眾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珍貴片段。 被譽為“平版畫第一人“的日本版畫家園山晴巳用極致的平版畫技藝,將清晨穿透暗夜剎那間的一道光捕捉,轉化為迷人的色相和堅定的生命力量;ICU醫生周知遠親歷了5000多名重癥病人的搶救,對生命有著細微的體察和敬重,通過培養皿中的真菌生長,展現微觀生命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面對成長記憶中的風景,嚴善錞在銅版上腐蝕出西湖煙雨的朦朧詩意,陳煥萍用大漆在木板上打磨著被符號化的春夏秋冬與日月星辰,杜蒙的玻璃裝置透過光映照著走過的路和看到的風景; 梁銓將染墨宣紙一點一點拼貼出淡然空靈的禪意,他將日常的細致的真實的感受一點點拾得和記錄。 展覽由摩天輪畫廊與之谷空間聯合呈現,期待您來到之谷這座庭院式別墅空間,在此暫緩腳步,從這些被藝術定格的瞬間里,喚醒對日常的敏感,珍視生活中每一個細致的真實的瞬間。 陳煥萍 Chen Huanping 舞動的樹影 Dancing Shadows of the Trees 木板丙烯 Arcylic on Wood 100 × 160cm 2023 杜蒙 Meng Du 前方有岔路 Forked Pathway 玻璃 Glass 27 × 18 × 12.5cm 2024 園山晴巳 Harumi Sonoyama 預兆 M Signe-M 平版畫 Lithography 64 × 87cm 2009 梁銓 Liang Quan 點水 Dipping in Water 宣紙彩墨拼貼 Ink,color and rice paper 29 × 21.5cm 2010 嚴善錞 Yan Shanchun 乾潭 39 Qiantan-39 布面綜合材料 Mixed Media on Canvas 174 × 145cm 2019 周知遠 Zhou Zhiyuan 20250425 青霉菌,自制瓊脂培養基,自制Ph值試劑,環氧樹脂 Penicillium, Agar Medium, Ph test strips, Epoxy Resin 46 × 46 × 5cm 2025 藝術家 ARTISTS 陳煥萍 Chen Huanping 陳煥萍1994年出生于廣東,2022年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至今。她的創作來自調取生活的個人記憶及“瞬間印象”引導下的閾下知覺外的信息進行重構,是對于物象與意象的再安排與構想。 “我習慣收集生活中的微小‘刺激’,它來自我們‘瞬間印象’引導下的閾下知覺,可感受的最小刺激量。它或是一個具體的物、文字或是一個場景。這些偶然的細節會突然出現在特定的時刻,與特殊的情感記憶縱橫交織,這些局部成為我推進整個畫面的開始。這些‘瞬間’形成延展出一個知覺跨度,在跨度中間接記憶與期望敘事存在于同一空間,不同表層,其中我試圖在繪畫中創作中加入日記一般的私密情感的痕跡,成為更加私人化的表達,在畫面中完成最后故事的構想?!?/p> 杜蒙 Meng Du 杜蒙,1986年生于中國北京。200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獲本科學位;2010年前往美國羅切斯特,就讀于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美國國家工藝系,于2013年獲玻璃專業研究生學位。2013-2016年杜蒙被留校做駐地藝術家,同時擔任客座教授教授鑄造課程?,F工作生活于中國北京。 杜蒙始終關注對記憶的保存與記錄,憑借能夠從故事中提取意義的天生敏感性,杜蒙展現記憶衰變的過程,呈現它們如何從潛意識里緩慢消失,變為紀念記憶本身的一種方式。她的作品持續在美國、中國、日本以及歐洲多次參展并獲獎,曾獲日本金澤國際玻璃大展獎勵獎(2016,日本)、第47屆國際玻璃藝術大會新銳藝術家獎(2018,意大利)等。2018年4月她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舉辦個展,是迄今為止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舉辦個展最年輕的藝術家。 杜蒙的作品被《中國日報》,《人民日報》,《時尚COSMOPOLITAN》,《Vogue》,一條,藝術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等媒體廣泛報道,并受邀參加一席演講(2020)和ROG玻璃之光國際藝術項目演講(2020)。 園山晴巳 Harumi Sonoyama 園山晴巳1950年生于日本福岡,1972年畢業于東京造形大學繪畫系,1976至1978年由日本文化廳外派至歐洲和美國等國家留學,主要研修版畫技法。 園山晴巳主張繪畫之版畫,色澤柔和單純,筆觸短促,風格細膩,技法精湛,其平版畫技藝代表著當下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最高水平。70年代初,園山晴巳便開始在各大國際展覽中亮相,近年來,他的藝術意志從對“物”的觀察轉移到對“心”的關注,從對色彩、造型和構圖的經營,深入為對人生、時間、歷史和記憶的思考。園山晴巳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盧布爾雅那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武漢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等眾多藝術機構收藏。 梁銓 Liang Quan 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廣東中山。1964年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學習,1981年赴美留學。歸國后執教于浙江美術學院,1995年轉往深圳畫院擔任專職畫師。 梁銓是中國當代抽象水墨探索的先鋒人物。梁銓的藝術風格糅合了中西方視覺文化的雙重特征,在汲取西方現當代藝術經驗的同時,通過語言和形式的途徑,回歸到中國傳統人文意境的傳統。以宣紙和水墨為基本素材,運用撕、染、裁、貼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構筑起一個素雅的幾何抽象世界,營造一種空境的精神景觀。梁銓的作品由世界各地眾多機構囊括于永久館藏之中,包括大英博物館、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舊金山大學、香港藝術館、香港M+當代藝術館、亞洲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 嚴善錞 Yan Shanchun 嚴善錞1957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學士、史論系博士,1993年從湖北省美術院調入深圳畫院,曾任深圳畫院研究員及副院長?,F生活于深圳、杭州。 嚴善錞多年來潛心于藝術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尤其在中國的文人畫與西方的抽象畫方面別有會心,他將多種繪畫語言進行融合發展,不斷推演它們在視覺方面的可塑性。其創作以蝕刻銅版畫與綜合材料兩種媒材來表現對故鄉杭州西湖及富春江山水的追憶和感受,畫風簡約高華、寄意深遠,開創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具有醇厚的歷史魅力和前瞻動力。其專著有:《當代藝術問題》、《文人畫的趣味、圖式與價值》(與黃專合著),《文人與畫——正史與小說中的畫家》等。 嚴善錞作品被眾多藝術機構收藏,包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國務院、史密斯學院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版畫博物館、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等。 周知遠 Zhou Zhiyuan 周知遠,1976年生于湖南,現工作生活于深圳。在深圳市人民醫院ICU(重癥監護室)工作19年。周知遠的創作一直在圍繞「生命」進行,他以獨到的視角觀察生命于細微之處,并借助多種媒材和數字影像的方式,賦予感性的生命以理性的記錄和美麗的發現,周知遠的藝術打破了「生」與「死」的界限,影響著觀者對生命的態度。2022年,其作品《孢子》(曾用名《星域》)展出于由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舉辦的第五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并獲最高獎項金獎。 拓展閱讀藝術訪談丨嚴善錞對話周知遠:用藝術感知生死的界限醫之為藝丨藝術家周知遠的創作實踐醫之為藝丨周知遠的經驗與藝術展覽現場丨最新個展“醫之為藝·周知遠作品” 展覽空間ART SPACE 之谷 One Atelier 之谷不僅僅是一個藝術空間:它體現了對當代藝術塑造觀點和激發對話的力量的共同愿景和信念。One Atelier 位于北京望京地區的一座別墅中,距離標志性的 798 藝術區只有一箭之遙。它是由兩位年輕收藏家和一位電影制片人創建的,他們每個人都熱衷于突破界限和擁抱意想不到的事物。我們的策展方法植根于探索未講述的故事和大膽的想法。我們被那些挑戰傳統、促進跨學科對話并與當今世界的復雜性產生共鳴的藝術家和項目所吸引。 在 One Atelier,每次展覽都是加深我們對藝術在社會中的作用的理解的機會,同時支持激發好奇心和反思的聲音。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我們渴望與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機構、藝術家和策展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系。我們邀請那些與我們一樣致力于真實和創新的合作者加入我們,將變革性的項目付諸實踐--這些項目將對藝術界和整個社會產生持久的影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