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中國 |
5月5日,由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主辦,北派山水畫館、九零創作畫社承辦的師出同門——段金拾、胡思然聯展在北京舉行。 開幕式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主任董竟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宋滌,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陳克永,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桐瑀,國家民族畫院院長劉存惠,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段鐵,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孫綠綠,中央文史館書畫研究員張廣志,中國畫藝術研究院秘書長康海生,新視覺書畫院院長關寶文,杏壇美術館執行館長丁俊文,新視覺書畫院副院長仲崇濱以及參展藝術家段金拾、胡思然等百余人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在徐里、宋滌、陳克永、于洋、張桐瑀、孫綠綠、段鐵等嘉賓的致辭中,從不同角度對展覽及兩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進行了深入解讀,他們一致認為段金拾、胡思然的作品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畫家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創新突破。他們以扎實的筆墨功底回應千年文脈,用青春視角重構山水意境,這種守正創新的探索路徑,正是中國畫傳承發展的希望所在。 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致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宋滌致辭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陳克永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致辭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桐瑀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孫綠綠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段鐵致辭 此次畫展展出了段金拾、胡思然二位青年畫家近年創作的精品20余幅。作品在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審美體系及程式化筆墨語言的基礎上,以年輕人的視角重新審識自然,審識傳統。在藝術實踐中逐步尋找到了各自不同的審美取象。 參展藝術家段金拾致答謝詞 參展藝術家胡思然致答謝詞 段金拾,胡思然二位畫家是同門師兄弟。他們的學藝之路走的是一條拜師求藝的路子。他們的畫技一方面來自于對自然的觀察,更重要的是他們二位都在少年時接受到了嚴格的傳統筆墨造型訓練,因此他們的畫作傳統功力深厚,師古人而不泥古,把傳統山水畫表現技巧,轉化為對自然山川的感悟,并重新架構出屬于自己的山水畫樣式。 展覽現場 段金拾出身于書畫世家,自幼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浸淫,家學熏陶加之個人的勤奮悟性,傳統根基比大多數同齡人更為深厚,他的山水畫創作,以雄偉峻厚、勢壯雄強的北派山水為骨法,同時汲取了南派山水溫潤華滋、云煙浩渺的造境手法,筆墨千變萬化,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蒼莽畫境中透露出韶秀與靈光。 胡思然自幼師承于著名畫家段鐵先生,山水取法宋人骨法,其作品蒼茫渾厚,樸拙大器,多以北派山水全景式構圖,呈現出一種磅礴、雄強的大氣象,詮釋了當代北方山水畫派的大格局。 展覽現場 師出同門——段金拾、胡思然聯展不僅是一場傳統與當代碰撞的藝術盛宴,更折射出中國山水畫薪火相傳的蓬勃生機。兩位青年藝術家以“師古人之心”的筆墨底蘊為根,以“寫天地之變”的現代意識為脈,在南北畫風的融通、傳統程式的解構、自然觀照的重構中,開辟出兼具東方文脈與時代氣韻的山水新境。展覽既是對師承脈絡的深情回望,亦是對未來創新的勇敢叩問,為當代中國畫壇注入了一股守正破局、以古開新的青春力量,更昭示著千年山水精神在當代文化土壤中生生不息的傳承可能。 參展藝術家 段金拾 段金拾 1987年生,北京昌平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朝陽區美術家協會理事、九零創作畫社國畫公會會長、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個人作品曾多次入選中美協舉辦的各類展覽并獲獎,曾先后受邀為北京市政協新樓、北京市政府新樓、軍事科學院會議室創作《溪山擁翠》《春到永定河》《雄關漫道真如鐵》等巨幅山水畫,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私人藏家收藏。出版有多種畫集?,F工作生活于北京。 胡思然 胡思然 生于北京,師承著名畫家段鐵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國家民族畫院畫家、榮寶齋教育特聘專家、中國山水畫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濕地水墨畫院研究員,北京市昌平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派山水畫館館長。 段金拾作品 落煙·層嵐 200cm×300cm 紙本設色 2025 山語 200cm×300cm 紙本水墨 2025 夢陰山·丹 200cm×200cm 紙本設色 2024 夜夢 200cm×200cm 紙本設色 2024 太行·天路 200cm×180cm 紙本水墨 2023 胡思然作品 清和朗潤 138×240cm 吾借古法開新境 200×200cm 千林吟雨 138×240cm 國泰民安 10×2m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