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中國 |
4月8日,在2025年米蘭設計周的年度主題“互聯世界”之下,中國藝術家景昱的個人藝術展“IDEAL CITY”在米蘭MADEINART GALLERY拉開帷幕。這場持續33天的跨文化實踐,以材料科學為棱鏡,折射出后人類語境下城市文明的悖論與可能。策展人桑?!の纳糁赋觯骸熬瓣诺膭撟鞔蚱屏藗鹘y的東西方二元敘事,她用環氧樹脂的分子運動軌跡,鏈接著技術文明時代的新矩陣?!?/span> 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景昱帶來了兩個彼此關聯、卻指向不同感知緯度的作品系列:“METRO SYSTEM縱橫”與“METROPOLITAN SHANSHUI都市山水”。這兩組作品共同搭建起一個介于真實與虛擬、宏觀宇宙與微觀生命之間的“中間態”實驗場,在材料與光影的流轉中,探討當代人類在科技深度介入后的身份認知與存在意義。 “METRO SYSTEM縱橫”系列,以環氧樹脂、亞克力等現代工業材料構筑出一種超越傳統畫布的“墻面雕塑”形式。景昱將環氧樹脂視作一種能夠凝固時間的容器,在其中封存有機紋樣與人造結構,形成一種介于星系與細胞之間的異質空間。亞克力材質則被切割為仿佛星云般的形態,在光照與反射中不斷變幻,營造出一種動態流動的視覺錯覺,仿佛墻面正在緩慢膨脹、生長——如同一場尚未完結的宇宙大爆炸。觀眾置身其間,仿佛進入一個無邊時空的夾縫,成為既被觀測又在觀測的“多重存在”:既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技術的參與者;既宏大又微小。 光在透明與半透明材質間的游移,構成了具有物質詩意的Cosmonism(宇宙主義)圖景。藝術家不提供明確的答案,而是通過感官經驗、物理材料與哲學提問的融合,引發觀眾對“人類中心主義”之后世界圖景的思考:在科技與自然的共振中,我們是否正以“過渡物種”的身份,見證身份重構、生命演化的新篇章? 與之形成互文的“METRO SYSTEM都市山水”,則將目光從宇宙尺度轉向個體記憶與城市生活的微觀層面。傳統山水畫的“山水”是自然形成的連接網絡,就像樹根把土壤連成整體;而“都市山水”的“Metro”(地鐵/交通)是人工制造的連接動脈,手機信號、飛機航線、地鐵隧道,甚至你家電表跳動的數字,都是當代社會的“山水脈絡”。 畫中交錯的線條:金色細線是高鐵軌道在晨霧中劃出的光帶,藍色網格是午夜城市上空未眠的wifi信號。這些看似冷硬的幾何圖形,實則是現代都市的“生命循環系統”,如今快遞物流網、5G基站和輸變電網正在編織更復雜的文明肌理。 在這兩個作品系列中,景昱所關注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術語言”,而是材料、時間、技術與記憶之間交互作用所生成的新語言。這種語言既回應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以物寓道”、道法自然之思想,也通過當代藝術手法延展為一種跨文化的感知實驗。 通過“縱橫”與“都市山水”的雙重結構,觀眾將同時穿行于宏觀宇宙的能量漲落與微觀都市的節奏脈搏之間:我們仿佛既是銀河中的塵埃,又是城市血脈中的細胞,既在時間中凝固,又在未來中生成。在科技日益重塑感知的今天,景昱以其獨特的藝術實踐,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共同體”與“新物種身份”的思維通道。 Madeinart Gallery自創始以來,便立足于藝術家原點,秉承“藝術·記憶·當下”的理念,通過跨文化語境下的展覽,連接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