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周 |
當尖端科技仍在刷新像素和幀率時,生態新媒體藝術家?李奕臻把注意力放在更慢、更深、更古老的節奏上:熔巖的暗紅脈動、珊瑚的微弱熒光,以及顯微鏡下海藻細胞的綠色呼吸。她認為真正的技術使命是“聆聽生態”,而不是采集和占有;自然現象是平等的合作者,而非被動素材。 即將于2025?年?5?月在韓國?CICA?Museum?展出的 《海藻細胞?Marine Cells》,李奕臻把顯微掃描的海藻影像重塑為立體全息動畫,并與水墨暈染疊加。場內呼吸感應器捕捉觀眾的氣息,驅動海藻細胞漂移,瞬間揭示“人類呼吸—海洋光合作用”這一宏大的共生循環。 《熔巖的哀歌?Lava’s?Lament》(2024?年?7?月,舊金山 Gray Area)將夏威夷火山的實時地震波轉譯為低頻聲景與熔巖纖維光幕。觀眾貼近、甚至必須用身體感知那震動,才能聽見“地殼的心跳”。當地質事件化為觸覺與聽覺,新聞標題瞬間變成親身經驗。 數字應用 WaveLens則把生態意識帶入日常潛水:潛水者離線上傳影像,AI自動標記珊瑚白化與物種蹤跡,并同步至全球數據庫,幫助科學家監測海洋健康。該項目于 2025?年 3?月斬獲 London Design Awards,同時入選?IDA?Design?Awards,證明了設計與科學的并行。 作為 The?Liminal?Collective的藝術總監兼創始人,李奕臻正在夏威夷大島雨林啟動一項為期兩周的“生態藝術駐留”計劃。項目以“火山、雨林與大洋”為教學脈絡,邀請關注土地與科技交匯的藝術家與科學家共居、采樣、共創,并最終在火山巖與熱帶霧氣間做露天投影演出?!凹夹g應當成為傾聽工具,而非控制手段;當自然被真正聽見,人類才會自愿守護它?!彼f。 在李奕臻的實踐里,新媒體不僅連接數據與感官,更是一條重塑關系的通道:讓火山、珊瑚與海藻真正開口,也讓人類重新學會傾聽與回應。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