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來源: 藝術中國 |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目前,“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正在壹美美術館展出,將持續至2025年5月18日。此次展覽完整呈現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康劍飛自1995年至今的創作軌跡,全面展示其三十年藝術探索的54件(組)重要作品,是其藝術歷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次大型個展。展覽特邀當代藝術理論家和策劃人、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高名潞擔綱策展人。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在康劍飛的藝術創作中,木刻始終是其表達的核心媒介。雖受限于木刻媒介的特性,但藝術家卻并未受限于形式的邊界,而是開辟出了一片無限的藝術可能,不斷用木這一媒介,創新性地延續著對圖像的創造。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而這些看似專注于圖像探究的作品,其關注點卻遠超圖像本身,直指當代精神的內核:是藝術家在媒介的專一性與創作的可能性之間,展開的一場具有挑戰性的發掘。而“木”這一呈現版畫語言的媒介,已然打破了傳統版畫媒介的形式化束縛,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承載著藝術家對自我的探索與超越,展現了其藝術表達的無限延展性,與對生命、時間與永恒的深度思考。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對于展覽主題“木已成宙”,策展人高名潞闡釋說,康劍飛既沒有把木頭視為被切刻的被動材料,也沒有把木頭當作直接擺放的現成品,而是不斷在他的‘木制品’中發現和激化木的內質、力度和表象,讓它最終升華為真正的、來自自然和宇宙的自我。這樣一來,康劍飛的藝術創作就是不斷與木質媒介糾纏、磨合、較勁的體驗過程,同時也是探索如何使媒介恰如其分地回應人生及其生態的參與過程。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高名潞教授認為,康劍飛的創作歷程或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藝術品不應該是被動觀看的審美之物,也不是僅僅宣示藝術家觀念的言說道具,藝術品是由具體材料決定的話語系統。它們是活的。在康劍飛的作品中,版畫、裝置和生活空間中的“木”正在和我們一道共享并塑造著我們生活其中的宇宙世界。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是對康劍飛藝術歷程的一次系統性回顧,旨在引發觀者對于圖像、媒介,與自我表達之關系的深思,并由此帶領觀者感受從木這一媒介所映照出的社會生態中的蓬勃生命力。正如本次展覽名“木已成宙”所喻,從木中窺見小我,觀得世界。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木已成宙——康劍飛作品展”展覽現場 展出部分作品: 《飛翔》 50×70cm 木刻 1995 《關于本質》 55×70cm 木皮拼接、丙烯、雕刻 2024 《混雜的世界》 117×158.6cm 木刻、水粉、木盒、綜合材料 2021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 《圣宴》 180×270cm 木刻 2000 中國版畫博物館館藏 《舞臺NO.6》200×300cm 布面油畫 2006 私人收藏 《重復組合》 200×400cm 水印木刻拼貼 1997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