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來源: 藝術中國 |
《鋼琴家》,繪畫,2023 藝術可以打動人類的五感與心靈,使被困城市深處的靈魂得到可狂奔的曠野,借此感受不同人文背景下的呼吸,并尋找共鳴。藝術家將作品當作出口,挖掘并剖析自我,當作品進入大眾視野,“共鳴”的聲音被放大,便會引發社會思考,讓越來越多的個體重新審視他們的自我。 藝術家鄒鑒燁來自江蘇,現居紐約。一直以來她的作品都以“引發共鳴”為創作思考的核心,觀察細小的情緒,并以豐富的色彩、生動的質感以及簡約的形狀表現,配合她似乎無窮盡的想象以及打動人心的故事敘述,將她色彩斑斕卻仍然可窺見孤獨與思考的內心世界奉與觀眾。她擅長捕捉“負面”且細小的情緒、經歷,將其轉化為容易引發思考的故事,進行二次思考與表達,旨在幫助觀眾發現曾經被忽略或尚未排解的負面情緒與思考,并在感受作品的同時得到治愈。 鄒鑒燁擅長在作品中將自己的思考娓娓道來。對于她來說,安靜的、童趣的敘事是溫柔卻強大的子彈。她以想象力結合各種意象,使這些獨特的組合表達出她的思考。如《鋼琴家》、《宇宙冰激凌》,她在安靜敘事中增加了稚拙感與富有趣味的個人風格,讓色彩與形狀更簡潔,讓畫面更安靜,卻讓故事更有力。在《鋼琴家》中,草浪、花朵的綻放與凋零、飛鳥投射的影子,包括鋼琴家的生命力與創造力,都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消減、滅亡、復蘇,這些流動的意象都構成了自然中不可動搖的循環,以此探討人類與自然、時間之間如何設立邊界、和諧共處。而《宇宙冰激凌》則以更富有趣味,以隕石、流星和極光構建的紋理作為冰激凌上的調味。在穹頂下奔跑的馬象征著不斷探索、追逐宇宙奧秘的人類社會,而宇宙與時間正如冰激凌般融化。鄒鑒燁希望探討在人類肉體有限的時間中靈魂不斷前進的生命力,以及在既定的結局到來之前敢于突破、不愿停止的勇氣。“宏大敘事常與細微處的小東西密不可分。”鄒鑒燁從不拒絕將“大”化“小”。大到時宇宙與自然,小到個人或葉片,在她的作品中,一花一世界,“大”與“小”常常相互轉化,彼此代表,這是構成她獨特的思考方式與視覺語言的重要部分。 《宇宙冰激凌》,繪畫,2025 2023年5月,鄒鑒燁開始創作她的第一部原創繪本圖書。自然之大與情緒之小的結合仍然是她始終堅持的主題。她結合自身經歷與時代背景,并與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家Kamala 合作創作了繪本《Little Witch Will Have A Sibling》,便是旨在幫助二孩或多孩家庭中的長子克服負面情緒,并幫助他們從消極的經歷中逐漸恢復、回歸正常的溫暖的家庭生活。 《Little Witch Will Have A Sibling》(海報),繪本,2023-2025 在繪本中,鄒鑒燁創作了小女巫以及她的小馬飛行掃帚作為故事主角,讓他們在森林中與不同性格的動物兄弟姐妹們交流,看到它們的爭吵、困惑,以及親情與友愛是如何讓它們重新思考兄弟姐妹關系的,從而使小女巫克服了即將擁有一個未知的兄弟姐妹的無措與內心的焦慮。鄒鑒燁表示:無論是當代還是上代,東方抑或西方,多子家庭都非罕見;在二胎政策出現之后,國內的多子家庭數量更是日益增加。長子需要面對家庭結構變化、自身心理建設以及各種壓力,在社會新聞中,由這樣的負面情緒引發的話題其實屢見不鮮。她通過色彩豐富、童趣溫柔的作品幫助有相似創傷的觀眾發現內心的負面情緒,并妥善安置。 《Little Witch Will Have A Sibling》(海報),繪本,2023-2025 鄒鑒燁以溫柔而真摯的筆觸,使一個看似輕盈的童話故事承載起了對現實情感的深刻關懷,為讀者提供了既安全又真實的心理投射空間。她的繪本更著眼于對情緒接受與身份轉變的探索。鄒鑒燁常說“必須接受擁有負面情緒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故事中的動物兄弟姐妹爭吵、哭泣、和解,鄒鑒燁并不粉飾這些情緒,她更希望給予讀者理解情緒、接納復雜感受的自由。作為在二胎政策后擁有弟妹的萬千獨生子女中的一員,鄒鑒燁在繪本創作的調研、編輯過程中,需要不斷與過去的自我對話,閱讀大量文獻,剖析自我轉變,讓更成熟的自我為彼時焦慮、不安的自我進行疏導與療愈。她將個體經驗轉化為具有普遍情感張力的視覺敘事,用繪本回應了自己過去面對弟妹出生時的負面情緒與經歷,也用同理心與藝術語言安撫更多正在經歷相似階段、或過往擁有相似創傷的人們。在太多被美化過的童話中,小女巫選擇了說實話,卻依然保留了溫柔。 在表達與藝術語言上,東亞家庭中長大的鄒鑒燁有著極佳的藝術敏感度。她不拘泥于傳統平鋪式敘事,而是借助留白、對比與節奏感,創造出富有韻律的視覺語言。她貫徹了自我風格,讓繪本中的色彩運用飽含溫度,讓小女巫隨著劇情推進從夜晚的深林步入結尾的晨曦,讓情緒軌跡隨著色調層層推進,如她所說,視覺語言可以承載復雜的情感議題,繪本也可以是當代圖像敘事的一種嚴肅形式。盡管繪本無法直接消解家庭結構變化帶來的心理創傷,但它作為一種柔性而深刻的媒介,為藝術家與觀眾搭建了一條情感共鳴通道。鄒鑒燁以獨特的圖像與敘事藝術語言,引導觀者凝視那些常被忽略的童年經驗與復雜情緒。她所呈現的并非單一的成長圖景,而是一種富有溫度的心理鏡像,使人在輕盈的、稚拙的畫風背后,重新感知微妙與掙扎,安靜地站在自我的心門入口處,觸碰過去的回響,并滋生出更深的理解與共情。 當然,鄒鑒燁也未停止過其他形式的創作。她始終熱愛思考,熱愛自然、動物與人類的各種天性。在未來,她仍然能站在那時回望現在,繼續思考、繼續創作,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堅持以安靜溫柔的力量繼續治愈自我與觀者。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