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9來源: 藝術中國 |
劉義華個展《山重水復》開幕合影 5月25日, 由十三厝當代藝術館主辦,美術批評家鄭娜博士擔任策展人的《山重水復——2025劉義華個案研究展》正式啟幕。 開幕式吸引了福州各大高校師生、藝術愛好者及遠道而來的藝術家朋友。展覽以百年古厝為空間載體,呈現藝術家三組雕塑系列《行者》、《峋影》、《凝行》,不同材質、表現手法和創作風格的雕塑作品,通過豐富的光影、材質與空間的變換,構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沉浸式藝術場域,引發觀眾的觀展熱情與互動交流。 著名策展人、美術批評家鄭娜博士致開幕詞 此次展覽,策展人從東南歷史文脈出發,強調東南藝術和中國當代藝術現場一以貫之的立場與堅守,既在地性、民間性、野生性,并提出藝術家在當下社會文化語境中應當秉持的自明與自省,才能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創作的自由。她指出,展覽以福建多元共生的文化土壤為底色,按時序及創作風格流變,梳理并呈現藝術家《行者》、《峋影》、《凝行》三組雕塑系列,它們是個體成長史、心靈史、知識史在視覺語言上的生動表達與鮮活轉換,具有地域血脈所具有的張力、活力與生命力。劉義華以“匍匐潛行”的實踐,融合在地經驗與現代形式探索,其雕塑語言既具泥土的厚重感,又有水墨的靈動性。三組作品折射出藝術家扎根東方文化精神深處,同時汲取西方現代性學養,以個體的視覺實踐匯聚成中國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微觀個案”。 國際著名藝術家沈遠、著名藝術家沈也、著名漆藝家沈克龍也先后發言,他們對劉義華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作品在材料運用、空間敘事、形式探索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思考,并對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國際著名藝術家沈遠發言 十三厝當代藝術館名譽館長、著名藝術家沈也發言 十三厝當代藝術館藝術顧問、著名漆藝藝術家沈克龍發言 陶淵明·中國高端有機茶作為聯合出品人,以茶為媒聯結藝術與生活,通過茶香與藝術精神的交融傳遞自然人文哲思,公司代表羅女士也發表簡要的展覽賀詞。 陶淵明·中國高端有機茶公司代表發言 最后,藝術家劉義華回顧二十余年藝術創作生涯,坦言此次個展是對自身藝術歷程的階段性總結與“交代”,亦為重新出發的起點,并致謝師友長期以來的支持。 藝術家劉義華致辭 展覽期間,觀眾穿梭游走,感受雕塑的精神力量與建筑空間的能量共振,體驗藝術與時空的在場對話。 “山重水復”劉義華個案研究展,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它以百年古厝為舞臺,以雕塑作品為語言,為觀眾呈現歷史空間的當代轉換。十三厝云上展廳,讓這場藝術之旅跨越了時空的物理邊界,讓全球藝術愛好者得以關注十三厝當代藝術館,關注發生在這里的一場又一場高品質的展覽。本次展覽將持續六個月,讓公眾慢慢體驗、品味、觸摸劉義華雕塑所傳達出的精神感召力。 開幕現場 展覽現場 《峋影》系列正是在這樣的宇宙觀和造型理念影響下進行的雕塑實踐。每尊雕塑如一團團太古初始的元氣,渾厚有力,通體如光影流動,令人不著一點而觀全身。藝術家通過“觀物取像”、“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從山水意境中吸取靈感,人物造型取法自然,強調“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味神韻?!夺居啊肥恰缎姓摺返难由?,是主體對自然形態的參悟、提取與轉化。從《峋影》可以看出,藝術家的創作語言,從注重個人成長的心靈史逐漸走向東方文化的精神空間。 《凝行》系列 《凝行》系列大漆雕塑是義華近作。十三件作品,全部以傳統大漆工藝打底,再細細刮灰填補,砂紙打磨之后,一遍又一遍涂抹黑色推光漆,這是時間的藝術,每一道工序都需等待,人和漆的相處過程,沒有親身體驗,難以言傳。漆塑從創作之初,就是人與物的交感互動,漆咬人,人咬漆,這組作品不知“咬”了多少人……?!赌小废盗羞x擇東方最古老的天然大漆,有意摒棄其傳統平光亮打磨工藝,直取大漆純然物性的拙樸本色,與西方幾何抽象構成在現代審美趣味上達成某種奇異的共生關系。這組系列,再次展現了義華對現代雕塑造型語言的駕馭能力。如果說,古埃及雕塑是一個“面”的靜觀,古希臘雕塑是“四個面”的和諧,巴洛克雕塑是“多個面”的狂熱,到現代雕塑則是“無數個面”的組合。從幾何抽象開始,西方雕塑空間的演變從被動的體現走向了主動的表現,它是一種觀察世界方式的改變?!赌小废盗兄荚谟每腕w溝通精神,以傳統溝通現代。藝術家用簡約的體塊組合,突破定點靜觀的約束,把四維現實置于構想之中,對固有的形體和結構加以分析和解剖,再按照主觀理解加以組合。這種組合不僅把幾個角度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構造,變形為主觀精神所體驗的東西。由此,運動性、時間性、空間性三者合一,客體的知性和主體的自由想象得以有機結合,完成多維度空間的轉換。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義華已經走出古典主義“形式—內容”的主客體關系,進一步深入到現代審美主客體“結構——理解”的探索道路。 《凝行》系列在空間的組合放置,無論是在密閉的空間,還是在開放的戶外空間,都能形成自足的場域??腕w只有與觀者發生互動,才能彰顯其存在的價值。這種觀看促進了公共領域的形成,隨著“人”的不斷進入和游走,“現場”的概念逐漸向“劇場”延伸。鑒于此,藝術家堅持攜帶《凝行》系列,登頂福州閩侯東南——地勢險峻的五虎山,一股執念要共構大漆雕塑與“天、地、人、神”四方映射的超驗對話,這是東方“物我合一”文化基因對義華根深蒂固的影響使然。當《凝行》立群山之巔,迎炙熱驕陽、吹八面來風,義華在云海蒼茫中遠眺廣袤山海,俯瞰腳下鄉土,他的內心在那一瞬應是圓滿了。 展廳現場 正如策展人鄭娜所言:藝術本來就是不斷驗證不存在的存在與存在的不存在。只有創作個體才知道,藝術風格及其形態的步步推進,有多么不容易。義華不是取巧型藝術家,從他的雕塑語言和水墨運筆可以推斷,這是一位匍匐低調,厚積薄發的苦干家,他對東西方造型語言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他從農耕社會出走,穿梭在精神相對自由的“江湖”,攜千年綿延的民間文化基因,積極拓展個人的審美域限和藝術視野。這意味著,“東方性”是他始終揮之不去的“鄉愁”,也是他自明自醒的精神皈依……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