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3來源: 藝術中國 |
文/時翀(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首飾金工工作室教師;YDMD藝術工作室聯合創始人) 當代首飾藝術家胡雅潔憑借其極具個人風格的代表作品《可觸摸的顏色》(Tangible Colour)(圖1),在國際當代首飾界贏得了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該系列以其獨特的色彩肌理與觸覺體驗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曾入選2018年慕尼黑首飾周“TALENTE”國際青年設計比賽,并榮獲意大利佛羅倫薩Preziosa國際青年首飾設計大賽等多項國際獎項。她亦入圍2020–2021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第十屆“Arte y Joya”藝術與珠寶國際獎年鑒。其作品被收錄于曹畢飛主編的《中國當代首飾》一書,該書集中呈現了中國當代首飾的多元藝術風貌。胡雅潔的作品曾在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多國展出,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圖1. 胸針系列作品:《可觸摸的顏色》,胡雅潔,2017年。材料:丙烯顏料、銀、PVC片材、不銹鋼。攝影:胡雅潔,2017年。 胡雅潔本科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隨后赴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攻讀珠寶設計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后,她前往意大利佛羅倫薩歐納菲珠寶學院深造,專注于金屬工藝與手工雕金技藝。目前,她在英國拉夫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聚焦首飾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探討首飾在日常佩戴與創作過程中如何激發個體的心理價值。 我與胡雅潔的初次相識是在2023年于倫敦舉辦的英國當代國際藝術博覽會Collect。此后,她以訪問藝術家身份來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首飾金工工作室,我們得以再次見面(圖2、3)。在那次交流中,她不僅向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在英國的創作經歷與作品理念,還帶來了她對當代首飾的獨到見解與熱情,展現出將藝術實踐與學術研究有機融合的探索精神。 圖2. 2024年5月,胡雅潔到訪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首飾金工工作室 圖3. 與在校師生交流與分享的現場 胡雅潔是一位致力于材料實驗與形式探索的當代首飾藝術家。她將當代首飾視為可佩戴的藝術品,特別關注材質、肌理與色彩之間的互動與表現力。其創作風格鮮明,通過不斷嘗試拓展了首飾作為視覺與觸覺藝術媒介的邊界。自2017年以來,胡雅潔在當代首飾領域持續耕耘,代表作《可觸摸的顏色》系列尤為突出。該系列融合丙烯顏料、金屬與塑料等多種材料,通過色彩與肌理的層層疊加,營造出豐富且富有藝術張力的視覺效果(圖4、5、6)。她善于通過材料實驗創造出新穎且具有表現力的表面語言,使作品不僅在造型上獨具特色,更在材質與色彩的表達中引發觀者共鳴。胡雅潔對顏色的敏感與熱愛在作品中淋漓盡致地展現,每件作品皆映射出其獨特的個性風格。她在材料選擇和色彩表現上大膽創新,巧妙地將丙烯顏料作為材質而非單純的顏料使用,營造出具有豐富觸覺體驗的視覺效果,使該系列作品脫穎而出。 圖4. 胸針系列作品:《可觸摸的顏色》,胡雅潔,2017年。材料:丙烯顏料、銀、PVC片材、不銹鋼。攝影:胡雅潔,2017年。 圖5. 胸針系列作品:《可觸摸的顏色》,胡雅潔,2017年。材料:丙烯顏料、銀、PVC片材、不銹鋼。攝影:胡雅潔,2017年。 她的靈感多來自自然界中微妙卻富于變化的形態與配色,諸如動植物表面呈現的紋理與色調。她以丙烯顏料作為主要媒介,不僅因其色彩表現力,更因為它作為“材料”的可塑性,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力。每件作品中,那些以丙烯顏料推制而成的片狀結構,形狀各異、精心設計,最終構成了層疊而豐富的肌理效果。這些肌理不僅在視覺上引人注目,也與作品整體的形狀緊密呼應,展現了她對肌理與造型之間關系的獨特追求。正如她所強調的:“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被欣賞其色彩、肌理與材料語言本身,即使不佩戴,也能作為一件值得凝視的藝術品存在?!?/p> 圖6. 胸針系列作品:《可觸摸的顏色》,胡雅潔,2017年。材料:丙烯顏料、銀、PVC片材、不銹鋼。攝影:胡雅潔,2017年。 《可觸摸的顏色》不僅彰顯了她對“首飾即藝術”理念的深入探索,也體現出她對色彩與材料美感的敏銳洞察與持續實驗。該系列以鮮明的材質語言與視覺風格,突破了傳統首飾對貴重材質與實用功能的依賴,強調首飾作為獨立藝術表達的可能性。作品憑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豐富的觸覺體驗、材質趣味性與色彩和諧性,廣受贊譽。每一件作品都是感官與情感的雙重激發,使觀者不僅“看見”色彩,更仿佛能“觸摸”到藝術本身的質感與溫度。 她的創作不僅在視覺與觸覺層面喚起強烈的感官回應,也通過對材料性能的深度挖掘與色彩肌理的細膩表達,賦予首飾以情感與文化的多重內涵?!犊捎|摸的顏色》系列展現了首飾作為藝術媒介的多樣可能,呼應了當代首飾藝術家們不斷探索與擴展首飾邊界的共同實踐。胡雅潔通過個性鮮明的藝術語言與持續的材料實驗,為這一不斷演進的領域注入了新的表達路徑與創造活力,推動觀眾重新思考“什么是當代首飾”,并展現出佩戴藝術品的豐富潛力與時代意義。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