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來源: 藝術中國 |
展覽海報 2025年8月5日,由淮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淮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外交官說事兒”編輯部、愛莎安(北京)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淮安市文化館、淮安市文化建設研究會承辦的中國-巴拿馬“文明對話”藝術巡展淮安站正式拉開帷幕。這場以藝術為橋的跨國文化交流主題畫展,為淮安市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精神的雙重盛宴。 “文化因交流而絢爛,文明因互鑒而深邃?!被顒蝇F場,主辦方代表在致辭中如是闡釋這場巡展的核心意義。據介紹,作為一場承載文化交融使命的藝術盛宴,此次巡展已先后在北京、天津、汶上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記,而落地淮安的這一刻,主創團隊成員無不滿懷激動——這座城市承載著代代相傳的紅色記憶與深植血脈的家國情懷,始終是眾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開幕式 為何選擇淮安?答案藏在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里。作為大運河畔的“活態遺產”,淮安因運河而生、伴運河而興,歷史上商旅輻輳、文星薈萃的盛景,讓楚風吳韻與齊魯燕趙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孕育出兼容并蓄的獨特品格,大運河的文明基因更早已深深鐫刻進城市血脈。如今的淮安,既守護著運河古韻,更延續著開放基因:與巴拿馬科隆、韓國群山等十余個國際城市締結友城關系,成為中國東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活力窗口,這與展覽“文明對話”的主題高度契合。 展覽現場 本次畫展匯集了曾在巴拿馬工作生活的黃莎莉、魏蘭、秦翠蓮等多位畫者的作品,以兩大主題構建文化對話的橋梁:“運河對畫”板塊以筆墨為媒介,將運河文化的千年底蘊鋪展于畫卷之上,使中國大運河與巴拿馬運河的文明故事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對話;“畫說巴拿馬”則通過鮮明色彩,定格中美洲的熱情風情,生動展現巴拿馬運河的航運傳奇與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巴拿馬華裔青年藝術家黃莎莉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她在巴拿馬生活工作多年,深度參與中巴文化交流項目?!拔覀兗仁煜ぐ湍民R的文化肌理,又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創作時便想將這份雙重視野融入畫筆,可以看到我的部分畫作融合了西方油畫的色彩和中國畫的寫意留白?!彼诓稍L中說,“京杭大運河與巴拿馬運河,一條書寫千年智慧,一條貫通全球貿易,希望觀眾能從畫中讀到‘文明共情’的溫度,感受中巴文化跨越山海的聯結,聽見熱帶雨林的呼吸?!?/p> 展覽現場 “文明從來不是孤島,對話方能共榮;互鑒才有活力,包容方得久遠?!敝鬓k方表示,選擇在淮安這片沉淀著歷史厚度、激蕩著文化活力的土地舉辦展覽,正是希望以藝術為契機,讓觀眾在回望文明脈絡中讀懂歷史,在凝視文化交融中感知未來——這便是活動的初心。 展覽持續至8月31日,觀眾可在淮安文化館一層展廳近距離欣賞中巴兩國藝術家的作品,在筆墨光影間觸摸不同文化的碰撞火花,感受人類文明的共通共鳴,共赴這場跨越大洋的文化之約,見證中巴文明的美美與共。本次畫展作為《跨越大洋》系列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重要一站,接下來將走進徐州、揚州等多個運河沿線城市,持續推動跨國文化藝術的傳播與交融。 部分參展作品: 徐懷安 《京杭大運河》 作品以京杭大運河為主線,生動呈現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的運河沿線風光。標志性建筑錯落其間,特色民俗元素融入絢麗色彩,串聯起運河文化脈絡,展現運河承載的歷史底蘊與多元風貌。 徐懷安 《周日的運河長堤》 作品生動呈現了一群青年人騎行穿越巴拿馬運河岸堤的場景。畫面左前方,一艘滿載集裝箱的中國貨輪正緩緩駛入巴拿馬運河,彰顯著中巴經貿交流的活力。右下角,人們舉行升國旗儀式,傳遞著對歷史的銘記與對和平的珍視。 黃莎莉 《巨嘴鳥》 巨嘴鳥亮黃色的大嘴像被熱帶陽光曬燙的金屬,既是巴拿馬國鳥的象征,又暗含國家歷史:黃色呼應殖民時期的“黃金之國”,昂首的姿態如同文化使者,邀請人們續寫交流故事。 黃莎莉 《紅掌》 紅掌的心形花瓣如流淌的鮮血,金色細線貫穿其中,仿佛巴拿馬運河貫穿南北美洲的命脈,卷曲的花蕊形成“∞”符號,隱喻生命永恒的循環。 魏蘭《展翅》 離開巴拿馬兩年后,作者拿起畫筆重拾對巴拿馬的記憶,將主題聚焦到了她獨特多樣的生態環境。巴拿馬的國鳥美洲角雕成為了我的靈感原型。 魏蘭《老城繡MOLAS的婦女》 作者使用了在老城時拍下的照片,并運用后期調色呈現出理想的色彩。從相機到畫布,巴拿馬原住民KUNA YALA族群的特色針織工藝品MOLA及其所蘊含的民族風情得以呈現。 秦翠蓮《老城的黃房子》 巴拿馬老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陽光灑向西班牙式的二層小樓,漂亮的陽臺和色彩明艷的墻壁雕琢。詩情畫意的街巷,承載著巴拿馬幾個世紀的歷史,每一棟建筑都向游人訴說著遙遠的故事。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