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來源: 藝術中國 |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暨“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開幕儀式 當具象世界的繪畫語言與當代水墨的多元色彩,以主題展覽的形式在美術館同期展出,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焰? 8月22日,2025東莞美術館聯盟當代藝術季“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暨“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在嶺南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9月11日。兩大主題展覽共同勾勒出關于中國當代藝術深層思考的鮮活圖景,形成了一場深刻的內在對話。 “眾工之跡”展審視創作主體的時代演變,而“空無妙有”展則深耕媒介的內在突破,共同指向了中國當代藝術在繼承與變革中尋求自我定位與多元創新的勃勃生機。 本次展覽由嶺南美術館(嶺南畫院)主辦,旨在傳遞多元的藝術風格與文化觀念,推動當代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助力東莞文化強市建設。開幕式由嶺南畫院副院長文征主持。 嶺南美術館館長謝鈞在開幕式致辭 嶺南畫院副院長文征主持開幕式 機械韻律與當代水墨在美術作品中交融對話 在嶺南美術館,正匯聚著這樣一群執筆未來的探索者——他們根植傳統筆墨的章法與氣韻,卻胸懷時代的開闊與自由,他們以個體生命的體驗為底色,于落筆處尋新生,試圖構建出當代藝術多維的美學景觀。 步入展廳,無論是現代主義形式經驗融入傳統題材的嘗試,還是多元新穎的主題表達,都讓這兩場展覽超越常規,帶給觀者全新的當代藝術體驗。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中,珠三角青年藝術家們以其敏銳的藝術語言,表達工業文明的肌理。那些源自車間的金屬光芒、機械韻律,在他們的藝術表達中,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和情感,折射出這座城市的本真律動,也讓人們在美術館的空間里,重新審視和感受身邊熟悉的工業景觀。而在“空無妙有——水墨聯展”中,展示了傳統藝術在當代語境下的華麗嬗變。在制造業文明高速迭代的珠三角腹地,傳統水墨的“留白”哲學,正與現代生活、數字時代的情感光譜在美術館的展廳里發生奇妙的交融,暈染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東方意境。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現場 策展人、藝術評論家郭赟在開幕式講話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以當代藝術表達“制造美學” 2025東莞美術館聯盟當代藝術季“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同期舉辦。展覽中,珠三角青年藝術家以具象語言捕捉工業文明的肌理,以藝術視角展現“制造美學”。展覽以活躍在珠三角地區的青年藝術家為主,以珠三角灣區藝術生態為切片關照全球語境中的當代藝術發展脈絡與軌跡。展覽在以“制造美學”和“潮玩之都”為城市名片的東莞舉辦,結合東莞的本土生態,在全球視野中借此攜手嶺南美術館推動當代藝術的前行,因此具有現實與未來意義。 出席開幕式的有關單位領導和嘉賓參觀展覽 東莞“制造美學”自提出以來,當前在業界產生越來越大影響,而灣區文化藝術生態也正在成為全球語境中的重要力量日益被關注。關于對“眾工之跡”的主題闡釋,在獨立策展人、藝術評論家郭赟看來,東莞作為中國制造業重鎮,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這一方面吸引了藝術家的進駐,另一方面也為當代藝術的生態提供了土壤,藝術家既是“工”眾,當然,也是那些轉場跳出來審視“眾工之跡”的他者。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交流會 開幕當天,“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的參展覽藝術家郭赟、徐喬斯、李國華、周知遠等舉辦交流會,就藝術家身份的轉換與藝術理念的變遷、當代藝術如何在東莞發展等議題,與東莞的藝術愛好者展開藝術分享。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現場 “眾工之跡:具象的世界——當代藝術展”作品 “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在現實生活中探尋東方意韻 在“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中,這些充滿思辨與張力的作品,出自國內新銳青年藝術家陳亮、陳子豐、方正、黃麒元、賴鐵驄、李中軍、鹿野騁、馬兆琳、單鼎凱、蘇銳、譚斐、文征、顏開13人之手。他們關注哲學、社會、文化與歷史等議題,攜水墨作品60件(套),在創作中解構傳統筆墨語言,試圖探討人在多元化社會中的情感表達。 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由著名策展人、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春辰擔任。他評價指出,十三位青年藝術家共同的傾向不是效法古典,而是在表現語言上尋求個性化特點,這正彰顯了他們處于思考與變革的時期。能看到他們受到當代文化的影響和感召,而不是沉埋在復古主義里;他們尋找古典語言的裂變,但沒有離開筆墨的章法與韻致;他們在題材上拓寬,不再是幾座山巒、幾個仙人仕女,而是當下視覺的生活,在畫作中盡可能揉進自己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藝術家的現實感覺。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本次展覽策展人叢濤,在開幕式講話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后、本次展覽策展人叢濤認為,當代需要一種更加開放和多元的水墨觀,立足水墨鼓勵的是對于媒介的歷史形態、審美觀念、文化內涵的深入研究與認識,需要在此基礎上展開對當代文化的提煉與思辨。近年展露頭角的水墨藝術家已經從表現個體敘事,進一步延伸到基于個體經驗而塑造出來的個體審美和趣味。在全球化語境中成長起來的年輕藝術家對于不同時期、地域、文化的藝術有更廣闊的視野、開放包容的認知和個人化的趣味選擇,當代水墨正呈現出發散式的多元形態。 “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公益導覽活動 8月22日上午,本次展覽面向大眾開展公益導覽活動,由策展人及展覽藝術家講解展覽立意、創作技法等,幫助觀眾更深入地理解展覽主題和作品內涵。開幕同一天還舉辦了“相由心生———關于水墨的一次體驗之旅”的藝術沙龍活動,藝術家與觀眾現場交流、揮毫共創,解構水墨的無限可能。 同一天開幕的兩個展覽,展示的正是傳統與當代的美學對話,參展藝術家們以獨特的雙重視角,為人們呈現了令人驚嘆的創作成果。他們用創新的藝術語言重新詮釋“東莞制造”的文化內涵,讓當代藝術與數字科技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相由心生———關于水墨的一次體驗之旅”藝術沙龍活動 嶺南美術館館長謝鈞表示,長期以來,嶺南美術館也一直在致力于成為連接藝術與城市、傳統與當代的橋梁。東莞深厚的工業底蘊,正為當代藝術提供著豐沃的土壤和無限的可能。藝術家們以獨特的雙重視角,將“東莞制造”的文化內涵進行了充滿創意的藝術詮釋。 “空無妙有——當代水墨聯展”參展作品 “整個觀展體驗非常新穎,雖然藝術家依然依托水墨來寄情寓意,卻呈現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視覺語言和情緒張力?!薄皠撔录刃枰伎?,也需要勇氣,真的很期待東莞能涌現更多這樣前衛、新銳的藝術家,帶來更多打破常規的作品?!遍_幕當天,眾多專業觀眾和普通市民齊聚嶺南美術館,一邊觀展一邊交流。他們在這場傳統與當代的對話中,感受美術創作與城市文化的同頻脈動。(圖文:嶺南美術館)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