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趙治平 1957年9月生于江蘇常州,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蘇省民盟國風書畫院院長,江蘇省藝術專業高級職稱評委委員,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曾任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江蘇省國畫院藝委員會副主任,劉海粟美術館館長。
今年很快就要成為去年。新一年即將到來。常言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今天參加趙治平畫展,看了他的新作,我強烈地感受到,年年歲歲人相似,歲歲年年畫不同。趙治平還是趙治平,還是那個樣子、那樣精神,而他的畫又有新變化,具體地說有“三個不同”: 一是心境不同。趙治平先生雖然年過六十,但精神狀態一直非常好,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樂觀開朗,談笑風生,積極向上。境由心造,畫由心生。正是懷有這樣的心境,這樣的熱情,所以充滿著創作的活力和動力,而且滲透到創作和作品之中。 二是意境不同。德基美術館做的這次展覽的預告短視頻最后留了一句話:什么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有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意思是說,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怎樣;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因人因時而異。在同一個畫家筆下,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心境,會畫出不同的花鳥、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思想情感,因而也具有不同的審美價值。趙治平先生十分講究立意,它不是為了畫花而畫花,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和思想情感的聯系,反映社會生活,記錄人事變遷,表達人們志趣,體現時代精神,這反映了當今的美好而和諧的生活,也表達自己的藝術情操和精神追求。 三是畫法不同。在花鳥畫創作上,很容易“花相似”進而“畫相似”,而趙治平在畫法上不斷創新、不斷變化。在造型上,更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突出大鳥、大美、大氣象;在構圖上,刪繁就簡,強化主體,虛實相間;在筆墨上,有工有寫,工寫結合,淡墨重彩,尤其是在墨色和彩色上大膽探索,形成獨特的彩墨效果,既富于變化,又有視覺上審美感和沖擊力。實話實說,花鳥畫容易程式化,容易俗氣,這是花鳥畫的最大缺陷與難點。要避免這種現象,走出這一窘境,除了在造型上、構圖上、畫法上的創新以外,關鍵在于重視花鳥畫的立意,做到有思想、有文化、有精神,不能依葫蘆畫瓢,不能就花畫花、就蟲畫蟲。為此,趙治平獨辟蹊徑,在花鳥畫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可以并稱為“意象花鳥畫”“彩墨花鳥畫”“現代花鳥畫”。 今天來到這里看了展覽,我還要加一個“不同”,那就是展陳環境不同。我倒并不是指這里展廳的高檔,而是德基美術館一貫重視策展,在展示方式、展示環境上非常講究,獨具匠心。人要衣裝,物要金裝。繪畫也是這樣。好的裝裱,好的展示方式、展示環境,就會給作品增色加分,取得更好的展覽效果。 作為省花鳥畫協會會長,趙治平是我省花鳥畫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希望趙治平先生在花鳥畫創作中不斷創新、不斷完善、不斷躍升。同時,團結帶領全省花鳥畫畫家,用手中的畫筆,描繪鳥語花香,謳歌美好生活,多出優秀作品和精品力作,努力構建我省文化藝術的新高峰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