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9來源:江蘇美術家網 |
江蘇省美術館的前身為建于1936年的“國立美術陳列館”,是中國近代第一座國家級美術館。1956年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開始籌建并正式對外開放,1960年9月,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并延用至今。多年來,江蘇省美術館遵循面向社會、面向大眾的服務宗旨,每年承接舉辦60-80個展覽,其中有歷屆全國美展、大師系列展、國外藝術畫展,還經常舉辦全國名家邀請展和新人提名展、策劃學術性展覽和藏品陳列展,同時結合展覽和館藏利用網絡、電視、數字等現代化媒介手段,舉辦美學、藝術啟蒙等方面的輔導、講座,開展公共教育和服務,引導提高觀眾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2006年,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成立,江蘇省美術館當選為理事單位。2010年,當選為由文化部組織的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
江蘇省美術館擁有中國最早的國立美術館(老館)和目前中國國內設施先進的美術館(新館)兩處展館建筑。老館和新館者都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東西相距不到500米,建筑面積共計40000平方米,建筑外形都堪稱經典之作。老館原名“國立美術陳列館”, 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于1936年8月建成。主樓建筑四層,立面呈“山”字形,外形簡潔、莊重、典雅、大方,為西式風格,但其中融入了一些本民族的元素,是中國民國建筑中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之一。一至三層為展廳,面積共1700平方米,展線共600米,內有四根黑色大圓柱,極具特色。
新館于2008年動工興建,2009年底建設完成,占地面積約10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投資近4億人民幣。由德國KSP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地上四層、地下二層,樓高24米。與老館相比,新館建筑更具有現代感和人文氣息。整個建筑考慮到與周圍民國時期建筑大環境的融合,因此在建筑外幕墻設計方面,大量使用了亂紋的意大利羅馬洞石,并從外立面一直延伸至整個大樓的中庭,在中國這是第一個這么大面積使用亂紋羅馬洞石作為外墻的建筑,打破了中國一扇大門分內外的傳統格局,使美術館的開放性更加凸顯。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