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來源:揚子鑒藏 |
4月6日,在蘇富比香港春季拍賣會上,有一件清朝康熙皇帝的壽山石雕“淵鑒齋”方璽引起專家們的關注,是一件十分值得玩味的宮廷藝術收藏品。
“淵鑒齋”御璽 這方康熙壽山石雕“淵鑒齋”御璽,印面中間刻有“淵鑒齋”字樣,周圍刻上了“青龍白虎和乾坤卦象”。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古董專家仇國仕先生談到這方御璽時說:1690年,康熙皇帝曾邀請法國傳教士張誠參觀養心殿并鑒賞殿內存放的御璽,張誠在其日記中對“淵鑒齋”璽的龍虎印文布局有記錄,并說看見康熙的御璽都放在一個精美盒子里。
“淵鑒齋”御璽印面 淵鑒齋是康熙晚年在暢春園的書房名號。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歸來后在京西修建了暢春園,淵鑒齋就位于暢春園的東路??滴跤t“淵鑒齋”體現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暢春園示意圖(11號位置即淵鑒齋的所在) 自暢春園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也是在暢春園內過世的。隨著國勢轉衰,清政府逐漸放棄了對暢春園內建筑的增建和修補。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時將暢春園一并燒毀。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暢春園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駐軍的洗劫,園內樹木山石均被私分殆盡。至民國時,暢春園遺址已成荒野,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兩座琉璃山門殘存。1981年,這兩座門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殘存的恩佑寺琉璃山門
殘存的恩慕寺琉璃山門 當年,淵鑒齋是康熙皇帝經常臨幸并揮毫書寫的場所。在清宮所藏康熙御筆作品中,經常能見到鈐有“淵鑒齋”璽的作品,如故宮所藏康熙御臨蘇軾《前赤壁賦》卷前就鈐有“淵鑒齋”璽;康熙以淵鑒齋為書名,曾編纂類書《淵鑒類涵》四百五十卷;他也曾在淵鑒齋頒布了《朱子語類》等著作;康熙時期以內廷書齋命名的墨品,成為內廷御墨的重要特點之一,有許多墨是以“淵鑒齋”命名的墨品,如淵鑒齋墨、淵鑒齋法墨、淵鑒齋摹古寶墨、淵鑒齋評選古文藏墨、淵鑒齋清賞墨等;據高士奇《蓬山密記》記載,淵鑒齋內,置有西洋樂器,特別“有內造西洋鐵絲琴(即羽管鍵琴),弦一百二十根,”康熙曾“親撫《普唵咒》一曲”。 康熙在淵鑒齋內還經常舉行活動,比如,康熙五十二年,逢康熙六十大壽。據記載;“恭遇皇上六旬萬壽,普天同慶。皇子誠親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孫弘升等二十六人,謹擇吉日,于萬壽節前預祝遐齡,恭進萬壽之觴。三月初九日,暢春園淵鑒齋設宴。諸皇子、皇孫三十九人,稱觴獻壽。” 按照重要性依次排列,清朝皇帝御璽分為國璽、殿座璽、信寶和閑章四類。國璽特指“皇帝之寶”、“制誥之寶”,清宮一共25方國璽,目前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殿座璽中包括“乾清宮寶”、“淵鑒齋”等印璽;信寶則包含“御筆之寶”、“康熙宸翰”;閑章包括“體元主人”、“日鏡云伸”。這方康熙壽山石雕“淵鑒齋”御璽屬于殿座璽,其在國璽之下,信寶與閑章之上的重要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據故宮專家研究,“淵鑒齋”用“天、地、龍、虎”的印面圖像 來表述一種“天人合一,皇權獨尊”的治國理念。 御璽收藏家朱紹良先生認為,雍正、乾隆以后的御璽印面一般只能用“乾、坤(天、地)”,或只用“龍、虎”,都不敢用全“乾、坤、龍、虎”,恐怕僭越康熙。朱先生歷數一遍明清皇帝寶璽,能有“乾坤龍虎”(“天、地、龍、虎”)璽面的只有康熙,而康熙170方璽印中,唯獨“淵鑒齋”和“體元主人”才具有“青龍白虎和乾坤卦象”的設計。而目前收藏于臺北故宮的“體元主人”屬于閑章。因此,作為殿座璽的“淵鑒齋”,加上印面組合的最高規格“乾、坤、龍、虎”,其位在“傲視群雄”,無與倫比! 由此看來,這方“淵鑒齋”璽是康熙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必定會成為收藏家在此次拍賣會上極力追求的目標!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