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7來源: |
![]() 邱家和(上海) 資深媒體人,2004年起追蹤報道藝術市場。 ![]() 張大千晚年的巨幅潑彩作品《桃源圖》 文/ 邱家和 “春分”剛過,接下來就是4月初的“清明”了,屆時,2016春拍的第一輪將由蘇富比領銜在香港率先揭幕。 全球經濟動蕩背景下,今年春拍藝術市場面臨一股聲勢強勁的倒春寒。蘇富比此時卻仍然堅持一貫的精品策略,只是其信息發布與傳播方式有了明顯的變化。于是,蘇富比如何在寒流里堅持精品策略?其傳播方式又有哪些變化?成為今年春拍第一輪的最大看點。 讓我們先看看蘇富比都推出了什么?3月初,蘇富比一如既往,從上海、北京開始其香港春拍精品的巡展,引人注意的是其不同以往的做法:不再讓各個部門專家帶著各個板塊的精品參加巡展,而是挑選了瓷器古玩與當代水墨這兩個板塊的兩個私人珍藏專場的拍品。 這兩個專場各有奧妙,也許能說明蘇富比對精品的理解:當代水墨的“墨源新思”,是首次在國際拍場力推的私人珍藏專場,其榜樣的力量自不待言;而瓷器 古玩板塊的琵金頓珍藏,在仇國仕看來出自戰后英國第二代中國藝術品收藏家之手,而又繼承了20世紀上半葉英國第一代中國藝術品收藏家衣缽,有助于今天的新 藏家梳理20世紀收藏脈絡,其中更有像成化青花宮碗這樣的精品,同時也是高價拍品。 這就令人聯想到一個關鍵的問題:什么是精品?在2009到2011的所謂“億元時代”,精品一度被等同于高價拍品。不過一旦行情調整,許多高價拍品 現了原形,高價不再,可見精品和高價拍品不能畫等號。如今大家對精品更敏銳了,但是還是會去關注高價的精品,因為中國藝術市場的行情調整已經進入第五年, 溫水煮青蛙的模式下,高價精品的征集成為許多拍賣行的瓶頸,甚至已危及到那些拍賣行的生死存亡。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3月中旬蘇富比又在香港發布信息力推兩件重大拍品:一件是瓷器古玩板塊將隆重推出康熙的“敬天勤民”寶璽;另一件則是中國書畫 板塊推出的張大千晚年的巨幅潑彩作品《桃源圖》。這兩件拍品都是高價極品:比如那方康熙寶璽,蘇富比用了一系列的重話竭力推薦:康熙是“中國歷來在位時間 最長、最強大的君主”,而那方寶璽則是“拍賣史上最具歷史價值之中國珍寶”。而張大千的《桃源圖》,在蘇富比主管專家張超群看來,可以與張大千同時期的創 作、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廬山圖》相提并論。 有趣的是,這兩個板塊,都在常規拍賣之外另有私人收藏專場推出——除了上面提到的瓷器古玩板塊的琵金頓珍藏專場外,書畫板塊則有“庸禮 居”珍藏專場。張超群還特地向筆者強調,其中的《溪山游屐圖》也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只是屬于張大千另一個創作高峰時期(1940年代)。他還進一步指出, 這次張大千的作品在兩個專場共有二十來件,其中有四五件都是可以拿來做專場圖錄封面的高價精品,有的拍前估價還不貴。 當然,我們在不變中看到了變化:蘇富比的精品傳播策略變了,收縮費用昂貴的與買家面對面的現場展示,更強調動員媒體發布新聞。這既與其內部收緊預算 節約開支有關,也與外部環境中移動互聯網新媒體帶來輿論格局的變化有關??少F的是低迷市道仍然堅持精品路線,讓市場對今年春拍仍然抱有期待!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