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來源:新浪收藏 |
[響應中國美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 --- 董希源紅色寫生之旅(麻田八路軍總部) 新華社記者——袁思陶 ![]() 破壘穿溝標奇跡,攙槍滿地漢家旗。深入敵后太行北,抗倭八年志不移。 山西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這是畫家董希源紅色寫生之旅的第四站。昨天他還在黃崖洞面景寫生,揮豪涂抹,今天一大早,他又馬不停蹄地奔赴麻田,在舊址前支起他那久負盛名的特殊規格大畫架,迅速展開了今天的寫生工作。 董希源今天為何這么著急?難道是要為了應付任務而趕時間?不,不,他的急,他的趕,完全是他創作激情的自然流露。董希源解釋道:“我恨不得一下子就畫完、畫遍所有八路軍抗戰題材的作品?!蹦憧此鸸P之后那不火不燥、工整細致的勾勒,一筆一線、一橫一直的繪描,你就會慢慢地疑惑頓解。因為單單舊址那幾十間四合院磚木結構屋舍的精細工筆表現,在尚未作進一步深化的情況下就花了他四個多小時。 ![]() “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泵慨斅牭竭@首曲子時,自小看著《地道戰》、《地雷地》等抗日故事長大的董希源就心潮湃湃,久久難以平靜。在他成為職業畫家后,就萌發了有朝一日要到八路軍總部采風寫生的想法,今天終于如愿以償,這叫他怎么不興奮呢? 麻田鎮地處太行山深處,居于晉、冀、豫三省要隘,東出邯鄲,西達太原,北上陽泉,南下長治,易守難攻,有“晉疆鎖鑰,山西屏障”之稱??箲饡r期的1937年11月,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八路軍進駐遼縣(今左權縣)西河頭村,麻田鎮就成為根據地的前沿。1940年11月7日,八路軍前方總部、野戰政治部、后勤部、衛生部、軍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黨校、新華社華北分社、魯迅藝術學校以及129師司令部等機關,移住麻田鎮周圍,使這里成為前方抗戰的活動中心,被譽為太行山的“小延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朱德、彭德懷、左權、滕代遠、羅瑞卿、劉少奇、陸定一、楊尚昆、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楊秀峰、薄一波等都在這里領導人民進行過抗日斗爭和革命活動。 ![]() 既然是現場寫生,就必須忠于歷史的原狀原貌,這是董希源始終遵循的原則。他將總部機關、鄧小平故居作為畫面的主體予以突出,刻畫仔細認真,一絲不茍,把自己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敬仰之情化入到那晉式四合院的每一磚、每一瓦之中,甚至連檐角、門框、墀頭、臺階、磨盤的一些具體局部細節都不放過,以寫實逼真去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為了活躍畫面,他又特意在畫面右角留出大片空白作為近景位置的安排,闊筆疾書,以小寫意畫法繪出三棵虬曲蒼勁、高大古樸的老槐樹,既表達出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又能與工整細膩的屋舍形成一工一寫的鮮明比照,縱深層次感大大増強。然后再發揮自己擅長山水畫的優勢,參揉運用折帶、小斧劈等多種皴法,工寫結合,濃焦并施,飽含深情地繪描群峰連綿、巍峨高大的太行山,以之為舊址的背景,既符合現場真實狀況,又氣勢磅礴,從而構筑出一個宏大的歷史敘述場面。 ![]() 由于超大型的畫架畫板頗為惹眼,更由于繪畫功夫扎實、技藝過硬,董希源每次外出寫生,總會引起路人特別是美術愛好者的大肆圍觀,今天當然也不例外。鎮上許多老農目睹他的現場作畫后,紛紛要求與老師合影,為了不干擾影響創作精力,寫生團隊的工作人員只能耐心地逐一解釋道:等初稿完成后,會滿足你們的要求的。現場寫生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又近日暮黃昏,初稿也基本告成,收攏畫板畫架,整好行囊,明天的董希源即將千里大跨躍,時隔五個月后再一次奔赴陜北延安,以全新的眼光去解讀那一段紅色歷史,以更高的要求去表現革命圣地的光榮歲月。正所謂:紅色征程春風蕩,寫生萬里看董郎。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