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來源:新浪收藏 |
作者:十三姨 自小時候聽過牡丹與武則天斗勇的故事后,腦子里就一直對牡丹花有種特別的好感,執拗如牡丹,面對權貴,絕不低頭,寧愿被發配到洛陽邙山,也要堅守她的信念。故而,我就一直在想,什么時候得去洛陽看次牡丹花開的盛景,但是,身在遙遠的京城,念想也僅僅一直就是念想。 現在,機會來了!當我聽說洛陽牡丹來京展出時,著實興奮了一陣,我終于有機會看洛陽牡丹了,可是,憂郁緊接著也來了——沒假期呀,555~~ 這個時候,真的忍不住YY一下,這要是在宋朝,沒準兒我就有假可以去看花了,沒準兒再約個會什么的。宋代是假期最多的朝代,其明文規定一年法定休假足足有68天吶,再加一個月的省親假,實際每年享有98天,忒幸福有木有。不過,假日多也許是丟了江山的因素之一,閑著的日子多,自然也就散漫些,哈哈。 ![]() ![]() ![]() 唐朝節假日旅途中不計算時間 其次是唐朝,假也很多,動不動就放7天長假,而且每年節假累計超過50天。唐律規定,給假七天的有三個節:元日、冬至、清明,在這幾個節日都要安排重大的官方祭祀活動。尤其清明期間,除踏青、放風箏、折柳插門、蕩秋千外,文武百官還常出城拜掃,郊外春游、掃墓,甚至遠到東都洛陽去祭祖。節假日之外,唐代事假也頗人性化: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三年有30天的探親假;五百里以外者,每五年15天。兒子及冠禮有三天假;親戚的有一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旅途所需時日除去不算(這一條真是太人性化了?。?;其他近親婚事有五天、三天或一天假。 ![]() ![]() 古代也苦掰也有假期少的時候 當然,古代也有苦掰的時候,不是每個皇帝都愿意給臣子們放辣么多假的,像在秦時,就是羋月的孫子的孫子的那個時代,假期壓根就不存在。公務員若想回家,呵呵~要么等年邁告老還鄉,要么就生場再也不用來上班的大病吧! 到了漢代,皇帝明顯忍不了官員們身上的體味兒了,想想長期集中在官衙辦公、食宿,味道能好聞嗎?除了放春節、冬至等節令假,皇帝還規定“每過五日可以休一沐”,也就是官員每連續工作五天,可以有一天固定休息,名為“休沐”。 ![]() 明朝時期,每月5號才放1天假。而且大部分傳統節日都不休假,只有冬至、元旦、元宵三節有假,共18天。 ![]() 折中時期,一個月不上班 還有個折中時期——元朝,忽必烈規定節假日為16天,加上旬假36天共休52天,比宋朝少了一半還多,并且“公務急速,不在此限”,遇上急事就不能放假了。如果涉及官員病假,如果在外地出差病倒,要通知當地政府驗治,病好了之后還要帶著病歷本回來。 ![]() 清朝時,節假日干脆被打通,來了個放假月,官員們把大印封存起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一個月都不用上班啦!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