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來源: |
![]() ![]() 本報4月19日訊(記者 李吉毅)近日,四幅早期炎帝文化題材的布本“水陸畫”在高平市被發現。 這四幅炎帝文化題材布本“水陸畫”的收藏者,是高平市研究炎帝民俗文化學者王永忠。經過20多年的積累和收藏,年近五旬的王永忠收集了大量的各個朝代的炎帝像、炎帝文化書籍和散落于民間的與炎帝文化有關的唱詞、木雕、石雕、瓷雕、畫像等民俗文化藏品上百件,是當地知名的收藏和研究炎帝民俗文化的民間學者(本報2月24日曾予以報道)。 “這四幅‘水陸畫’,是最近在整理藏品時發現的?!?月18日上午,在高平市某小區的王永忠家中,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收藏的四幅“水陸畫”。 這四幅“水陸畫”均為布本,且為卷軸式,畫布為民間較為常見的手工織布。由于年代久遠,加之為布本畫,其中的兩幅上出現被香火焚燒的痕跡。 首先拿出的一幅“水陸畫”,沒有落款。經測量,這幅“水陸畫”長為162厘米,寬是86厘米。畫面上端靠中間位置有一張桌子,一位頭戴官帽的官員左手持毛筆,右手撫平桌上的紙,似乎準備要寫點什么。居中官員的兩側,分立兩位身著紅色官袍的低級別官員,二人懷中各抱一部書卷。三人完全置身于虛無縹緲的云海之中。 在云海之中,又出現兩名身穿官服的男子,一個右手持毛筆,左手拿著賬本;另一個左手端著算盤,右手正撥弄算盤珠子。 再往下看,是一座廟的山門,門口兩名身著鎧甲、手持長矛的兵士分立兩旁。山門臺階上站著一位頭戴官帽的男子,攤開雙手,準備從雙手捧著紅色箱子、頭裹軟巾的兩名男子手中接受禮物。 兩名頭裹軟巾的男子裝束與現在的阿拉伯人有些相似。其背后,還有3名分別挑擔子、趕著馬車、拉著人力車的男子,其裝扮與畫面上的其他人明顯不同:頭上戴著的均為圓頂帽。王永忠感覺“有些像元代人的打扮”。其中趕車者右手揮鞭,而拉車者可能是有些勞累,席地而坐,左手端碗喝水??粗嬅嫔涎b束不同的人物形象,讓人產生“番邦朝賀圖”之感。 “這幅‘水陸畫’與炎帝文化有非常直接的關系?!苯浲跤乐业闹更c,記者在端坐最上方,身著官服的官員前胸黑底色的方形圖案中,看到一個暗紅色的“糧”字,而在廟山門的匾額上,寫著“五谷廟”三個字。 在高平市神農鎮莊里村西有座始建于元代的“五谷廟”,廟內供奉著炎帝,而炎帝陵遺址就在五谷廟的東側。“很顯然,這幅‘水陸畫’展示的畫面,與五谷廟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闭嬎坪跽故镜氖窃谘椎酃世锔咂轿骞葟R中,“朝廷征糧、百姓交糧”時的情形。據王永忠推測,這幅“水陸畫”應當是明早期作品。 然而,從畫面上來看,上面出現的5名男子不論是雙手所捧,還是肩挑、車拉的物品,都是非常規整的方形盒裝禮物,并不像是裝著“五谷”糧食的大小布袋?!半y道是百姓在向朝廷進貢繳納當地盛產的小米?”王永忠推測道。 王永忠收藏的其他三幅“水陸畫”均為卷軸式且均無落款,一幅為“手持八卦的炎帝”(182厘米×88厘米),畫面里寫有“神農城”字樣;另一幅為“羊頭山神炎帝圖”(40厘米×55厘米);還有一幅是寫著“炎帝行宮”的“文殊菩薩圖”(180厘米×82厘米)?!啊懏嫛撬懛〞瞎┓畹淖诮倘宋锂?。”王永忠說:“這三幅‘水陸畫’都是以神、道內容為主的。雖然‘水陸畫’也有反映民間世俗生活內容的作品,但類似以‘朝廷征糧、百姓交糧’的情形為主要內容的并不多見。” 據王永忠介紹,“朝廷征糧、百姓交糧”行為雖是封建社會中的常態,但現存史料中鮮有具體描述的文字性記載?!斑@幅‘水陸畫’所反映的情形,應當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現實有很高的價值?!?/p> 記者注意到,這四幅“水陸畫”畫功并不是非常精細。王永忠說,這些作品可能是出自當地鄉村的民間匠人之手。 名詞解釋 水陸畫 水陸畫是一種漢族宗教繪畫,被稱為 “可移動的敦煌壁畫”,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產生與發展的漢族民俗文化現象。水陸法會是中國宗教活動中最隆重、規模最盛大、所需時間最長的一種儀式。水陸畫是寺院或私人舉行水陸法會時懸掛的宗教畫,是舉辦水陸法會不可缺少的圣物之一。 如今保存下來的水陸畫作品多數是明清時期的,特別是山西、河北兩省的寺廟內還存有許多水陸壁畫,這些寺廟雖然始建年代不一,但其水陸壁畫大都繪制于宋元以后。 水陸畫起源于何時,如今找不到具體的年代,但至少不會晚于唐代。隋唐以前的佛教水陸畫,大多繪畫在寺廟的墻壁上,為便于保存,元明以后的水陸畫就成了卷軸式的。 出于對佛教的信仰敬畏,繪制佛畫時,作者在水陸畫中都不會留下自己的姓名。水陸畫只有在寺廟召開水陸法會時才使用,平常不允許外掛。在民間,水陸畫再破舊也無人敢燒,這就是中國民間對神佛的虔誠信仰,也是一些水陸畫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201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水陸畫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章來源:山西晚報)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