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來源: |
?。ㄔ瓨祟}:燒藍胸針風箏飛) 三月三也稱上巳節,是人們野外郊游、宴會親朋、踏青賞景、放飛風箏的日子。古人不僅把放風箏當成一種娛樂項目,更當成一種健身運動,所以在古代,風箏不僅是一種娛樂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古人對風箏的喜愛,使得風箏在當時成為一種興盛的產業,大家不僅放風箏,親手制作風箏,更把風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像圖中的燒藍胸針便是很好的一例。 這枚胸針產于晚清民國時,為燒藍工藝所制,呈風箏形狀。它高3.6厘米、寬3.9厘米、厚1.1厘米,上面的圖案,正是一只飛翔在天空中的紙鳶。古代風箏的骨架為竹質,所以,這只胸針的背景,便可看見橫豎相間的竹篾,正編織成風箏的骨骼;在風箏上面,被燒藍點綴的,有很多吉祥圖案,風箏的翅膀上,有壽桃圖案,還有兩朵繚繞的祥云,中間的圖案呈鴨梨形狀,是藍色的,上面有草書所寫的“衣”字,該字又像是背靠背的男人和女人,相背離地行走;風箏的尾巴和頭上,有香蕉和王冠形的紋飾,極其精美。 風箏的背部,是銀累絲花邊,層層疊疊,相互環繞,中間有橫桿相連。橫桿上,有“CHINA”字樣??磥恚@枚風箏形胸針是當時的出口產品,一來有中國的英文,二來上面的王冠、香蕉等物,是我國本土所不常用的圖案,帶有明顯的西方風格。這枚胸針,既有中國風格,又洋溢著西方風情,中西結合,相得益彰,堪稱完美。在晚清民國時期,我國出口之物中,最多的便是這類帶有本土特色的工藝品,像陶瓷、金銀器、琺瑯等,在當時都很受外國人的歡迎。有很多國外商人,直接拿著圖紙來中國訂購,像當時地處沿海的廣東和福建,都是出口重地,廣東的廣彩,福建的青瓷,都是名揚海外的出口產品。 “江北江南低鷂齊,線長線短回高低。春風自古無憑據,一伍騎夫弄笛兒。”(明·徐渭《風鳶圖詩》)風箏是我國特有之物,燒藍是我國獨具風采的工藝,風箏和燒藍,在西方人看來,更有別樣的美麗。不曾想,它轉了一圈,竟然還能回到它的故土,原來,“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呂冠蘭) ?。▉碓矗褐袊叹W—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編輯:袁小龍)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