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來源:書畫村網 |
開幕現場 由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文聯、澳大利亞紅軒藝術中心主辦,南海區美術家協會、南海區政協書畫院、南海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協辦,南海區文化館、悅藝堂承辦的“游子鄉情——徐憲來澳洲山水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巡回展首站展覽于2016年3月28日上午在佛山南海區文化館展覽廳開幕。 展覽由南海區文聯副主席陳初華先生、南海區政協書畫院黃奔主席、畫家徐憲來先生分別致辭。陳初華先生致辭中表示,“作為一位海外游子,徐憲來先生在澳大利亞致力弘揚中國山水畫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大膽運用中國畫的傳統技法,表現澳大利亞的山山水水。此次攜作品來南海展出,既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架起了南海與澳洲書畫界的友誼,同時也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澳洲的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并表示歡迎徐憲來先生回到家鄉,與家鄉藝術界同行多多交流。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書畫家、收藏家近300人參加了開幕式。
向嘉賓介紹作品 徐憲來先生是佛山市南海人。他1984年就讀佛山教育學院,對中國畫藝術創作孜孜以求,讀書期間就有作品《黃山松石圖》代表該院贈與日本伊丹市政府。讀書畢業后進入政府部門,工作之余仍然鐘情于中國畫筆墨。對徐憲來先生中國畫的藝術創作,我們可以追溯到他自幼從師學藝。他的畫宗董源、巨然、黃公望、黃賓虹等文人畫流派,書法鐘二王。生活中常與周錫康、區太杰、陳永鏘、林豐俗、秦萼生、張大經、王楚才、莫元贊、許固令、湯集祥等人遍訪桂林、黃山、長城、黃河等名山大川,為自己的創作摘取第一手素材。后于1988年到澳大利亞留學,1994年加入澳洲中國美術家協會。后來成立澳大利亞紅軒藝術中心,專門從事中國書畫創作和推廣傳播。
媒體采訪 本次展覽共展出近100幅作品。既有大幅長卷,也有尺幅精品。展出的大部分畫作表現了澳大利亞的悉尼、昆士蘭、塔斯曼尼亞省等地區的風光,藍山、紅土高原、名山巒海灣等著名的景致。徐憲來先生在畫作中大膽運用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巧,表現出澳洲的畫山秀水。如果說尺幅小品、潑彩精品更是筆墨精到,充滿“現代化”的新潮佳構,那寬6米的巨幅代表作《悉尼灣煙嵐圖》以全景式的構圖,留出充分的空白,使畫面顯得寬廣深遠、虛靈幽邃、氣勢恢宏、涵渾蒼茫,讓澳洲浪濤拍岸的景象長存于畫中。一幅《北望神州》,將悉尼的“海岸要塞”巖石公園收入畫中,山岸對開,汪洋之上寥寥數葉舟。“進即悉尼港,出則太平洋西大洋,北岸則是吾故國神州,余每臨于此必有無盡之遐思。我在澳洲已經近30年,幾乎每年都在各個景區寫生。特別是面對太平洋更是激動,因為太平洋的對岸,就是我的祖國,我很愿意到這里靜靜的寫生,又可以遙望祖國”。徐憲來先生對記者如是說。
和嘉賓合影 畫展上,每一幅力作上的皴法、樹法、點苔法,均表現出徐憲來先生的筆墨所展現的意象,以及畫家對中國畫傳統筆墨的悉心理解和靈活運用。展出的畫作既代表了當今文人畫的筆墨情趣,不是真山真水的“復印”式表述,又讓觀賞者在欣賞其中國畫的遒逸秀拔、渾厚滋潤同時,又通過畫家筆下的澳洲山水中國畫探尋到澳洲充滿詩意化的真情實景。 徐憲來先生的藝術成就,得到了澳大利亞美術界的高度關注,其作品多次被邀請展出,并有作品被藝術機構收藏。2013年5月為慶祝澳中建交四十一周年在深圳大學舉辦“徐憲來澳洲山水中國畫”巡展;同年10月應鄧小平紀念館之邀,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O周年”舉辦“徐憲來澳洲山水中國畫”巡展,作品《天下第一石》為該館收藏,還是當年11月應廣東省韶州師院之邀,為該院建院110周年校慶舉辦“徐憲來澳洲山水中國畫”巡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為該院收藏;作品《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為“澳洲孔子學院”收藏;2015年7月于悉尼舉辦“徐憲來澳洲山水中國畫”巡展。2016年有作品《音樂殿堂》為澳大利亞鄭莉莉藝術學院收藏。 徐憲來先生認為,澳洲山水入國畫,既是中國的,也是澳洲的;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這種表現方式正在逐漸得到外國人的認同。他所認識的一位20多年的意大利籍朋友,他最初不認同中國畫,后來看到徐憲來先生用中國畫表現出藍山的神韻,驚嘆中國畫筆下的藍山猶如萬馬奔騰一樣,說想不到20年后我的畫作技法變化這么大。 徐憲來先生還告訴記者:自己雖旅居海外多年,但始終堅持中國文化精神和傳統筆墨意蘊,以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技法,描繪澳大利亞的自然風光與異域風情,把中國及澳洲的名山秀水用自己的筆墨畫出來。畫畫,已成為他寄托海外游子對故國之思的最好載體。 為紀念本次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會長陳永鏘先生欣然為畫展題寫“游子鄉情”;深圳市收藏協會為展覽印制紀念封一枚,以資紀念。(陳 ?。?/span>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