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6來源: |
■馬未都 觀復博物館館長 ■清乾隆 豆青釉浮雕云龍紋天球瓶 高53厘米 觀復博物館藏 ■清康熙 礬紅魚龍變化紋筆筒 高13.5厘米 觀復博物館藏 ■清乾隆 青花胭脂彩 云龍紋雙耳扁瓶 高2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伴隨著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見證了歷朝歷代的更迭。進入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龍紋在明朝龍紋的基礎上顯得更加成熟,跟我們今天對龍的認知非常接近。 乾隆時期的龍比康熙時期多了一分規矩 清軍入關以后,一開始出現的龍形態比較模糊,經常出現一身三現、一身五現、一身七現乃至一身九現的龍。“一身三現”就是龍在云紋中有三 段身子可以看清楚,其余的都被云紋遮蓋,這都是清早期龍的一種簡單畫法。這種畫法可以體現當時的人,包括統治者的心態,這種心態在一定 程度上還是游移不定的。但是到了康熙時期,這種游移現象就消失了。 清朝前期即康雍乾三朝的龍紋有一點兒變化,但在整體上顯得比較強勢。到了清朝中后期,就跟明朝一樣,國家開始衰弱,龍紋也慢慢衰弱。總體上講,清代的龍紋是經過了歷朝歷代的演變最后定型的龍紋,它非常成熟。 這是(右)一個清乾隆時期的宮廷瓷器,上面有兩條龍紋,正背各一條,兩條龍相互呼應,手法顯得非常成熟。這是刻工的,而不是畫的。在瓷器上刻比畫要 難很多,因為它是立體的,摸著有很強的凸凹感。從龍身子的布局來看,龍頭、龍腳、眼睛、龍爪及其力度,還有龍身上的肌肉都表現得恰到好處。乾隆時期的龍已 經非常豐滿,并且跟康熙時期的龍比起來多了一分規矩,而康熙的龍野性還很強。 龍的姿態體現了社會的發展狀態 我們從這樣一件瓷器就可以知道 ,龍作為皇家文化的象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在這個時期已經變成了一個規范之舉。龍可以上天入地,不懼怕自然界的任何風險,這件云龍瓶上紋飾大都是 云紋,云紋中間雜火焰紋,我們可以看到一條騰云駕霧的龍,以及一條在火中穿行的龍的氣勢。過去有一個畫片叫“教子升天”,就是一條大龍教小龍怎樣去繼承它 的威嚴。皇帝也面臨繼承的問題,比如康雍乾祖孫三代,他們怎樣治理國家,怎么在朝代的更迭中轉換 ,這些在古代都是有規制的,而且也是有期望的。 這是(左下)一個典型的清康熙時期的筆筒,用礬紅畫著兩條紅龍,分為正、反兩面。兩個姿態相若的立龍從水里直接升起來,龍身子是擰動的,充滿了彈 性,并極富殺傷力,這就是一個民族在上升時期的具體體現。龍這個話題我們從漢代講到了清代,實際上是借龍這樣一個物象來講我們的歷史 。歷史永遠不會一成不變,而是有起有伏。 觀復學堂 1 故宮的“正大光明” 匾額是由誰題寫的? 馬未都評:我們經??从嘘P清代的電視劇,皇帝辦公的時候后面都有一個匾額,這個匾額非常大,懸掛在正中央,寫著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塊匾在清代 宮廷中非常重要,黑地金字,懸掛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后面有很多故事。首先,這塊匾是清軍入關以后順治皇帝書寫的,繼任者康熙皇 帝下令把它刻石拓片,所以它是黑地子,并懸掛于乾清宮之上,要求所有的皇帝(包括他自己和后來的皇帝) 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另外,在清朝的宮廷里,皇帝比較重視接班人問題。以前宮廷中采用公開建儲制度,哪個皇子來做接班人是明確的。在這 種情況下競爭激烈,斗爭殘酷,所以從雍正以后就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即把指定的接班人由皇帝親自寫在紙上,裝在一個匣子里擱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皇帝去世 以后在眾目睽睽之下取下這個盒子,讓所有的人看到誰是接班人。這套秘密建儲制度使后來清朝的接班人問題變得簡單易行,不再像過去那么慘烈。傳說雍正有篡位 嫌疑,一說是“傳位于四子”,一說是“傳位十四子”。在歷史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清朝的公文都是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改一種文字是沒有用的。 2 雍和宮是誰為雍正修建的? 馬未都評:北京除故宮以外還有一些皇家建筑非常有名,比如雍和宮。雍和宮是雍正的父親康熙皇帝為他修造的。雍和宮原來是和碩雍親王府,雍正登基以后 自己在雍正三年改為雍和宮,到了乾隆九年才改為喇嘛廟。我們知道清朝的皇帝都篤信佛教,尤其信喇嘛教。雍和宮的建制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宮廷建制,它融合了漢 藏文化,尤其是后面大殿里的佛造像宏偉巨大,令人震撼。雍和宮今天還是北京非常重要的旅游景點,大部分第一次來北京的人都愿意去故宮和頤和園。實際上雍和 宮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是塊寶地,因為這里出了兩位皇帝,一個是雍正,一個是乾隆,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當時還叫雍親王府。 康雍乾三朝龍紋的變化跟這三朝政治的變化幾乎是吻合的。康熙處在清朝初期,當時江山還沒有徹底平定,政治不是那么安定,所以龍紋所體現出來的態勢都 非常兇猛,龍身子擰動的次數非常多,爪子鋒利,目光兇狠,反映了當時滿族人的一種心態,一定要靠自己兇猛的力量來制服中原 ??滴鹾笃诘凝埾鄬捅惹捌诘凝埲岷土撕芏?,但還是具有很大的殺傷力。雍正的勵精圖治在中國歷史上,尤其在清代歷史上非常有名,清朝進入了一個跨過百年的 盛世,這在中國封建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雍正皇帝表現了他的政治天賦,他對朝廷的治理高于他的父親,也高于他的兒子,所以雍正時期的龍相對來說還是保留了清 朝初期那種兇猛的力量。但是到了乾隆時期,歌舞升平,這時的龍已經不是能夠出征打仗的龍了,而是安于在家里享樂的龍了。 3 為何故宮的九龍壁反而小? 馬未都評:中國建筑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筑叫影壁。在大的皇家建筑、私人建筑甚至是農家小院里,一進門都有一個影壁。影壁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一種說 法,說影壁首先是“隱”,就是隱藏起來,“壁”就是回避。過去院子經常是門大敞四開的,路人走過的時候一眼就看進去了,要是有一個影壁擋著就看不進去。影 壁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最常見的是一字形,還有八字形的。最有名的影壁就是九龍壁。 尺寸最大的九龍壁在今天山西大同市,大同的九龍壁高8米,有三層樓高,厚兩米多,長45米,非常壯觀。它建于明初洪武年間,是國寶級的建筑。第二大 的就是北海公園的九龍壁,長25米,差不多是大同九龍壁長的一半,高6.9米,也有兩層樓高了。最小的反而是故宮里的,這是因為故宮里本身建筑的原因,不 能把影壁造得過大。故宮九龍壁長只有20米,高只有3.5米,是用琉璃一塊一塊拼裝起來的,龍的顏色有紫色、藍色、黃色還有白色,每條龍的形態都不一樣。 我記得故宮的九龍壁上 ,白龍身上有一塊瓦由于當年施工的問題日久天長破損了,后來用一塊楠木修復后刷上白漆,不注意看也看不出來。九龍壁作為一個皇家的建筑 ,很大程度上是在宣傳皇家的龍文化。 ?。ㄕ恚宏惛O?據《醉文明》 收藏馬未都肆)編輯 薛蓓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