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6來源:中國文化藝術網 |
展覽時間: 2016年4月23日——4月30日 開幕日期: 2016年4月23日上午十點 主辦單位: 北京南囿秋風書畫院 協辦單位: 北京飲鹿池藝術區、今日丹青美術館、中國山水畫研究院 展覽地點: 北京大興區舊宮鎮西毓順路飲鹿池藝術區【今日丹青美術館】 參展畫家:馬鐵軍 王富春 李憲章 張秀華 張建強 張澤檀 胡連國 郭振宇 王瑞 朱海 馮海洋 張順友 高靜波。(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飲鹿池藝術區董事長廖國霞女士講話 “南囿秋風”是北京歷史上“燕京十景”之一,為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是皇家狩獵、練武、閱兵的重要場所,有著極其重要的皇權地位! 昔日的皇家苑囿今天已經成為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團河行宮、德壽寺、南海子濕地公園以及二期工程,等景觀正處于恢復之中。 北京南海子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張友才先生講話 臨摹是中國畫古今以來學習前人繪畫的具體方法,也是寫生和創作的前提。臨摹并非執意在臨摹,而是為了寫生和創作。山水畫臨摹在學習山水畫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從傳統中走來,我們追求高雅的中國畫藝術,更幫助我們在本質上對傳統的了解與解讀,以便更深層次,系統的梳理山水畫體系。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南囿秋風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御林南海書畫院秘書長張建強先生講話 山水畫的傳統都是靠前人在大自然中有感而發,提煉出來的產物,是世世代代畫家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學習傳統。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好河山的書寫,這需要我們共同創作。在借鑒古法的基礎上,融匯百家之所長,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美無言。通過品讀古人畫作,充分感受古人對大自然的崇尚。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渾然天成的自然產物,成為古人的情懷家園。他們將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山石樹木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是古人古典山水畫的精神體現。我們必須通過對山水畫臨摹,對古人追求極致精神的不斷地學習,才能領會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和審美內涵,以利于我們審美境界的提高和繪畫的創新。前人有稱臨摹為“師古人”,稱寫生為“師造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中得心源”以達到“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藝術境界。從臨摹到寫生,再到獨自創作,這是長期實踐的過程。 嘉賓合影 此次展覽,以弘揚中國傳統繪畫為宗旨,展現了參展畫家對中國傳統繪畫精髓的理解、認識與繼承。請各位在這浩瀚如海的水墨丹青中,欣賞畫家的翰墨情緣。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