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6來源: |
![]() 梁照堂(著名畫家、美術理論家) 廣東及至嶺南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非常溫潤,溫和,在這個大地上產生的作品均以巧美、甜美、秀美、溫美為主的藝術基調。不論繪畫、還是文學戲劇,包括粵劇都是這樣。 但是,在這么一種氛圍下,也誕生了一批守拙型畫家,比如高劍父,作為嶺南畫派的撐旗人,他的畫折衷今古,折衷中西,但在他的用筆上,反而多了幾層拙味,也因 此,使得其與別的嶺南畫家拉開了距離。而且他的拙味還顯得老拙,花鳥畫當中的用筆固然是這樣,最鮮明還是體現在書法,他的書法是一種蒼勁老辣的用筆,特別是草書。雖然他的畫大部分格調依然是秀美、溫美,但他用筆上則追求守拙。 第二位是楊善深,他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與關黎趙合稱“嶺南四大 家”。他們有很多共同點,但他最大不同的是,楊善深的用筆也很強調拙味,守拙。他跟高劍父亦師亦友,由于受高師影響,他在用筆上也有很強烈的拙味,他的花鳥畫、山水畫和書法都有很明顯的拙味,書法不但在用筆上,還是結體、造型上,都帶有很強的拙味,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第三位是關良,早年畫油畫,但晚年主要以戲劇,尤其以京劇人物作為母題。他的畫很明顯在用筆上有一種稚拙的味道,既有蒼拙用筆,但也有孩童般的稚拙,包括造型上,所以使得他的戲劇人物增加了不少天趣,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他既是廣東人,同時又是海派重要的國畫家。 第四個是賴少其,他主要活躍于華東和安徽,后回到廣東。他一直追學金農、陳洪綬、龔賢等,這些前賢大師在用筆上都非常蒼拙和有金石味,因而,賴少其是比較明 晰的守拙型畫家,他的書與畫作品被評價為“筆墨頑如鐵 金石擲有聲”,這些筆墨,蒼古遒勁,均體現出一種守拙型畫家的氣格。 再有就是陳大羽,他活躍于南京,然是廣東人,也是潮人,帶有嶺東畫派的影子,他的畫也帶有很強烈的拙味,另外,他學齊白石,而白石的金石用筆對他影響極大。 再有丁衍鏞,他學八大山人,但沒有后者的悲憤苦澀,而是取詼諧幽默,一種諧趣的美,而且把八大山人和馬蒂斯的中西不同元素融合在了自己 的造型中,和用筆的特色。 說到廣東的書法,不得不提到康有為和陳白沙,康有為是很強調守拙型的書法家,他強調碑學,強調金石味,那種“開張天岸馬”的氣勢,縱橫筆很有金石氣息,碑學氣息的“康體”書。非常強調拙美。 陳白沙則寫行草為主,其發端以茅龍筆來寫,也有老拙爛漫的意趣。 以上所述的畫家和書法家,雖然都是在廣東屬為數不多的追求蒼拙味的畫家,但他們跟北方大多一味只追求拙味的畫家不同,他們是巧中藏拙,秀中藏拙。從這些畫家 看起來,廣東畫壇不但只有巧一面,也有拙的一面。只不過后者未成為主流。但這種拙中巧,巧中拙,使嶺南的繪畫增添了一些蒼厚。 ?。ú稍L整理梁志欽)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