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8來源:中國美協 |
2016年4月24日下午3點,“歲月履痕 報效桑梓”——肖峰、宋韌藝術展在揚州開幕。參加開幕式的嘉賓有原浙江省委常委、原省軍區政委馬以芝,原浙江政協副主席張蔚文,原江蘇省人大副主任丁解民,原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原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馮健親,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原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孟云生,遼寧省美協主席宋雨桂,浙江省文聯副主席馬鋒輝,原浙江美術學院院長莫樸之子、著名畫家莫大林先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書法家王冬齡,以及中國美術學院教師代表們等。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發來親筆賀信,祝賀肖峰宋韌展覽成功。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馮遠昨日在肖峰、宋韌老師的陪同下參觀了展覽。開幕式由揚州市委常委、廣陵區委書記陳鍇竑主持。
為推進家鄉揚州的文化建設,肖峰、宋韌夫婦將畢生創作的作品中200余幅精品捐贈給揚州市人民政府,揚州市人民政府將建立肖峰宋韌藝術館進行永久保存、展示、研究。揚州市副市長董玉海代表市政府接受捐贈并頒發收藏證書。
許江代表中國美術學院向肖峰、宋韌老師展覽表示熱烈祝賀和敬意,他說,“肖峰、宋韌老師的藝術人生是一本書,激情、深情、豪情貫穿其中,與半個多世紀、尤其是共和國革命藝術的發展歷程有關;與一代人的藝術生涯的現實與理想有關;與民族獨立振興、文化融合自強的漫漫長途的梳理和反省有關。他們將革命人生的精神貫穿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將自己的藝術創造涵融在時代革命的大潮之中。肖峰在擔任中國美院院長的十三年間,更是對學院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史無前例地開拓學院發展的思路,最早提出多渠道辦學的思想,廣泛吸引人才,加強學術建設,營造學院多層次辦學格局。肖峰以他開拓者的膽識、出色的組織與領導才能,創造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美術學院迅速發展的新局面。”
肖峰先生在致辭中感謝了所有遠道而來參加開幕式的嘉賓、藝術家、媒體朋友,感謝了揚州市人民政府和揚州人民。他說:“我們滿懷著革命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情懷投身于20世紀的革命與藝術之路,成長為文藝戰士,在革命硝煙中成長的我們,更深切體會到藝術來源于人民、來源于生活的深義。揚州是我的故鄉,能夠為家鄉的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貢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肖峰宋韌藝術館的成立,能夠成為揚州繪畫藝術展示研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為推動新時期揚州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發揮重要作用?!?/span>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揚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共展出肖峰、宋韌的代表作品100余幅。肖峰、宋韌是成長于革命戰爭時期的藝術家,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為新中國奮斗的戰斗英雄,哺育他們成長的解放區父老鄉親,是他們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他們一生創作了大量革命歷史畫作,這些真切而生動的歷史畫卷,既是他們對自己革命歷史足跡的形象紀錄,也是他們藝術激情的由衷展現。 開幕式結束后,舉行了“時代與生命的贊歌——肖峰宋韌藝術研討會”,會議由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主持。
畫家簡介: 肖峰:1932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都縣(現屬揚州市),教授、油畫家、藝術教育家。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浙江省文聯副主席、浙江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油畫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1943年參加革命,在新四軍所屬新安旅行團從事反法西斯文藝工作。1950年入國立藝專(浙江美術學院前身)學習,1954年到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畢業后獲藝術家稱號。1960年回國于浙江美術學院任教,并參與油畫系領導工作,1973年調上海畫院專職從事創作,同時但任油畫、雕塑創作室領導工作。1982年重回浙江美術學院任教,1983年至1996年任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其代表作品有油畫《辭江南》1959年作,藏列賓美術學院;《六三罷工》1961年作,藏中國革命博物館;《創業的年代》建國十周年美術展,藏中國美院;《戰斗在羅霄山上》1976年作,藏新四軍紀念館;《乘勝前進》1977年作,藏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拂曉》1979年作,藏中國美術館,并獲獎。出版有《肖峰、宋韌油畫集》、《肖峰油畫集》、《談藝論美》美術論文集、《油畫技法》理論專著等。作品先后在蘇、美、日、法、意、澳、奧地利、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在國內各地舉辦聯展個展和參加數十次全國性及地方性美術大展,并多次獲獎。
宋韌 女,山東榮成人,1932年生,油畫家、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54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前身華東藝專),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進修,1956年留該校油畫系任教。1961年自中央美術學院調到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執教。1973年至1983年,在上海油畫雕塑院專職從事油畫創作。作品曾先后在法國、美國、日本、奧地利、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在全國美展中常有作品入選,并多次獲獎,其主要作品大多取材戰爭時代,以革命歷史畫為主,如《童年紀事》、《白求恩》、《拂曉》(合作)藏于中國美術館,《戰斗在羅南山上》(合作)藏于新四軍紀念館。尤以肖像畫見長,如《心連廣宇》的周總理,《三大姐》的鄧穎超、蔡暢和康克清,以及朱總司令、陳毅、賀龍等幾位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