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來源:中國美協 |
自2012年“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首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就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隨后的第二站在廣東美術館的展覽則更好地延續了北京展覽的熱潮。2016年5月21日,“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的第三站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
本次的上海展覽集中展出許欽松的八十余件山水畫經典作品。其中包括近幾年的一批新作,而其中剛剛被廣州藝博院收藏的鴻篇巨制《大岳涌云》,以及曾因被《舌尖上的中國》使用而引發知識產權風波的《嶺云帶雨》等巨幅水墨畫作尤為引人矚目。
展覽主體分為四個版塊:大道之境、傳統之橋、重建新山水以及宇宙心象進行展示,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許欽松在山水畫上的創作與思考,同時展現其“大荒”山水當中的人文意境與思考,并漸次引導、帶領現場觀眾進入許欽松山水的藝術世界。
在這四個部分之外,現場還增添了第五個版塊,通過這個版塊,觀眾可以直觀地看到許欽松藝術長成的源頭和初始狀態。
許欽松是當代山水畫壇的代表性人物,其山水畫創作氣勢磅礴,壯美遼遠、雄健蒼茫。既繼承了嶺南畫派的精神,又追隨時代、立足創新,致力于把傳統與當代做到有機的銜接,其筆下的崇山峻嶺,層巒疊嶂,氣勢宏偉而壯觀。把黑、白、灰組合發揮得淋漓盡致,所畫山水如刀削斧劈般壁壘森嚴、劍拔弩張,于簡潔有力之中又有一種設計元素和構成因素。他巧妙地將大山、大水以及鼓蕩的云氣、飄渺的霧靄等具象山水形象,轉換為聽覺審美領域的抽象音樂旋律的山水意象,使靜態的空間與動態的時間不著痕跡地揉合為一體,開創了一種具象與抽象并存,寫實與移情并重,細微精至與宏大巍峨共生的大山水畫境界。 據主辦機構介紹,這次展覽有別于北京、廣州等前兩站的地方在于,除展品添加新作之外,對于許欽松學術思想的整體呈現也將更為全面系統,令觀眾更能領略學習其獨特的藝術品格和學術思想。而作為其學術思想的核心:一是將“山水”從古人所說的“胸中的丘壑”理解成“心中的宇宙”;再者是在其藝術體系中,自然再不是古人筆下“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山水,而是至高無上的,是不可驚擾的,是人力所不可企及的精神圣地!以及他對中國山水畫的創新與五大重要變革:拓展新視角——“廣遠法”與“環視法”“大筆墨觀”思想的提出;文人山水畫的新推進——純水墨灰色的極限研究;金石和光色入畫的力度以及色彩在中國畫運用的新拓展等,堪稱為中國當代“新山水畫精神”的重大學術貢獻。 這次展覽還將舉行學術研討會,對許欽松藝術風格及學術思想的呈現也將更為全面系統。展覽將持續到6月12日。
嶺云帶雨
嶺云帶雨
大岳涌云 239x600cm 許欽松 2016年
豐碑,600x240cm,中國畫,2011年,許欽松
嶺云帶雨,許欽松,中國畫,215x628cm,2007年
滄海無淺波,2000,123x121cm
天路,2015,248x62cm,許欽松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