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6來源:藝術倉 |
導讀:作為七中的美術教師,蔡健既需要承擔與其他任課老師一樣繁重而瑣碎的教學任務,也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和時間來提升自己內心于藝術的執著追求。在與他的對話過程中,能感知到他對藝術二字的理性思考和真誠。他的畫作往往不拘一格,風格亦豐富且多樣,既有理想主義的奇山異石,又有極具現實色彩的校園風情。蔡健在杭七中已教學十五載,教學相長,他與學生們之間穩穩地建立起一種淡然溫情的師生關系。他亦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藝術與教學觀念,心甘情愿付出一切關于藝術的知識與涵養,帶去真正屬于他的藝術風景。
姓名:蔡健,題目:《創意園的節日》,材料:丙烯,尺寸:84×68,年代:2015 深入潛意識的繪畫風景 蔡健,生于浙江蘭溪,現居杭州。自小便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六歲去當地青少年宮學習中國畫。童年光景帶給他對世界的認識,用“繪畫”這一媒介借以承載與表達。繪畫的基礎技法曾讓蔡健由衷地欣喜與沉醉其中。小學四年級,他參加“全國第四屆雙龍杯少兒書畫作品大賽”,喜得銅獎。
姓名:蔡健,題目:《畫匠的素描教室》,材料:丙烯,尺寸:107×77,年代2016 初高中,與大多學生一樣,繁重的課業負擔使蔡健很少去觸碰繪畫。但那份執著于當一個畫家的夢想,深深地扎根在他的潛意識中。“我記得當時小學、初中的畢業留言本上,所有同學都是希望我長大當畫家。”或許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對自我意識層次上的,使得蔡健為了少兒時的初心在高三時又重新拿起了畫筆,進行了三個月系統的學習,考上了杭師院美術系。
姓名:蔡健,題目:《扭曲的機器與險峻的山》,材料:丙烯,尺寸:111×85,年代2016 師范專業,必定和教育掛鉤,自然蔡健大學期間的專業也是美術教育。國畫、油畫、水彩之類,只要能夠敞開心去創作的,蔡健就不會局限其表現形式,而是從潛意識發出的一種深層次的藝術感知。“從水到油,又從油到水,我想最后我還是會回到水上面,但我肯定不會太傳統,會有自己的東西承載在里面。”
姓名:蔡健,題目:《文化禮堂》材料:水彩,尺寸:41×31,年代2016 水墨、水彩、油墨……在繪畫中,可能更多的只是感官上的機理刺激。蔡健對“水”和“油”的認識有自己的思想維度,從教學的需要出發,他投入了近十年的油畫創作。08年,他的《田園系列》油畫作品參加了浙江省第四屆青年美展,獲得了金獎的殊榮。自此,蔡健一直潛心于油畫的創作,期間也會寫生風景,多從技法上專研與深入。而自去年開始,蔡健以回歸的方式,專注于藝術本身。“15年開始,我在網上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接觸當代藝術的觀念,開始思考一些藝術本體的東西,我覺得藝術如果沒有精神內涵的表達,否則只是一個圖像,是沒有意義的。”
姓名:蔡健,題目:《魚、娛、愚》,材料:丙烯,尺寸:84×68,年代:2015 “有空就畫,抽空就看,沒空就想”,這是蔡健對自己的要求。但當碰上一些暫時無法想得透的專業問題時,他也會“走路撞電線桿”、“把水杯當煙灰缸”、“吃飯時會忘記在吃飯”……出神入神之間,畫癡的這些生活細節充滿著憨態,卻更讓人感佩。“我有時工作很忙,晚上回家十點后我還是去工作室,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哪怕看上一眼,牽動一些思緒,或者動一動筆,10分鐘后立馬洗掉,我也會感到六神安定,有助睡眠。”或許,這種深入骨髓對繪畫的熱愛,讓蔡健的藝術生活也變得尤為絢爛多彩。
姓名:蔡健,題目《草間來了》,材料:丙烯,尺寸:46×61,年代2016 賦予“沖突”以美感 身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蔡健賦予學生自己對藝術幾乎全部的認識。而因其社會背景及種種因素,應試教育其實在根本上占主導地位。“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幫助學生完成應試部分的內容,但更應該教給學生真正和藝術有關的東西,而不只是為了考上學校。”
姓名:蔡健,題目《渡》材料:丙烯,41乘31,年代2016 這是蔡健擁有畫家與教師的雙重身份所體悟到的,并不只有在教育上突顯,生活這一最基礎的“教育”,更能道出其所以然。目前,蔡健在創作校園系列,他對自身的生活做了一番思考與審視。“對于當代的東西,有吸收但是沒有深層次的觸碰,我覺得最核心的部分一定要和生活結合起來,當代藝術脫離生活總是不行的。不管畫什么,我都不會去迷戀去追求那些技法上的東西。”
姓名:蔡健,題目《紅色調》材料:水彩,尺寸:46×61,年代2016 丟掉對技法的“回應”,蔡健在創作中更傾向于“精神層面”,而往往會用“沖突”去實現,讓觀者體味其美感。一幅名為《早教》的校園系列作品,反映了一些當代美術教育上值得去思考的東西。“我需要用這種語言上的不協調和沖突去打破,而審美觀念是需要重新被建立的,所以我的口味會再重一點,而不要總是認為美只有和諧。”
姓名:蔡健,題目:《遮蔽-紅領巾》,材料:水彩,尺寸:74×102,年代:2015 《遮蔽——紅領巾》是蔡健在今年的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上的獲獎作品,這是以“文革”期間少先隊員們在臥佛寺的一張合影老照片為素材,將日久漫漶的少先隊員們形象與臥佛背后那些眾仙們的形象,形成了某種富有寓意上的相似性并置。想像性所制造的圖像看似荒誕,但這種荒誕往往也更具有現實的合理性,并考量著畫家如何能夠從現實表象跨越到更深層的精神哲思。
姓名:蔡健,題目《紅星照我去戰斗》材料:丙烯,尺寸:111×80,年代2016 蔡健所表現出的“沖突性”一直存在,而正是這耐人尋味的“沖突”被賦予了更深的意蘊,繪畫的圖式技法僅僅是一種表象,而利用繪畫的媒介表達一種于當代時代背景下的精神圖示才是繪畫的真正魅力所在。對于蔡健,他更愿意將內心真實的聲音表達出來,這才是他筆下藝術的真正回歸。
姓名:蔡健,題目《某月25日》,材料:丙烯,尺寸:46×61,年代2016 蔡健藝術簡歷
蔡健 1979年生于浙江蘭溪人,現居杭州。
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部分作品欣賞:
姓名:蔡健,題目《讓紅包飛》,材料:丙烯,尺寸:61×46,年代2016
姓名:蔡健,題目《早教》,材料:丙烯,尺寸:46×61,年代2016
2015《飛來峰造像之二》布面油彩45×180
2015《飛來峰造像之三》布面油彩45×180
2015《飛來峰造像之四》布面油彩45×180
2015《飛來峰造像之五》布面油彩45×180
2015《飛來峰造像之一》布面油彩45×180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