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來源: |
記者 白雪 攝 9月17日昨天上午,“人文云龍 千年戶部山”知名畫家走進戶部山寫生展在大藝術展館舉辦,數十幅與戶部山題材相關的國畫作品或清秀、或簡潔、或細膩……畫面上熟悉的場景讓觀眾們不覺間沉浸其中,展示出戶部山古民居建筑群的別樣風采。 5月中旬,為讓徐州市民更好地知曉家鄉過往,讓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徐州的人文特色,由徐州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管理中心、彭城晚報、云龍區文化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人文云龍 千年戶部山”大型文化專題活動啟動,得到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和響應。7月底,由大藝術展館召集的一行30余位藝術家來到戶部山采風。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余、翟、鄭、劉四家大院和權謹牌坊,豐富的內容和傳奇的色彩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到訪者,青磚庭院、石板小巷、參天古樹、龜葉池、伴云亭……無論是大場景,還是小細節,都時刻慫恿著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一個多月過去了,藝術家們陸續拿出了自己的寫生作品,有國畫、油畫、速寫,畫作中自然少不了戶部山元素。當戶部山或人文、或自然的美景與水墨寫意融合在一起,更美、更平添了許多雅趣和妙韻,愈加讓人向往置身其中的那份感覺了。 瀏覽一些這下畫作的創作者,楊振庭、尹成、華敬福、黃秉乙、羅東風、王己一、楊正偉……他們都是活躍在徐州畫壇的知名畫家,為了完成這次寫生作品,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在此前的創作采訪中,畫家們在民俗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細致地參觀了一遍古民居建筑,更了解到在古民居里曾經的人、曾經的事,對戶部山有了更深刻、更具體的了解。民俗博物館館長莊云霞介紹說,徐州戶部山民居從明末算起,也有近600年歷史。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鄭家大院,崔旗桿、劉家園、權家牌坊……那一垣一石,一階一庭,一亭一木,浸透了昔日的跌宕風雨,訴說著綿綿的苦樂歲月……2016年初,戶部山五大院(劉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權謹牌坊、鄭家大院)打破分院格局,實現五大院連通開放,成為集中代表本地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建筑特色的景觀,吸引了海內外游客前來。 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畫家楊振庭表示,如果說,游客眼中的戶部山,是清幽雅致的古代庭院和傳奇故事;學者書中的戶部山,是昔日過往的歷史變遷和人物風云。那畫家筆下的戶部山,則是素材的汲取之源,更賦予了藝術家自身的主觀理解和取舍。寫生不是對自然景觀的簡單描摹,而是畫家與自然的對話,每一個筆觸都是有情感的。在和自然的對話中,畫家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觸,反映到作品上,也就形成了風格不同的畫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戶部山的確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這些古代民居建筑一代代延續下來,到現在修繕保存完好,是徐州明清文化、民俗文化的代表。同時,戶部山上的戲馬臺是秦末漢初項羽的遺跡,更是有著厚重的歷史。這兩者匯集在一座并不大的戶部山上,可以說濃縮了徐州的歷史文化,應該被大家了解。從藝術寫生的角度來看,寫生是藝術家面對自然的一種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