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來源:中國美協 |
一、2016中國傳統壁畫臨摹與教學研討會
2016年9月19至20日,由中共芮城縣委、芮城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學術指導,中共芮城縣委宣傳部承辦,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山西永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2016中國傳統壁畫臨摹與教學研討會”在永樂宮的故鄉山西芮城召開。 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唐小禾、芮城縣委書記董旭光、縣長張建軍任大會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郗海飛、芮城縣委副書記安奇、縣委宣傳部部長王紅梅任大會副主席。研討會由郗海飛任學術主持,孫韜任會議主持。
左起:學術主持郗海飛、壁畫藝委會主任唐小禾、會議主持孫韜
左起:芮城縣委副書記安奇、縣委書記董旭光、縣長張建軍、縣委宣傳部長王紅梅 二、唐小禾先生在“2016中國傳統壁畫臨摹與教學研討會”開場的講話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芮城的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承蒙山西省芮城縣委、縣政府的盛情邀請,我們來自全國各大美術學院從事壁畫教學與研究的專家與教師們再次相聚在這里,歡度山西(芮城)永樂官第八屆書畫藝術節。并有機會以這次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為范例,研討當代壁畫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即對我國歷史上博大精深的壁畫藝術的研究與傳承的課題。 感謝芮城縣委、縣政府領導和同志們,你們既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又具有時代文化發展的戰略眼光,舉辦了八屆書畫藝術節,建立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努力促成了今天的研討會議。今天,我也借此機會感謝芮城的父老鄉親,你們世世代代地完整地保護了永樂宮建筑與壁畫,使其成為我們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使我們在今天成為在文化上的受益者。所有這些,也都充分體現了芮城人民的文化自信,令人尊重。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經典,它文化內涵深厚,構圖恢宏嚴謹,人物刻畫莊嚴生動,色彩炫麗厚重,線描遒勁極富表現力,其藝術魅力不僅陶冶了芮城遠近民眾的性情,滋養了淳厚的民風。在藝術方法與技巧上更是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國藝術家,一代代的青年藝術學子,將永樂宮壁畫作為繪畫范本來臨摹,學習中國繪畫的方法與技巧,我們在座的藝術家好多就臨摹過或指導過學生臨摹永樂宮壁畫。 為了更好地發揮永樂宮壁畫這一寶貴藝術資源的作用,芮城不僅在歷屆書畫藝術節舉辦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并著手建立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和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的積極響應與配合,使這些活動與舉措深入人心。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具體參與進行學術支持,在芮城縣委宣傳部組織下,成功地進行了本次臨摹作品展的參展動員與評選工作,從800多件應征作品中評選出61件優秀作品入選,今天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近些年來少見的高質量的臨摹作品展。 今年以來,我們有好幾位教授已經是第三次到永樂宮來了,在工作中大家在思考著一些問題,如,在壁畫教學方面:傳統藝術的學習與創造新藝術的關系問題;古代經典壁畫臨摹的意義、認識與教學中定位的問題;如何將古代經典壁畫臨摹與藝術背景、藝術方法的研究結合的問題;古代壁畫材料的研究與分析……等等方面,都有必要進行研討。芮城建立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與方便,芮城書畫藝術節的永樂宮壁畫臨摹展,是對我們教學成果的檢驗?;氐慕ㄔO如何更有實效?永樂宮壁畫臨摹展如何具有永久的生命力?都需要專家、老師們建言獻策。也都是我們這次研討會的議題。 期待我們的研討會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祝愿山西(芮城)永樂宮書畫藝術節歷久彌新! 謝謝大家。 三、研討會專題發言與自由發言 來自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和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十余所專業美術院校的30余位專家學者及特邀嘉賓,圍繞“中國傳統壁畫臨摹與教學”、“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建設”兩大議題展開研討。對“中國傳統壁畫臨摹”這一美術教育中的重要課題的現狀及在未來應有的價值與發展方向等進行了交流和梳理。在“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建設”的主題研討中,多位建筑和壁畫專家基于其專業功能和文化產業價值,就基地的精準定位、規劃使用理念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唐鳴岳,山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趙慧,中國美術學院壁畫系材料工作室主任賀亮,廣州美術學院巖彩畫、重彩畫專業講師顏景亮,天津美術學院壁畫系講師伍璐璐五位老師分別作了精彩的專題發言。
左起:唐鳴岳、趙慧、賀亮、顏景亮、伍璐璐作專題發言 唐鳴岳以《傳移摹寫·移花接木-以永樂宮壁畫臨摹為例》為題,介紹了山東藝術學院壁畫系“中國傳統壁畫考察、臨摹”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他對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之一“傳移模寫”、齊白石“作畫先閱古人真跡過多,然后脫前人習氣別造畫格”、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一書的主旨思想進行了要點概述,指出臨摹實際上就是通過反復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移摹寫,以技藝練習解決“手”的能力;移花接木,以某種材料轉換完成臨摹,制造新的可能。不管是謝赫、齊白石、本雅明的理論,還是傳移摹寫、移花接木的方式,臨摹-品味-創造-踐行,始終貫穿著全過程。繼承一定伴隨著創造,沒有終結,但是要始終在路上。繼承先學習的方法,其意義不僅在于對原作氣韻的攝取與表現,更在對原作名跡的鑒賞和品味,以得之心源。 趙慧以《傳統壁畫的保護、傳承與再生》為題,介紹了山西古代壁畫的研究成果。山西古代壁畫留存數量大,題材豐富,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山西社會發展的脈絡及歷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對其研究在內容方面,要側重其文獻價值、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在材料技法工藝方面,傳統壁畫摹寫與再現、材料、工藝研究、修復與保護實踐都是重要部分;在創作創新方面,要在充分掌握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的科技(拓展),反映當代的思想,表現當代的精神。 他還總結了研究的不足與問題,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結合時空環境、歷史背景、思想淵源和社會影響等因素的綜合性研究有待加強;二是在研究重點上,以往研究側重于元代以前有重要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壁畫,對大量散落在各地宮觀祠廟的明清壁畫的調查研究相對薄弱。 他還用大量生動精彩的圖片展示了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的壁畫教學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傳統壁畫摹寫、再現;二是基礎研究、創新拓展;三是修復與保護實踐。
賀亮以《傳統重彩壁畫的創作探索之路》為題,分享了中國美術學院壁畫系傳統重彩壁畫臨摹課程的情況,課程教授的基本框架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壁畫歷史學習,講授壁畫的技法和原理;二是觀摩臨摹永樂宮壁畫,通過線描練習,體會古代壁畫人物造型特點,了解歷代人物造型方法;三是學習壁畫墻面制作技法,研習材料的制作與效果,按照古壁畫原始尺寸等比例復原古壁畫,盡量體會古代的畫面感受。 他還提出了中國古代壁畫與宗教的關系密不可分,在繪畫造型體系中,梳理出適合壁畫創作的造型方法,從而一定程度上改變壁畫造型方法的混亂和宗派概念龐雜的現實。在特定領域研究讓壁畫的地緣根基更扎實,而不是在架空了載體和主體建筑的層面,自由的表現宗教壁畫,壁畫只會偏離壁面本身,完全和傳統背離,只能在臨摹復制層面保留,時代的痕跡和價值完全失去。因此,宗教壁畫的現代創作在壁畫的學術框架下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優秀傳統在當今時代傳承延續的重要方式。 顏景亮對廣州美術學院壁畫專業進行了介紹。廣美壁畫專業歸屬于中國畫學院,以博大的中國文化藝術為背景,以中國傳統藝術為依托,以時代創新精神為發展方向的特色專業。既有厚實的傳統底韻,又能與時俱進。其建設宗旨和發展方向是弘揚中國傳統民族壁畫,立足于傳統重彩壁畫,在研究其審美意識及基本技巧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世界壁畫和環境藝術之優長,不斷吸取新知識、新材料、新技法、新觀念,構建具有現代內涵的民族壁畫藝術教學體系。其臨摹教學特點一是以傳統審美精神為根基,訓練基本功;二是以對壁畫現狀素材構造分析為突破口,拓展材料表現觀念;三是以創造性思維為經典元素與個性表達搭建橋梁。 伍璐璐以《探析傳統壁畫臨摹課程的研究方向 》為題,提出了傳統壁畫臨摹的目的一是作為文獻資料保存,二是為創作服務,以創作為導向。她以龜茲壁畫為例,從形、色、質、場、意五個方面臨摹解析傳統壁畫。形,即平面形、色面構成。要分析母形、黑白灰的分布和組織、點線面的穿插。色,即色彩關系。要通過色彩采集和分析,提取出壁畫中冷暖鮮灰明暗的色彩關系組合,體會古人如何利用色層疊壓、顏色粗細顆粒的透疊,得到色彩灰度微差的效果。質,即壁畫材質。通過對周邊環境的考察和采集、制作顏料,體會和分析古人以少取勝、取材自然的思維方式,感受材質之間的美感關系。場,即空間營造場域。要研究建筑與壁畫的關系、構圖與空間和內容情節的關系。意是一個綜合的要素,思考方式及東西方的氣質。
在“中國傳統壁畫臨摹與教學”議題討論上,于美成認為,臨摹壁畫要學習造型觀,就是畫的精神氣韻,想象力匱乏或無造型觀,壁畫就會缺少氣韻。陳建軍提出了臨摹壁畫要呈現出好的藝術效果,還需掌握好顏色的比重。毛曉劍強調,壁畫臨摹的精髓是線造型,永樂宮壁畫最重要的秩序就是線,色塊層次的深淺對比,線條秩序的明暗對比,都需要臨摹者體悟,從規律中吸收精華,傳移摹寫,融入中國人的精神。古人虔誠而強烈的宗教信仰,對待藝術的神圣態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齊喆也提出了現代臨摹太過重視材料,過分依賴顏彩,犧牲了線條,弱化了造型的問題,學院教學要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臨摹過程也要有全局觀念,突出中心人物,也要考慮到周邊人物關系和景深環境。 張靜總結古代經典壁畫的臨摹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三點:1.傳承中國古代繪畫的規范、程序、技巧和藝術魅力;2.弘揚民族文化的歷史內涵,追求精神升華。3.向經典致敬,向工匠學習,是當下臨摹的重要任務,傳授并弘揚工匠精神。李筱謙進一步提出,臨摹作品更應該注重研究原作品的精神層面乃至原作者的審美趣向。黃山表示,永樂宮壁畫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線條和造型,讓人感受到氣、韻、生、動,臨摹應從中汲取營養,重建中華民族造型體系。他還進一步引出如何利用隱性的、顯性的條件多方面打響永樂宮品牌的問題。 董智敏表示,要通過學習繼承,引進來,走出去。蘇勇強調要加強建筑對人的關注,對主體的重視,對空間尺度的重視,多與各美術院校專業力量加深互動。王文杰認為要形成場域,形成視覺張力,即蘊含中國文化圖視關系的規律組合。永樂宮向兩邊無限延伸是一個很大的平面性伸展,更有一種國家意識,無論是臨摹原作還是在原作的基礎上創作,都應當從匹配的文化思維去理解。 在“永樂宮壁畫臨摹基地建設”議題討論上,唐小禾提出了五項要點:1.思考基地面向的人群。面向藝術院校學術,應調查研究學生需要。2.設計重在使用功能,外觀其次。如畫室如何采光,應去美院做調查研究。3.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與旅游社會化相結合。設計應是村落式而非殿堂式。4.教學臨摹和基地建設要同時注重永樂宮保護問題。5.研究永樂宮壁畫原料材質問題,動員全國力量,真正原樣人工復制永樂宮壁畫。孫韜也提出了五點建議:1.永樂宮要加強宣傳,尤其是全國高校美院學生要來臨摹或參觀學習。2.與高校合作,掛牌宋元明清壁畫研究院等。3.住宿社會化,并能帶動經濟發展。4.復制永樂宮原大仿真。5.大力宣傳永樂宮壁畫作者。 王輝提出了六點建議:1.臨摹基地的建設中,畫室是最為重要的,畫室的建設應該有現代化的配套設施,建筑空間應有歸屬感,需適合藝術家年齡段,使人靜下心創作。2.宿舍可以在城中選址,減少相關配套設施,如整合成民宿,集約用地。3.整合學習資源,將永樂宮、五龍廟、城隍廟一同納入,統一規劃,形成新的旅游文化。4.基地自身也可有參觀旅游點的定位,進而形成畫品交易中心。5.可以將臨摹基地建成臨摹學?;蛎佬g學院的分支,放大設想,建制和規模也會有很大變化。6.加強前期策劃,不可急于投入建設,不單純聚焦于教學,充分考慮好運營的問題。胡異提出基地建設是復合型設計,一方面應著重頂層設計,外圍擴展。另一方面要著眼城市訴求、文化產業訴求。將城市發展與文化資源相結合,進行系統性計劃。 蘇勇提出要著眼全局,思考基地設計與永樂宮及周邊環境關系,整合資源,形成旅游鏈。永樂宮建筑風格可以做隱藏性設計,將園林做大,使建筑點綴其中,無需中軸設計,將環境做好。黃山認為要定位明確,如建成文化產業園、學術高地。臨摹基地可發展為臨摹產業園,拓展基地內涵外延,村落化設計,與旅游相結合。張靜補充要做好商業運作報告。郗海飛總結到:要以嚴謹務實的態度做此項目,發揚工匠精神,基地建設要規劃好功能設計,并要最大程度保護永樂宮壁畫原作。 四、《中國壁畫》叢書捐贈儀式暨《中國壁畫》湖北省美術院卷、廣州美術學院卷發布會
為更好的加強雙方了解,促進交流合作,研討會結束后,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與中共芮城縣委、芮城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行“《中國壁畫》叢書捐贈儀式暨《中國壁畫》湖北省美術院卷、廣州美術學院卷發布會”。儀式上,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湖北省美術院、廣州美術學院等六所院校和單位的代表與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毛曉劍一道向中共芮城縣委、芮城縣人民政府各自捐贈了分管編輯的分卷十冊。
五、山西(芮城)永樂宮第八屆書畫藝術節開幕式 此外,全體與會嘉賓還參加了“山西(芮城)永樂宮第八屆書畫藝術節”開幕式,參觀了“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等活動。
六、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徐里賀信 欣聞“山西(芮城)永樂宮第八屆書畫藝術節”暨“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即將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謹此致以誠摯的祝賀! 永樂宮是中國古代宗教藝術的優秀遺跡,也是中華文明的珍貴遺產,繪制于永樂宮三大殿墻壁上的960平方米壁畫更是中國壁畫歷史的藝術瑰寶,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規模宏大,所繪近三百位天神朝拜道教天尊的畫面精美絕倫、氣勢非凡,是我國繪畫史尤其是唐、宋、元道觀人物畫的杰作與典范,在世界繪畫史上也是罕見的鴻篇巨制。 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因此,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聯和芮城縣委縣政府共同主辦“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并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擔任學術指導,展覽同時得到了各高校壁畫創作力量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全國藝術家的廣泛參與,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無論是各有關單位領導、壁畫專家、院校學子和廣大藝術家,在本次活動中所體現出的對待永樂宮壁畫藝術的保護與敬畏之心、真誠與感動之情,將激勵我們不斷繼承優秀傳統,努力開創美好明天,為中國壁畫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力量也將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的精神支柱。 最后,預?!吧轿鳎ㄜ浅牵┯罉穼m第八屆書畫藝術節”暨“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圓滿成功! 七、藝術瑰寶——永樂宮壁畫臨摹作品展入選作品選登
曹慶慧(北京)《東極青華救苦太乙天尊》
李丹(北京)《玉女》
林凱虹(廣東廣州)《白虎星君》
劉移江(山西芮城)《天蓬元帥》
馬國輝(山東濟南)《永樂宮壁畫—局部之七》
牡丹(北京)《托香爐玉女》
吳祥勇(山東濟南)《水星神》
伍彤彤(遼寧沈陽)《師古》
邢雯雯(山東濟南)《金母元君》
楊青青(北京)《白虎星君》
研討會與會嘉賓(按姓氏筆畫排序): 于美成(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王長興(中央美術學院講師,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副秘書長) 王文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博士生導師) 王曉偉(湖北美術學院壁畫系) 王 輝(URBANUS都市實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建筑師) 烏 永(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工程師) 毛曉劍(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畫刊雜志社社長) 馮 濤(山東美術學院藝術學院教師) 葉 倩(湖北美術學院壁畫系講師) 伍璐璐(天津美術學院壁畫系講師) 齊 喆(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孫 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壁畫系副主任,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秘書長) 劉 凱(四川美術學院壁畫系教師) 李彩英(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巖彩工作室主任) 李筱謙(天津美術學院壁畫系教授、主任) 張 靜(南京藝術學院壁畫系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吳依洋(北京沁心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行總監) 陳 飛(山東美術學院藝術學院教師) 陳建軍(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陳 姝(北京沁心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綠壽(湖北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陳湘衡(北京沁心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秘書) 蘇 勇(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 趙 慧(山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美協環境設計藝委會委員) 胡 異(深圳市三境建筑設計事務所執行合伙人) 賀 亮(中國美術學院講師、公共藝術學院壁畫系材料工作室主任) 唐小禾(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 郗海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黃 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學院院長) 唐鳴岳(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 董智敏(太原畫院院長) 顏景亮(廣州美術學院巖彩畫、重彩畫專業講師)
供稿/壁畫藝委會秘書處、芮城縣委宣傳部 編輯/楊雷、審校/咸懿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