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來源: |
![]() 圖1 清 宮廷畫師繪《玄燁便服寫字像》
編者按>>>
清前期流行黃花梨等硬木家具的同時,漆飾家具的制作工藝和藝術水平相比清初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了與黃花梨家具競爭,漆飾家具的品種呈現多樣化,或恢弘氣派,或精小堪玩。 圖1.2 清 宮廷畫師繪《玄燁便服寫字像》
清宮廷畫師繪《玄燁便服寫字像》(圖1)中地毯上的龍紋雖然明風猶存,但已經有所變化。康熙皇帝背后的屏風芯板上裱糊著一幅南宋著名畫家陳容的《墨龍圖》。無疑,陳容的畫風深受康熙皇帝的欣賞,清代的宮廷龍紋也正是逐漸朝著陳容的畫風靠攏,首先是龍發開始散披,然后立眉改為垂眉,龍眼變長似蝦。約在康熙中期,宮廷器物上的龍紋出現了一次標志性的變化:龍須變得細長,側臉的龍頭以擬人化的獅鼻取代了上翹的如意形大鼻子(俗稱“豬鼻子”)。宮廷御用龍紋做出這么大幅度的修改,很有可能是奉行了康熙皇帝的旨意,而原來與如意形大鼻子配套的長下頜可能因為沒有具體的指示,匠師們也不敢擅動,于是,就出現了短平的上頜搭配著長下頜的龍紋。 圖2.2 箱體背面的龍紋特寫
清前期 朱地描金罩漆云龍紋箱(圖2),高117.5厘米,長73.5厘米,寬57.5厘米,根據題簽可知原為書房貯墨之用。箱體長方形,下接矮座,矮座上有兩對穿孔,可穿繩搭抬,具有明代官箱遺風。其銅面葉為長方形,鎖插則為如意形,兼具明清兩種風格。箱下另配有一個獨立的幾形底座,造型為冰盤沿,矮束腰,膨牙鼓腿,內翻馬蹄足踩托泥。此箱通體髹朱漆,用濃淡兩色金箔描繪有云龍海水江崖的紋飾。箱體正、背面為蒼龍教子圖案:老龍的頭部在上,作教導狀;幼龍的趾爪、須發尚未長齊,頭部在下,作仰視狀;箱體側面為蒼龍戲水圖案;箱體周邊飾有描金的回紋邊框;矮座飾有描金云紋;獨立的幾形底座亦髹朱漆,飾有描金云龍紋。當年在描金完成后,曾通體薄髹籠罩漆以保護紋飾。其龍發散披,垂眉蝦目,龍須細長,短獅鼻,長下頜,均符合康熙中期的特征,圖案也映現出了康熙帝望子成才的愿望。綜合分析,此箱應為清前期較早階段所制作的宮廷家具。 圖3.2 揀妝門上的龍紋特寫
清前期 朱地彩繪戧金云龍紋揀妝(圖3),高47.5厘米,長48厘米,寬36厘米,為梳妝用具,古代雅稱“揀妝”,晚近則訛傳作“官皮箱”。其造型為長方形箱體,內分兩層,上層有小盝頂的蓋子,打開后可支起銅鏡梳妝;下層為對開雙門,門內設有五個抽屜,可放置簪環脂粉等物;箱體下有底座,四面平,兩側下邊有挖缺。揀妝通體糊麻披灰,髹朱漆,彩繪戧金有云龍海水江崖的紋飾;門里和抽屜髹黑漆,彩繪花卉紋飾。由于它的紋飾工藝是彩繪(學術名稱為“描漆”)戧金而不是填漆戧金,紋飾色彩年久經過撫摩和風化,已經斑駁模糊。但筆者經過放大觀察,發現其龍發散披,垂眉蝦目,龍須細長,短獅鼻,長下頜,也具備有康熙中期的特征。其銅飾件的面葉為圓形,鎖插和鉸鏈為蝙蝠形,門子的面葉和吊牌為卵圓形,兩側的提手為弧形,均鏨刻花紋。銅飾件的造型較明末清初的流行風格偏晚。綜合分析,此揀妝的制作年代與清前期 朱地描金罩漆云龍紋箱(圖2)相近,亦為清前期較早階段制作的宮廷家具。 圖5 清前期 黑地款彩群仙祝壽圖十二扇圍屏(故宮博物院藏) 清前期 黑地款彩群仙祝壽圖十二扇圍屏(圖5),高323.5厘米,單扇寬49.5厘米,通寬600厘米。其造型平面短足,足間有壸門牙子,每扇之間有掛鉤連接,可以開合。圍屏由兩道花邊分隔成外圍和中心兩個部分:外圍的圖案為一圈博古紋,中心的圖案為“群仙祝壽圖”,傳說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各路神仙前來祝壽,畫面中神仙人物眾多,王母娘娘乘坐鹿車,在眾多仙女的簇擁環下徐徐降臨。圍屏的背面格局相同,中心的圖案為“百鳥朝鳳圖”,可以兩面更換陳設。此圍屏的規模壯觀,刻工精致,色彩絢麗,制作年代約在康熙中期至后期,屬于清前期較晚階段的作品,體現了太平鼎盛時期的藝術風格和工藝水平。
康熙中期以后,由于黃花梨家具的廣泛流行,其色彩時尚也影響到了漆飾家具,黃漆地彩繪戧金的家具也成為這一時期集中涌現的高檔家具品種。下期文章我將對此進行重點分析和探討。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