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來源: |
![]() 王洪濤:1976年生,河南禹州人。先后師從劉懷勇、黃格勝、張復興、程振國等先生。2009年就讀于清華大學中高研班、2010年就讀于中國國家畫院黃格勝工作室、現就讀于中藝術創作院?,F為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許昌市青年美協副主席、禹州市美協副主席、禹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家及省市級大展入選或獲獎,中國網絡電視臺(央視網)、許昌電視臺、美術報、神州詩報、河南工人日報、當代畫壇、許昌日報等媒體作過專題報道。出版有《當代實力派畫家王洪濤》、《當代中國畫名家王洪濤精品鑒賞》《中國美術經典王洪濤卷》。 作品《醒》入選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中國美協主辦)入會資格作品; 作品《南國拾取》入選丹青揚州第二屆中國畫(花鳥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會資格作品; 作品《紅色記憶》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入會資格作品; 作品《尋得桃源到此間》逐夢·威海衛”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祥和家園之三》入選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祥和家園之五》入選絲綢之路翰墨通渭首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絲路從我家門前走過》入選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春暖故園》入選2015年“絲綢之路-絢麗甘肅”第九屆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情系故園》入選2105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作品《太行深處》入選2015年中國夢.黃山魂中國畫全國山水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作品《祥和家園》入選2015年“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入會資格作品 醒230cm×180cm入選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 入會資格作品 南國拾趣240cm×123cm入選丹青揚州第二屆中國畫(花鳥畫)作品展
![]() 入會資格作品 紅色記憶240cm×130cm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
![]() 尋得桃源到此間入選”逐夢,威海衛“2016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主辦)
![]() 祥和家園之三239cm×195cm(入選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祥和家園之五】入選絲綢之路翰墨通渭首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絲路從我家門前走過】入選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春暖故園(220CM×165CM)入選“絲綢之路-絢麗甘肅”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情系故園(220CM×145CM)入選2105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太行深處(210CM×175CM)入選2015中國夢.黃山魂中國畫全國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 祥和家園(230CM×145CM)入選“重溫經典”第二屆婁東(太倉)全國中國畫(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師友評論:為王洪濤畫冊序-黃格勝癸巳年末,我的學生王洪濤專程從豫來桂相訪,順便帶來他準備付梓出版的畫集畫稿,求我潤色審定,并希望我能寫點什么作為序言。 翻閱著畫作,我不能不感慨良多。 我該為洪濤寫點什么。我們是師生,有師生之情;我們也是丹青同道,有同道之誼。無論以哪方面講,我都得為他寫點什么。 義不容辭。 洪濤是從河南禹州山鄉走出來的青年畫家。 禹州我沒有過去,那里曾經是大禹的封地,夏王朝的都城,是誕生過畫圣吳道子的地方。歷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足以生輝史冊。我總覺得,洪濤身上那些堅韌、執著、勤奮、忠誠的精神品格,是得益于那一方靈山秀水的培育和滋養。 洪濤學畫的道路并不平坦,說曲折坎坷并不為過。為了學畫,少年時于畫圣故里投師啟蒙,幾年后只身求教山東,而立之年在神垕古鎮習練筆墨,年近不惑又投師京華…… 他就這樣在藝術的道路上前行著、跋涉著。櫛風沐雨,經冬歷夏,也迷茫過,也徘徊過,甘苦自知。 常言“業精于勤”。勤奮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條件之一。天分是有的,靈性也是有的。但即便是天才,也需要以勤奮為其插上騰飛的翅膀。洪濤是勤奮的,從他進入中國畫院高級研修班學習至今,有三、四年時間了吧?他的勤奮師生們有目共睹。我組織的寫生他大都參加,南到桂林麗江,中臨太行伏牛,北赴邊關大漠……,他在勤奮地向老師,向同學們學習,也在虔誠地向自然界的山水云霞學習,在不懈的探求“內法心源、外師造化”的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真諦。 陸放翁曾言“汝果欲學詩,詩在功夫外”。繪畫也一樣,技巧很重要,但那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總是次要的。品格的修為、才情的磨礪才是主旨。嫻熟的技能至多產生比貓畫虎的熟手工匠,而精神層面的提升才有可能成就藝術大家。洪濤深知此中玄機,他在苦練繪畫技法的同時,一直堅持著文化知識的研習苦讀,以期從中得到教益,讓自己的繪畫藝術得以升華。 春天耕耘播種的辛勞苦果,必將換來金秋的稻谷飄香。洪濤的努力進取,使他的作品漸漸脫去了稚嫩青澀,日漸豐滿成熟。他的繪畫作為一個載體,展示著他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展示著他對自然萬物的主觀認知和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品讀他的畫作,視覺是舒適的,身心是愉悅的,應該是一次與自然交流溝通的美妙之旅。 藝術有高度,沒有頂峰。真正的藝術家永遠跋涉在前進的道路上,以圖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去領略神圣藝術殿堂的壯麗風光。洪濤也是這樣,他還在攀登的途中,還在努力,而且會有一個更為光明的未來。他二十多年追求探索的足跡可以作證,這本即將付梓的作品集也可以作證。 讀畫吧。品讀洪濤的畫作,從中感知他的山水畫藝術美感和心路歷程。 是為序。 ——黃格勝于榕蔭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為王洪濤畫集序有人說河南人不實在,“不中”,我卻要給河南人平反。十幾年了,我在河南的太行山,在河南的新鄉、輝縣、鄭州、汝州、許昌等等,結識了好多朋友,辦了好多事情,讓我心存感激。我還有好多的河南學生,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付出的只比別人多,不比別人少。我所看到的河南人,充滿了人生的經營智慧。誠信,也深深的根植在他們固有的道德品質里面,因為他們祖祖輩輩接受著中原文化的洗禮(誠信危機是那個時代的通病)。 王洪濤是河南禹州人,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在當地還被政府評為“拔尖人才”,受人尊重,受人愛戴。 洪濤在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期間,也頗受大家尊重,他愛護同學,尊重師友,在學習創作上更是勤勉自勵,教室中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中國畫的學習,是一個既簡單又玄虛的學科,稚子老翁都可以入手學習。但是,有些人從稚子到老翁,付出一輩子的努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其中有兩大原因,一是天分所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他可能就選錯了行當;二是走錯了路,一輩子鞏固的是一種錯誤,發展的是一種錯誤。嗚呼哀哉,一生休矣。 洪濤之前所學的就是一種錯誤,十幾年來鞏固了一種錯誤。嗚呼!善哉!他在導師嚴格的指導下,經過一年艱苦卓絕的自我戰斗,終于摒棄了以往習慣性的創作方法。終于走上了一條通往“正大、圓融、深邃、自然”的美學之路。唐人孫過庭書譜有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矣。”謹此,亦真誠的告誡那些誤入歧途的畫友們,盡早找一個“明白人”(不一定是名人)將自己點撥。 第二年,洪濤就有了一個質的突破,在北京浩蕩如潮的高研班學友中,卓然鶴立。作品多、尺幅大、質量好,屢屢在全國大展中入選獲獎,頗受藏家與學術界關注。 昨天,洪濤又攜國家畫院的幾個畫友,帶了十幾張大畫讓我點評。 一、筆墨塑造。正如爾師黃格勝所言,“洪濤的筆墨語言已經過關了,沒有問題了,下一步看如何的走了。”筆墨,是中國畫根的問題,它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蘊。洪濤正行進在通往中國畫至高殿堂的路徑上。 二、形式塑造。中國傳統的構圖法則叫“置陳布勢”,通過對物象的組織安排,經營成“起承轉合”的關系,產生“勢”,產生“旋律”,組合成畫面。一棵樹、一個土坡、一組山石、一個水口,把他們用筆墨“準確”的塑造成畫面。不猶疑,不胡涂亂抹,這在大多數畫家來看是很難的事,洪濤做到了。筆墨塑造,物象塑造,形式塑造,是畫家一生的修為,由生到熟,由熟到生,漸入佳境。 三、意象塑造。中國畫的“形”,不同于西方繪畫的“型”,中國人的美學思想是“形而上”。如何把作者的才情、學養、修為以及道德品格融進畫面,即是意象塑造。洪濤在山水畫的世界里塑造了一種大氣磅礴,蒼莽渾厚的意象,這種意象突顯了作者對于筆墨的認知與把握,也突顯了作者內心世界對美的追求。 四、源于生活。洪濤近幾年經常外出寫生,北方以太行為主,南方以桂林為主。這南秀北雄的兩種風格,統一在“一畫”之中,是為大美。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南北宗”的獨立創作,都有失偏頗。陰陽互補,大美不擇。 五、境由心生。近幾年,洪濤轉益多師,不斷的往返于南北,拜訪名家名師。虛心的請教,虔恭的學習,悉心的領會,從骨子里,從本真的意義上真正窺見了中國畫至為高深的堂奧關系。頓悟了中國畫“以形寫神”、“境由心造”的道理。使筆墨代我言志,“借筆墨圖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洪濤的畫從生活中來,正努力的向心靈深處進發,所以感人,所以賞心,所以悅目。 藝術是無止境的,藝術也是不完美的。洪濤的畫也有不足,這又回到了我們開頭說的話,洪濤君人實在、厚道,這是常理,“畫品即人品”。但是,藝術是可以虛置和經營的,所以說,做人實在、厚道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應該倡導。作畫太實在,不能務虛,就是缺點。大道統一,人物一理,作畫如此,做人亦如此也。 祝愿洪濤有一個更遠、更美好、更宏偉的前途。 ——劉懷勇于凹齋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