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5來源:中國美協 |
1 陳 都 商業美術、現實主義、抗戰美術——以梁又銘為例 入會資格作品 2 賀 絢 中國畫的“筆性”需要給力! 入會資格作品 3 李昌菊 綻放下的危情——“新工筆”憂思三則 入會資格作品 4 劉佳帥 意識形態與形象話語實踐:新中國美術中的農民形象意義演變 入會資格作品 5 羅天然 以圖像獲取權力 入會資格作品 6 牛 樂 文化邊界上的道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藝術 入會資格作品 7 彭 飛 劉開渠雕塑成名作《一·二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研究 入會資格作品 8 錢 磊 “工藝美術”與“設計”之爭再思考 入會資格作品 9 邵 亮 目光如戲——前攝影時代的視覺文化對東西方藝術發展的影響 入會資格作品 10 沈 穎 美術社團與地域美術發展——以20世紀濰坊畫家群體為例 入會資格作品 11 孫 琳 《五世達賴喇嘛覲見順治帝圖》及其敘事方式研究 入會資格作品 12 王 進 陳氏家庭到沈氏家族——西莊雅集背后的雅集文會傳承 入會資格作品 13 王錦霞 工筆畫的意象特質與當代變革思路 入會資格作品 14 王照宇 明代文徵明家族古書畫鑒藏研究 入會資格作品 15 于 洋 局部研究的普適價值:地域美術史研究及其方法論芻議 入會資格作品 16 于冠超 東省特別行政區的美術學校(1929-1933) 入會資格作品 17 張玉梅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運作機制初探 入會資格作品 18 張長虹 遮蔽與忽略:明清藝術史研究的另一面——以謝時臣現象為例 入會資格作品 19 趙 昆 為什么是提埃波羅——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讀美術史 入會資格作品 20 趙琰哲 節令、災異與祈福——清乾隆朝《三陽開泰圖》仿古繪畫的趣味與意涵 入會資格作品 21 周善怡 師法·研法·取法——探黎雄才先生花鳥之道 入會資格作品 22 白林坡 形式之維——沃爾夫林與福西永美術史研究的形式主義理論比較 入選作品 23 陳建新 中國民間剪紙天才傳承者——林桃剪紙藝術評傳 入選作品 24 陳粟裕 敦煌石窟中的于闐守護神圖像研究 入選作品 25 陳霄霄 消亡與完整——烏爾斯·菲舍爾雕塑的審美完成論 入選作品 26 陳曉媛 論漢代園林的理水 入選作品 27 陳亞凡 回到技藝:對現代漆工藝品格的思考 入選作品 28 仇 盛 藝術衍生品:藝術機構的新勁“催金素” 入選作品 29 丁瀾翔 人民的風景——20世紀50年代關山月與北京地區畫家藝術中的首都及其視覺性 入選作品 30 董龍昌 走向作為審美文化批評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入選作品 31 范白丁 19世紀末的藝術科學 入選作品 32 傅麗莉 反叛與傷痛的象征——基弗藝術中的符號“連衣裙”探源 入選作品 33 郭 慧 《良友》畫報中的新女性形象建構 入選作品 34 郭莉虹 文本與基因——由《芥子園畫譜》引發的對中國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國畫教育的反思 入選作品 35 韓剛 《歷代名畫》宋本考略 入選作品 36 郝 斌 作為武器的藝術——江豐《平型關連續畫》考證與初步研究 入選作品 37 郝文飛 山西美術現象掠影---由畫展活動引發的一點思考 入選作品 38 何衛平 北宋時期的人體觀念與繪畫思想 入選作品 39 何振紀 1962年“越南磨漆藝術展覽”與中國現代漆畫的興起 入選作品 40 胡 泊 互文語境中的圖像并置與意義重構——以提香組畫《詩》為中心的研究 入選作品 41 胡清清 國家形象塑造——新中國時期少數民族題材的美術創作(1949—1976) 入選作品 42 黃文祥 論文徵明早期“六朝為師”的繪畫主張 入選作品 43 賈 艷 探究庫車老城區傳統民居“多文化體態”之現象 入選作品 44 蔣 英 探尋水彩之父:徐詠青早期西畫傳播活動考 入選作品 45 匡景鵬 沙耆與北歐國家的現代藝術 入選作品 46 李 林 “圖像銘記”與祭奠空間——以遼陽壁畫墓墓主畫像與明器臺(室)為中心 入選作品 47 李 明 再論“道咸畫學中興”說 入選作品 48 李 勇 地域性少數民族傳統造型藝術的文化傳承與保護 入選作品 49 李安東 當代藝術的五副面孔 入選作品 50 李冠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美術中的色彩 入選作品 51 李邐菁 看當代藝術如何“庖丁解牛”——解剖類作品的審美分析 入選作品 52 李永強 錢選與趙孟頫關系考 入選作品 53 李永強 畫論失語癥研究 入選作品 54 廖媛雨 陳洪綬在魯王監國時期的交流考 入選作品 55 劉晉晉 何謂視覺性?——視覺文化核心術語的前世今生 入選作品 56 劉羽珊 基于藝術心理學的陳淳繪畫藝術師承關系轉桓芻議 入選作品 57 羅 佳 我國早期幾何紋銅鏡裝飾風格探源 入選作品 58 羅海英 廣東民間美術發展研究——以龍門農民畫為例 入選作品 59 呂作用 王夢白與陳師曾交游考略 入選作品 60 滿江紅 兩宋全景花鳥畫的置景問題研究 入選作品 61 滿江紅 潘天壽與郭味蕖山水花鳥相結合創作及教學思想的比較研究 入選作品 62 梅娜芳 萬歷時期墨錠裝飾風格及功能的轉變 入選作品 63 彭 筠 雷斯塔尼與新現實主義的概念構成 入選作品 64 錢 宇 工業設計介入“非遺”生產性保護的策略研究 入選作品 65 秦瑞麗 沉著忍默 不尚空談:默社展覽研究 入選作品 66 任平山 庫木吐喇第75窟——敦煌寫本P2649V的龜茲圖現 入選作品 67 任文杰 塔吉克婦女配飾的宗教、游牧文化印記考述 入選作品 68 尚瑩輝 語言的飽滿 精神的貧弱——芻議當代工筆畫的創新問題 入選作品 69 史忠平 敦煌“水月觀音圖”的藝術 入選作品 70 陶小軍 民國書畫市場中的代筆與作偽問題 入選作品 71 汪賢俊 圣榮的顯現——早期基督形象確立的歷程與神學背景 入選作品 72 王 冰 有關“中國形像”的四個核心關系——一份以美術館為個案的觀察 入選作品 73 王冰/祝帥 中國藝術傳播學研究的歷史進路與理論反思 入選作品 74 王爾義 用真實和真情關照歷史與現實的沈堯伊 入選作品 75 王海櫻 生態環保題材版畫的演變 入選作品 76 王菡薇 從劉宋元嘉二年石刻畫像與敦煌本《瑞應圖》看南朝繪畫 入選作品 77 王永亮 新疆現代版畫發展思考 入選作品 78 王玉芳 中國古代美術作品中“馬”的象征內涵 入選作品 79 王卓然 中國洋畫運動中的都會風景繪畫 入選作品 80 韋昊昱 滕固改名考 入選作品 81 魏奇祥 水墨:作為一個中國問題和中國事情——2012水墨藝術創作述評 入選作品 82 肖 江 馬丁•海德格爾與云南版畫的幾個問題 入選作品 83 熊永松 略論西藏當代繪畫藝術的基本特征 入選作品 84 徐園/鄭晶 兒童心智發展與兒童家具設計的關系 入選作品 85 徐子涵 中國花鳥繪畫的民俗文化主題及美學意蘊 入選作品 86 楊慶榮 英治時期的香港中國水墨畫史(節選:東西方交融中的水墨畫) 入選作品 87 楊夏婧 人人都是藝術家: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 入選作品 88 楊臻臻 異工同曲剛柔間---論陳洪綬人物畫造型方圓圖式之藝術特色 入選作品 89 葉春輝 融合的現實:新媒體藝術語境中的教育維度 入選作品 90 衣 宵 吐魯番出土織物樹紋特征源流考 入選作品 91 裔 萼 徐悲鴻寫實教育體系的形成及內容 入選作品 92 余 洋 通而后專 以新立意——20世紀30年代杭州國立藝專的中國畫教學與調和中西型畫家吳冠中 入選作品 93 張 卉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龔賢《山水冊》跋文研究 入選作品 94 張 樂 “水墨”解體與“色彩”再建之間——從中野嘉之繪畫看日本畫面貌的諸問題 入選作品 95 張 濤 畫家生活與教授生涯——齊白石與國立北平藝專過往考略 入選作品 96 張懷玲 勝利前夕的《八人漫畫聯展》 入選作品 97 張健波 于闐木雕與中亞貴霜文化淵源考釋 入選作品 98 張曼華 論明清時期文人畫家的治生狀態與畫風嬗變特征 入選作品 99 張西昌 知識產權保護中民間藝人的角色定位與轉型——以陜西鳳翔泥塑與郵票設計的糾紛為例 入選作品 100 趙 偉 從大足四圣真君造像看其圖像的生成及流變 入選作品 101 趙 炎 原型與形象的結構——柏拉圖模仿理論范式的延續與拓展 入選作品 102 趙婉君 論超現實主義繪畫對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 入選作品 103 鄭 艷 美國藝術博物館對外展覽的策劃與實施 入選作品 104 鄭 弌 從祭祀到紀功:唐五代敦煌“邈真”圖像的空間與禮儀 入選作品 105 鄭石如 王紹維,東北畫壇中西調和的早期探索者 入選作品 106 周 舉 明清版刻戲曲小說插圖中佛教版畫的世俗取向探析 入選作品 107 周彥華 “第六屆古根漢姆國際藝術展”的沖突——丹尼爾•布倫的“在地”藝術實踐和極少主義藝術實踐之比較 入選作品 108 朱 亮 審美之維:關于民間美術的“活態”思考 入選作品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