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1來源: |
教育進村 助力鄉鎮轉型我國第一個“書法教育村”在京郊創建記者 李欣 ——國家開放大學組織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啟動
![]() 12月17日,由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聯合中國書協展覽中心、北京市協會、門頭溝區政協、文委、教委、文聯、書協和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榜書委員會、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等10家單位舉辦的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啟動暨首次捐贈書法作品展開幕儀式,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西辛房村隆重舉行。這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書法教育村”正式創建。
![]() “中國書法教育村”創建工程,由國家開放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院書法學院創意策劃,國家開放大學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實施,主旨在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文藝、教育都要服務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從提升村民書法文化素質入手,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升,助推新農村建設和鄉鎮轉型,進一步實現教育平衡。
![]() 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李凌、中國書協原副主席申萬勝、后勤學院原院長、軍旅書法家江杰生、中國書協展覽中心主任張衛民、北京市文聯副書記、副主席張光一、門頭溝區人大副主任譚杰、中國社會藝術協會榜書委員會名譽會長彭一珊和書法名家苗培紅、張坤山、張同印、席念平、康阿青、冷萬里、徐四海、劉安社、楊光、高炳山、張福軍、劉立眾、劉蘇忠等各界領導、嘉賓180多人出席,李凌、申萬勝、譚杰、李維開、李勁松、連九文等領導或代表致辭祝賀。“建村”儀式由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劉臣主持。
![]() 李凌在講話中強調,國家開放大學作為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遠程繼續教育的大學,同時還肩負著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并且要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區教育當中,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放在城鎮和村莊,通過開展文化藝術教育,提升廣大基層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 申萬勝在講話中對國家開放大學組織創建這一“工程”給予高度評價。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十次文代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號召我們要高舉民族精神旗幟,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這次,國家開放大學組織 “中國書法教育村” 創建工程,就是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的一次生動實踐。這是一項扎扎實實的文化工程,一項具有豐富內涵的系統工程,一項具有時代特征的引領工程。所以,我對于創建這樣一項工程非常贊同,也希望書法家們有這種責任和擔當,積極支持這樣的活動,為我們中國書法藝術在全國廣大農村的普及推廣,為提升全民素質貢獻力量。
![]() 門頭溝區人大副主任譚杰結合本地區實際談到,組織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充分體現了國家開放大學領導的戰略眼光、大愛情懷和務實作風,順應了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文化強國”的大勢,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思想和指示精神,完全符合城鄉和農村的建設實際,是真正的想農村所想、急農村之急,幫農村所需,是真正的服務于民,造福于民。這幾年,門頭溝區的建設發展日新月異,許多農民轉變為市民,不少農村轉變為社區,迫切需要通過文化轉變,從而實現真正的內涵式轉型。在這樣的重要時期,國家開放大學組織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把龍泉鎮西辛房村作為首個書法教育村的“示范村”創建,這對我區農村和社區必將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對城區和新農村的綜合整治工作產生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也是對我們領導工作的大力支持。
![]() 記者了解到,國家開放大學把這一“工程”的首建“示范村”選擇在門頭溝區龍泉鎮西辛村,是考慮到門頭溝區正在加快城鎮化進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更需要文化的融入、書法藝術的進入。 這個村莊原位門頭溝城區西郊,共有206戶村民,去年剛從“棚戶區”搬進新社區,居住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同時呼喚文化素養、文明水準的提升。西辛房村黨支部書記連九文動情地說:“就在這個當口,國開大學組織‘書法教育進村,書法精品入戶’,對于我們這些正待轉型的農民來說實在是太及時了!我們從心里感激他們!”村民們還編了一段順口溜來表達感激之情:“國開胸懷志向大,文化下鄉送書法;尤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 在這次捐贈儀式暨作品展開幕式上,共向西辛房206戶家庭各捐贈“九個一”,即一幅書法作品,一本書法培訓教材,一套毛筆,一瓶墨汁,一卷宣紙,一塊水寫布,一塊毛氈、一個筆洗,一對枕尺,基本具備初學書法條件。其中書法作品是國開大學書畫藝術教育研究院書法學院邀請部分書法名家、發動國開大學首屆“書苑點睛”研修班和全國“兩徑雙成”骨干學員精心創作的。
![]()
![]() “書苑點睛”研修班的學員幾乎都是習練書法多年、頗有成就乃至名氣,有些早已加入地級、省級以上書協;“兩徑雙成”學員也多是已經入會、多次參展的骨干學員。即使這樣,書法學院仍組織專家對捐贈的作品進行了嚴格篩選和評審,確保所捐贈的2030多幅作品的質量。這些作品先展出一周,后與教材和文房用具一并分發到各家各戶。這次捐贈的培訓教材,是由張志海編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初學楷書入門》,墨汁是著名品牌“一得閣”墨汁,毛筆是著名品牌—雙鹿牌湖筆,宣紙、毛氈、筆洗、枕尺和水寫布是由江西省修水神茶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愛心企業家文燕出資購買的。儀式舉辦后,將按照推進計劃,深入組織開展創建工作。
![]() 據“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創意策劃人、“兩徑雙成”特色書法教育創始人、國家開放大學書畫藝術教育研究院書法學院奠基人蔡民基院長介紹,創建這一“工程”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化強國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高擎民族精神旗幟,推廣普及書法教育”為時代使命,以“教育為民服務,助力鄉鎮轉型”為根本宗旨,以建成名副其實的“書法教育村”,工程實施的“示范村”、書法育人的“標桿村”為基本目標,按照“一切從實際出發,只就簡不鋪張,只造福不添亂,只給力不添負”的原則,卓有成效地開展創建工作。大致可分五步進行: 第一步:引導。這次儀式主要是向西辛房村各家各戶捐贈書法作品和學習用具,入戶之前先通過展覽,讓村民相互觀摩學習。通過這第一步的實施,旨在起到“營造文化氛圍,培養書法興趣,啟迪文明修養”的引導作用。 第二步:跟進。將為村民們舉辦大型公益書法講座;舉辦“兩徑雙成”書法骨干培訓班,為此,“兩徑雙成”總部捐贈了60套蔡民基編著、西泠印社正式出版的“兩徑雙成”特色培訓大型系列教材(所謂“兩徑雙成”,即“以勤為徑,以效為徑,以功求成,以智求成”,也可理解為“引入途徑,探究捷徑;用功學成,運智助成”。這是蔡民基為了使書法教育順應時代要求、提高學習效率而創建的一種新型特色書法教育模式,參加培訓和運用“兩徑雙成”方法體系、大型教材自學的,均可收到顯著效率,因而得到許多書法大家名家、教育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廣大學員的歡迎。);指導建立書法輔導站,定期或不定期地,包括邀請名家,與村里書法愛好者交流學書法,等等。通過后續跟進,力爭在“書法育人”上有實質性進展。 第三步:完善。在當地總體建設規劃內,與有關部門聯合優化社區人文環境,形成以書法為主要文化載體,硬件和軟件相對配套,集“家庭育人、課堂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為一體的書法文化體系,并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新變化:力爭建立起一個有組織能力的書法班子,培養出一支真正愛好書法的骨干隊伍,有一處能夠開展培訓的活動場所(中國書法教育村輔導站),有一批以書法為載體的硬件文化設施等;力爭使村里熱愛書法、想學書法、書法成才的“文化人”越來越多,重孝道、講禮貌、求和諧、守規矩的“文明人”越來越多。 第四步:拓展。在條件允許和可能的的情況下,通過建好西辛房村,一村帶七村,一區帶兩區,逐步向周邊村鎮和社區拓展,力爭“點上結果,面上開花,花越開越好,果越結越多”。 第五步:推廣。通過反復探索,建立一套能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形成一種高效快捷的推廣模式,使所有打算建書法教育村(街、社區)的都可以申請創建,使這一“工程”逐步推向更多地區乃至全國。
![]() 劉臣副校長坦言:這項“工程”是一個永遠開放的系統,需要不斷集中智慧、探索完善。習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我們首先要帶頭實現“書法文化自信”“書法教育自信”,即堅信通過書法教育,可使每個村民更加文明,每個家庭更加和睦,每個鄰里更加友善,每個村莊更加興旺,整個社區更具文化特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年小崗村18戶村民帶頭“包產到戶”,為中國農業帶來生機活力的經驗,也可給我們創建工作以啟示。
![]() “建村”儀式上,對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公益捐贈團隊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申萬勝、田伯平、苗培紅、張坤山、孟繁禧、劉俊京、張維忠、張同印、席念平、江杰生、李寶庫、丁嘉耕、羅美富、陳聯合、康阿青、徐四海、柳清芬、倪進祥、劉安社、張福軍、楊光、劉照淵、高炳山、白宏發、孫本勝 張岳永、劉立眾、張景會、徐壽山、李春橋、丁學洲等 32位應邀捐贈的書法名家和書家的作品獲得特殊貢獻獎。
![]() 有59名捐贈書家的作品獲“優秀作品獎”,其中葉德錦、宋玉芳、齊貞儉、胡艮勝、王步祚、張秀海、李福來、劉云平、張克全、趙興福等10名書法家的作品,批量捐獻,質量較高,被評為“中國書法教育公益之星”。
![]()
![]()
![]() 張志海編著的《老年大學書法教程》被評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品牌教材。一得閣有限公司生產的“一得閣”墨汁、湖州真鹿湖筆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鹿牌湖筆”、江西省修水神茶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青錢神茶”被評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品牌用品。同時,江西省修水神茶實業有限公司被評為支持創建“中國書法教育村”工程愛心企業。
![]()
![]() 儀式結束后,書法家們揮毫潑墨,與書法愛好者進行了互動交流。
![]()
![]() 國家開放大學李凌書記、劉臣副校長、唐應山常務副院長、蔡民基院長與門頭溝區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彭天和、書協主席康阿青等深入村民家中送書法作品和學習用具,并將作品逐一張掛在客廳中,深受歡迎。
![]()
![]()
![]()
![]() 出席本次儀式的領導和嘉賓還有:李欣、朱國成、亓彥偉、孫福萬、曠天鑒、李澤、宋玉芳、武振江、張玲玉、王楷惟、文燕、孟繁韶、姚真泉、謝心華、孫哲、殷文博等。
![]()
![]()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