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4來源: |
近代 加里曼丹沉香料,成交價1075.25萬元(圖片提供:北京翰海)
2015年1月19日,在一場不知名的拍賣上,一個不大知名的拍賣公司皇家國際,創下了沉香拍賣的最高紀錄——80公斤的沉香木原木拍出了5940萬元的天價。超出估價的十倍,比之前占據最高紀錄的越南沉香觀音像高出了兩千多萬人民幣。一時,爭議如潮。
這爭議繼續到今年春拍。北京保利春拍,一把“明 乾隆御題仲尼式沉香木百納琴”拍得1667.5萬元,使得對沉香的關注熱度重新上升。而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拍賣公司香港珩隆,為其頭號春拍頭號拍品——“釋迦摩尼奇楠沉香佛像”開出了10億元的天價。這更是將沉香炒上了熱門。
對于這些,有人嗤之以鼻,又是炒作;有些人思索如今市場沉香的大熱,以及接來下沉香會有何表現。本文則是為大家梳理和回顧沉香在中國拍場一路走來的表現,一起看沉香拍場這三十年。
第一個過百萬的沉香拍品,明 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筆筒,成交價143萬元,由北京匡時拍出。
近代 沉香一葦渡江擺件,成交價3312萬元。(圖片提供:北京翰海)
1995-2010:不受寵的拍場小料
其實沉香現身于拍場的時間并不算晚,它在國內拍賣形成之初便夾雜于各種雜項角落之中,只是身影寥寥。根據可查詢到的資料來看,國內最早有關沉香的拍賣是在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一件“明晚期 沉香木八仙祝壽擺件”上拍,成交價為60500元。僅此一件,價格在如今看來頗低。
按理來說,這件擺件,材料說的是沉香木,并非沉香。但就如沉香鑒定家胡曉鵬所說,從古至今,沉香的名稱都沒有被規范過。在古代和市場早期并沒有沉香和沉香木之分,密香、棧香、沉水香、瓊脂等等,沉香木(白木香)與沉香這兩種稱呼通常也是不被特意進行區分的。沉香木與沉香是由于沉香市場興盛之后,由于一些商人的不當競爭使用結香很少的白木香,或將白木香進行高拋(高溫拋光使油脂滲出后聚集在表面)造成高油的假象欺騙消費者。所以大家就開始用沉香木(沒有結香的白木),與沉香(有明顯結香的沉香木)進行區分,以此讓大眾區分兩者之間價值的不同。
而這件“明晚期 沉香木八仙祝壽擺件”,結香程度較高,符合沉香的標準,因此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沉香。在拍場前期,許多名稱為沉香木的拍品,其實也為沉香。
而在1995年之后的拍場上,也偶有沉香上拍。多為雕刻品,如筆筒、擺件等等,名稱也多為沉香木或為迦楠、奇楠。但價格和數量一直都較低,不受重視。到2006年,北京匡時秋拍上,才出現第一個過百萬的沉香拍品— —“明 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筆筒”,成交價為143萬元。
在2011年之前,沉香過百萬的拍品只有4件(圖表1)。成交價也多是略超百萬,且拍賣公司多聲名不顯。在這二十多年間,可謂是除了古玩圈里一開始就注意沉香的人外,少有外人關注。
2011-2015:黃金四年
轉折點在2011年,這是沉香拍賣史上最具標注性的一年。香學宗師劉良佑十幾年香學傳播聚集的能量,在這一年突然爆發,原本小圈子古玩圈里對沉香的關注變為大眾齊聚炒沉香。而這份熱度開始影響到拍賣領域,沉香料、沉香藝術品從這一年開始屢創高價(圖表2)。
2011年6月4日,在北京古天一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江春波雕刻山水人物沉香杯”拍至392萬元,創下新紀錄。然而讓人驚訝的是,僅四個月后中國嘉德秋拍,一盒重約3000克的清代沉香料以713萬元的成交價迅速打破這一紀錄,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
更讓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是,在嘉德拍賣的兩個月后即2011年11月,澳門中信“書畫、佛像、陶瓷、玉器雜項”拍賣中,一件重4414克的“沉香觀音像”拍出了4600港元的天價。這是拍場上沉香第一次上千萬,并且這個價格依然排在如今沉香拍賣的第二名。另外,此專場中的另一件拍品“印度尼西亞白奇楠 沉香”亦拍出了1150港幣的價格。
如果說2011年只是個開始,那么此后幾年則是熱度的繼續。
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估價為600~900萬元的“清乾隆 沉香雕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以520萬起拍,經多家追逐后以超估價兩倍多的價格— —2070萬元成交。這個價格雖不及澳門中信的那座觀音像,但以北京保利老牌的資歷,這個拍品更受關注,并且品質更有保證,許多媒體和行家更認同這個價格才是沉香拍賣的記錄。
2013年是沉香原料的崛起。在秋拍的戰場上,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上,日本藏家舊藏的“上上金品伽羅貢香”創下了沉香材料拍賣的最高記錄— —1840萬港元。臺灣品香協會首席顧問鄭明源評論其為:“實屬絕品好香,可列為越南系之頂級。”但這一記錄在兩個月后即被打破。上海嘉禾3460克的“奇楠王”拍出了2990萬元的價格。
2014年依舊是沉香原料的狂歡,沉香原料成交價登上三千萬。在這一年里,有4件拍品價格超千萬,其中有3件為沉香原料,1件為擺件,且都出自同一場拍賣。
而2015年文章開頭就有提及,一個新紀錄的誕生,并且更多的關注。而最有爭議的估價10億元拍品被諸多人嗤之以鼻,小公司的又一場炒作而已。
專場、名家雕刻,花樣不斷
上文中,提及2014年四個過千萬的沉香拍品都來自一個專場,而這個專場在沉香拍賣中務必提及。
此專場名為“榮齋 善澤— —沉香,茶,香具”,由北京翰海舉辦。北京翰海是眾多拍賣公司中最關注沉香者,自拍賣之初就有沉香拍品出現,這么多年來一直陸陸續續有沉香上拍,2011年之后都有相關的拍賣專場出現。
而這次“榮齋 善澤— —沉香,茶,香具”專場,有158件拍品上拍,其中62件為沉香??偝山活~ 22171.598萬元,成交率79.75%,沉香拍品中僅有兩件流拍。沉香拍品多為擺件,亦有手串和原材料出現,而其中以原材料的價格最高。其拍品近代 達拉干沉香料成交價為3622.5萬元,創下沉香原料的最高記錄。“近代 沉香一葦渡江擺件”拍得3312萬元。另有兩件來自越南和印尼的原材料上千萬。
這樣的成績在沉香拍賣中實屬首例?;仡櫷甑某料銓?,成績往往不佳。
從2012年開始,沉香相關的拍賣專場陸續出現,多以和茶道、香道或者佛教用具組合出現。如2012年北京匡時的“雕鏤方直”——香道具專場,2013年北京傳是的一炷神怡——沉香,補天遺韻——賞石等等。
單獨的沉香專場亦有出現。2013年,北京傳是秋拍舉辦“可以清心—沉香專題”,上拍23件沉香。成交率不錯,為78.26%,但其總成交價僅為122.705萬元。同年,上海嘉禾舉辦“百香之王——海南野生沉香”專場,拍品不多,26 件,成交率96.15%,僅有一件流拍??偝山活~也達3986.245萬元,比之前者算是成績斐然。2014年,北京保利舉辦“重器無鋒,大巧不工——云水山房沉香”專場,97件沉香上拍,最后拍得4100.555萬元,近一半拍品流拍。
為了防止流拍,增加賣點,諸多拍賣行以名家雕刻、名家收藏為賣點吸引買家。如北京翰海的“榮齋 善澤——沉香,茶,香具”專場多件拍品由李鳳強雕刻而成,并且諸多件拍品來自臺灣藏家趙明明。傳承有序的拍品一向為拍場買家所偏愛,但對于名家雕刻的引進,沉香領域的眾人看法不同。
沉香專家劉加祥認為這是好事,真正好的雕刻會給沉香添上新的生命。而胡曉鵬卻提醒大家:影響沉香價值的關鍵因素還是結香的多少和品質,名家雕刻有一定的附加值但需理性面對,這種附加值不宜過高。市場上也看到很多雕琢精巧的沉香藝術品,但原料品質上乘者寥寥無幾,希望大家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
這些拍場上的價格,靠譜嗎?
拍場上或高或低,價碼不一。然而這些價格靠譜嗎?這是否代表著沉香的確被主流拍場市場所接受,真正熱起來了?這些價格是否存在一定的水分和內部操作?這要分具體拍品公司和拍品來看。
劉加祥從二十年前開始關注沉香,一路看來、品來,對沉香的鑒定、賞玩、拍賣都十分熟悉。在他看來,近幾年的確是沉香拍賣的黃金時期,而這是沉香的一種回歸,它開始逐步地被人關注、重視,然后開始價格回歸,回歸到它應有的地位。誠然,作為拍品沉香具有一定的劣勢:它自古以來就非常稀少,出現不多,且每件東西都不雷同,形成的結果就是沒有完整的價格體系。
就如北京保利所拍的“清乾隆 沉香雕仙山樓閣嵌西洋鏡座屏”,有人說2070萬高了,但劉加祥覺得著實不高。“這些明代清代沉香的器物,本來就應該加上文物價值、歷史價值,而它本身的價值就要比現在的好、要高。但它的價格沒現在的這些香高,就是因為人們對沉香的認識還是遠遠不夠,現在懂老沉香的還是人少。”
然而,排行榜上的價格并不都是價格公道。排名前二的兩件拍品價格是公認的水分,只為炒作而已。一為公司不靠譜,二看拍品不如何。北京翰海去年的那場沉香大拍劉加祥也認為并不一定靠譜,真正的成交并不是面上列出來的數據。
沉香還是得找靠譜的賣家,這對于散戶玩香還是拍場買香都適用。這也是劉加祥對大家的忠告。
真正老的東西還沒達到它的價值
“會的,沉香會一直漲。因為真正老的東西還沒達到它的價值。”在問及沉香今后是否會依舊大熱時,劉加祥這么回答。
市場上的亂象只會影響不入流的買家,真正的買家不會被這些東西迷惑。未來沉香市場仍會比較活躍,但拍賣并不是沉香的主場。就如中國野生沉香家族收藏第四代傳人汪力所說:“真正收藏價值非常好的沉香一般都不會拿出來拍賣。因為沉香其實不缺銷路,沉香在業內已經流通得非常完全,供求的匹配已經存在,不需要去拍賣。”在拍場上真是需要關注的是那些老東西,老沉香。
![]()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場,也不代表收藏界的價值判斷。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