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1來源: |
![]() 【大畫家網】當代中教學與創作研討會,12月14日在北京中藝術創作院舉行。來自美術界專家學者及中國畫藝術創作院畫家百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由《美術》雜志主編尚輝主持。圍繞當下中國畫發展與現狀、寫生與創作的關系、中國畫筆墨在當下的發展與變異、當下中國畫的教學方法與問題展開討論。 中國畫藝術創作院院長杜大愷從藝術社會學發展的宏觀視野下分析了當前藝術發展的規律,尤其從全球化視野的角度分析了當代中國化發展遇到的問題與困惑,敏銳地指出當前文化尤其中國畫發展的滯后性。 著名美術評論家王鏞從宏觀角度分析了當前中國畫的許多現象與理論,強調藝術創作應關注當下人類社會,強化自身藝術觀念與個性。 中國畫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程振國講到,中國畫創作應繼承傳統,借鑒前期中國畫大家對于描繪大自然的見解與經驗。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平從文人畫品格及構圖上深入淺出的探討了自身觀點。 與會專家學者及中國畫藝術創作院畫家紛紛發言,討論了創作、參展過程中的經驗與親身體會,研討會收到了良好效果。 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是當前中國文化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本次研討會的積極意義在于對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在繪畫領域進行了一次深層次的交流與互動。 因為時間的關系,與會許多嘉賓沒有發言,會后我們采訪了中國畫高研班資深導師、著名家劉懷勇教授。
![]() 大畫家網: 劉老師您好,大家發言意猶未盡,請您談一下您對當下中國畫教學與創作的觀點。謝謝。 劉懷勇: 當前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看似繁榮昌盛,實質上有好多問題。1.中國畫的文化方向是什么?2.中國畫應該怎么教、教什么?3.中國畫應該怎么學、學什么?這些問題不解決或在理念上弄不清楚,中國畫的教學與創作可能就會走向歧路。其實,我們已經走上了歧路。方增先教授疾呼:中國畫出問題了,不是越走越遠的問題,而是方向錯了。
![]()
![]() 中國畫文化方向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往往的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協會,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說,并沒有把“文化方向”真正當做一回事,真正的落到實處。我們的畫家,大部分關注的是如何的把“畫”畫好,感覺“文化方向”與自己沒有關系。上下都沒有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其實啊,“藝術不只是為什么人服務”的事,文化的取向、文化的理念、文化的自信、文化的核心,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價值取向”。剛才杜大愷老師講了,當代中國畫家脫離了社會,對生命狀態、社會狀態、政治狀態關心不夠,所以不能夠打動觀眾。 我贊同杜老師的說法。但是,我還是要強調的補充,中國畫是一個強調“內蘊”與“內修”的藝術,并不會直觀的反應社會狀態、生命狀態、政治狀態。中國畫強調“境由心生”“相由心造”。“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 “心源”是中國畫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但是,這個“心源”不是與生俱來的,它一定是讀書明理,閔時感懷的“心源”。這種“心境”與“心相”,與中國畫的“寫心”“寫意”,皆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精神寫照。無生活則無心源,無心源則無創作。“文化方向”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核心指向,沒有“文化方向”的作品,再大、再黑、再豐富、再寫實,只有表面形式的塑造,不會有深層次感人的意蘊。文化,不代表政治,也不代表宗教,它是沉淀于心靈的生活積累。中國畫是有靈魂的精神圖騰,沒有文化,沒有意蘊,沒有性靈的存在,只是一張畫,不能稱其為“作品”。所以說,讀書很重要,明理很重要,關心生活與關注生命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笑)。 如何的教?教什么?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藝術的教與學,不同于“數理化”,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每一個學院、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或模式。當下中國畫的教學,亂也就亂在這里,能耍兩筆的、有點人氣的,都可以是“名家”,都可以是“導師”,都可以到清華北大“開壇授課”。但是,如何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你能教給學生什么?怎么教?讓大家都跟你畫的一個模樣?你是培養畫匠還是培養畫家?什么是中國畫您自己弄明白了沒有?中國畫的藝術規律是什么?你憑什么說他畫的好、他畫的不好?中國畫有什么標準?傳統,只有筆墨是中國畫的傳統嗎?中國畫“計白當黑”的畫面塑造,“起、承、轉、合”的構成關系、“形而上”人格意象的塑造,不是中國畫區別于其他繪畫的傳統嗎?等等這些問題解決不了,我們怎么教?“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毛將焉附啊。優秀的中國畫文脈正在逐漸消失,近百年了,我們的民族在瞎折騰,我們對自己優秀的文化不自信,相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相信什么“西學東漸”,而且還試圖“改良中國畫”。我們看看日本是如何的發展、如何的國富民強的?他們優秀的民族文化、優秀的民族精神哪里來的?都是大漢民族優秀的文脈。當然,我們怎么學?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大家連死都不怕,或者連死都不知道,怎么學?現在中國畫的學習,有這么四種情況,一是急功近利,在短時間內爭金奪銀、打造“中國美協會員”,全國有不少這樣的“沖刺班”;二是穩扎穩打的從基礎開始,逐漸鞏固自己的所學,走向高遠、走向深遠;三是“老年大學”,大家基本上是修身養性,自娛自樂;四是我們的少兒教學,說是素質教育,大部分是誤人子弟。第一種人,雖然在短時間內解決了“會員”問題,但是在后續的發展中,很可能會被淘汰,不會成就一個大家。第二種人,如果有德有才,再加上努力勤勉,定然是一個大家。第三種人,以畫延年,可以健康快樂,亦書畫之功用。第四種人,最可惜。我們當下的少兒教學,多以模仿為主,限制了少兒天性的創造力。少兒教學,應該是開發與啟蒙為主,不應過分強調“獲獎”與“創作”。
![]()
![]()
![]() 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是開啟學生智慧的法門,指引他們走向理想的彼岸,至于怎么走,以什么樣的形式走,能走多遠走多高,那是學生自己的事。手把手的教,教出來的學生都跟老師一個模樣,這樣的老師該下課了。亦步亦趨,老師怎么畫,你也怎么畫。短時間內你進步很大、很快,可以功成名就。長期以往,不求蛻變,不求通達,不求融合,即使有天縱的才情,也死定了。 真正的學習,一定是從基礎做起,取法乎上,路子要正,要努力,要勤勉。最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辨”,思辨而后能悟,悟而后能行,行而后能果。
![]()
![]()
![]() 祝福師友們,愿為我們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承傳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與努力,共勉。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