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8來源: |
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是我們國家舉辦重大國事、外事活動的最主要場所,是全國人民景仰和向往的地方,是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神圣殿堂。
2016年春天,首都師范大學吉瑞森教授應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長7.10米、高2.78米的巨幅竹子作品《勁節鐵骨.浩氣凌云》,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吉瑞森教授作品的充分肯定。
吉瑞森,一九六三年生,首都師范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協會員,致公黨黨員。 作品《海芋》入選2002年全國中國畫新人新作展;《芭蕉》獲2002年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60周年美術作品展河北展區金獎;《晨風》獲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百年老干醉高風》獲2003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版納三月》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版納三月》獲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竹根》入選十屆美展 ;《秋韻》獲第十二屆全國中國花鳥畫邀請展金獎?!稘娝畷r節》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2006年被評為當代20位最具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青年國畫家。2016年被畫廊協會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畫家之一。作品發表于國內外各大媒體。 2016年出版《西雙版納常見花卉線描寫生技法》、《吉瑞森畫動物》、《吉瑞森畫禽鳥》等技法叢書七十余套。
——吉瑞森教授創作感言 西雙版納有巨竹,名謂巨龍,主干粗近30厘米,高度可達30米,是世界上最粗大的叢林竹種,其參天拔地之雄風,冠壓千林之氣概,對于以龍為圖騰的民族來說是一種多么富有意涵的象征!巨龍竹不正是我們這個昂然屹立世界東方的偉大民族么!而竹之堅韌不拔、剛正不阿的氣節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便是我選擇巨龍竹為表現題材的初衷。 畫面中初升的晨曦淡抹竹林,水氣氤氳中透出雨林早上所特有的寧靜,一坡勁竹拔地參天,上有凌云之氣概,下接沃土之滋養,老干猶壯,新篁繼發,盤根錯節,同氣連枝。 畫面以綠色為基調,通過濃淡來強化巨龍竹的空間關系但同時又不破壞主干的挺拔之勢,金黃色的使用既表現了從密林中透射的縷縷晨光,同時也在冷色調中加以暖色調以追求畫面冷暖色調的對比和平衡。 題款《勁節鐵骨,浩氣凌云》是對巨龍竹之精神的高度概括,張立辰先生是當代大寫意中國花鳥畫的領軍人物,由他來題款則是對本人作品的首肯和提升! 接受邀請后的吉瑞森教授,雖然有著十幾年的創作經驗,還是非常認真的在西雙版納上萬個竹子品種中精挑細選,最后選中能夠彰顯我們民族精神的、具有堅韌生命力的巨龍竹。展開了充滿激情而又嚴謹的創作過程。 吉瑞森教授創作過程全程錄像,并借用這個機會給景仰他的學生們講述了更多的大畫創作要領:
![]() ![]() 吉瑞森教授有著豐富的創作經驗,特別是巨幅作品更是有其獨特的表現方法。2014年創作的百米組畫《盛世春光》曾在第五屆中國畫節上隆重展出。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這次的創作就顯得游刃有余,他用堅韌有力的線條勾勒,并進行合理的皴擦,在抑揚頓挫中體現著竹子勁節向上的形態,并向觀者傳達著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竹竿相互扶持,竹葉相互交錯,竹根在泥土下緊握,老干猶勁、新篁繼發,更寓意著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共同成長。 溫暖的晨曦照射在竹竿上,青翠欲滴的綠色葉子遮天蔽日,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性,更恰到好處的彰顯著我們這和平年代的繁榮景象。 創作過程: ![]()
![]()
![]() 作品局部欣賞: ![]()
![]()
![]()
![]() 作品完成之際,當代中國花鳥畫領軍人物張立辰先生特地為巨作題拔,他說:吉瑞森教授畫的不僅僅是竹,更是一種竹子的精神,一種民族的氣概!
![]() 創作歷時三個月,在吉瑞森教授酣暢淋漓的筆鋒下一幅繁茂的恢弘巨制《勁節鐵骨,浩氣凌云》順利完成。得到了人民大會堂領導及業內人士的高度認可。
![]()
![]()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場,也不代表收藏界的價值判斷。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