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3來源: |
年關將至,國內外的藝術品秋拍已經落的七七八八了,國際標桿“蘇、佳”拍賣(蘇富比、佳士得)也已收官,小編雖然沒有去現場參拍,但還是全程關注了。就瓷雜類來說,整體感覺不溫不火,幾件重器最后的成交價也沒讓人眼前一亮。 雖如此說,明代官窯、清三代細路及官窯早已不是普通的工薪階級能消受的起的。眼光雖挑,難奈“囊中羞澀”,那怎么辦呢?機智如小編就早早關注了清中晚期的官窯產品。理由是: 1、清中晚官窯價格低,市場潛力大。 2、官窯產品比起老普的東西總體會精致講究,可玩性高。 3、完整器有一定存世量,可以做系列收藏。
但也正因如此,造假工廠也深知其理,故晚清官窯的仿品也接踵而來,且精且多。在線下交易或是拍賣上頻繁出現,往往又“藥性”十足,迷惑力強,眼力、經驗欠缺些的朋友容易中招。 今天我們請華夏收藏版主奚風老師來給我們舉例講講這類器物的新老問題怎么看。 縱觀近年晚清仿品,從大運瓷到定燒瓷,從慎德堂到大雅齋,幾無遺漏。像粉彩八吉祥、五彩龍鳳碗、開光節令碗、紅地喜字碗、色地暗刻龍等,更是重災區所在,且分辨難度較大。? 列舉一件“大清道光年制款黃料軋道開光粉彩山水碗”仿品來說,如下圖
這件器物黃料軋道四開光,開光內分別繪制四組粉彩山水紋,軋道地上間飾四組洋彩花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書寫規矩,胎白足圓,口沿有一小瑕疵,初看真是一件不錯的官窯藏品。? 有的藏友可能不禁會說,畫的真漂亮。? 且慢,其實像這樣的制品,已經不算官窯仿品的上乘之作了。只是因為假的見得太多,真的見得太少,有些藏友恐怕已經“價值觀移位”了。 東西真不真,主要靠比較。我們看一件關善明舊藏的同類制品,這件瓷器發表在1983年出版的《晚清》上,名家舊藏,又出版時間早,應該是比較靠譜的標準器了,如下圖。
清道光 黃料扎道開光碗
大清道光年制 如果將兩件器物進行比較,問題立馬就顯露出來了。由于圖片問題,我們今天主要看彩繪上的差別。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軋道,相對來說,仿品軋道鳳尾草紋過于刻意、凌亂,這同時也跟黃料彩的質地有關系。 二、是洋彩花卉,不論是畫工、還是彩料,差距還是蠻明顯的。 三、是開光內的粉彩山水,仿品用筆過于荒疏,整體韻味差較多,部分彩料也存在明顯的問題。 當然,一對一的比較,有時候可能不太容易說明問題。
這一對是2011年嘉德秋拍的器物,放大看是不是和上文的仿品相似度更高呢。這件器物素白瓷胎映襯出寶相花明快妍麗的色彩,愈顯光華天成。外壁以黃彩軋道為地,剔勾細膩。開光處繪山水人物圖,山水樓臺錯落有致,人物描繪生動傳神,深具國畫風骨,可比照仿品細細對照區分。 現在隨著真品資源的越來越稀缺和仿品的不斷升級,真品與仿品間的差異確實已經越來越小,鑒別的困難越來越大。這里面的危險性,不是自己拿著銀子去試試,恐怕是很難體味的。不過仿品終究是仿品,如果誰有心將大量晚清官窯瓷器分別作彩料、畫工、款識等方面的排列比對,真偽之間的紅線,就會慢慢清晰起來。 一個粉彩碗光彩繪上的道道尚如此多,如果你對自己手中的藏品缺乏自信或是在“淘寶”時想要降低“吃藥”的風險,那就拍照上傳至華夏收藏網鑒定估價板塊,尋求版主老師們的鑒定吧。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