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來源:大河藝術網 |
追思會現場 3月10日上午,抗戰老兵、百歲畫家楊乃寒追思會暨書畫作品回顧展在開封楊乃寒美術館舉行,楊乃寒先生生前好友、學生以及來自文化藝術界的人士近百人共同緬懷楊乃寒同志,追思楊乃寒同志一生抗日功勛和藝德風范。河南省文史研究館、河南省美協、民革開封市委、開封市美協、民革開封中山書畫院等單位領導和嘉賓出席追思會。
楊乃寒先生于今年1月26日在開封逝世,享年104歲(虛歲)。楊乃寒是淇縣人,生前長期居住開封。年輕時曾就讀于杭州國立藝專隨潘天壽先生習畫,后又投筆從戎,參加過武漢保衛戰和長沙會戰等,后又被編入中國遠征軍轉戰于緬邊一帶。國內為數不多的百歲畫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研究員。
展覽現場 此次回顧展,共展出楊乃寒生平創作的部分精品六十余幅。開封市美協主席劉艷會表示,楊乃寒先生在百歲之后仍然堅持作畫,直到臨終仍不愿放掉手中畫筆。他的畫風獨特、涉獵廣泛,山水、花鳥畫都有所建樹,且在構圖、設色及筆墨技法等方面均有獨到見解。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丁中一曾評價楊乃寒作品說,楊乃寒雖歷經滄桑,其畫卻溫文平雅,用筆松緩不疾,平穩淡定,隨心而為,一派舒坦和愜意,令人神往和銘記。
展覽現場 楊乃寒美術館館長萬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楊乃寒先生一生雖歷經滄桑卻意志不衰,他用畫筆描繪著生平的色彩。楊老師此時離開了我們,同時他也把畫作留給了我們。每當看到這些作品,總會想起他的音容笑貌,為人處世之道。據悉,本次作品回顧展將在楊乃寒美術館常年展出。
展出作品 老兵口述(發表于2014年9月18日大河報) 楊乃寒: 有幸第一個宣布勝利消息 我1916年出生于河南淇縣,自小就對畫畫感興趣,從六歲起開始習畫。1933年,我考入開封東岳藝術師范學校,畢業后考入當時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杭州國立藝術??茖W校,師從潘天壽國畫大師。 1937年華北淪陷后,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在全國范圍內招收藝術宣傳員。當時的我面對家園即將淪喪,已無心在學校學習,于是積極報名,最后被錄取。錄取后我們集中在南京培訓學習,后來的工作是畫抗日宣傳畫、寫標語、演街頭劇。 入伍后,我隨部隊參加武漢保衛戰、湖北陽新的阻擊戰、長沙會戰。1942年冬隨部隊被編入遠征軍。沿西南公路徒步行軍數月到達云南駐緬邊一帶的騰沖、大理等地。 1943年冬,遠征軍再次整編后,我被調至20集團軍,任上校科長兼京劇團團長,主要工作是率團宣傳抗日,慰問出征及前線官兵。我帶領劇團,所到之處就地取材,書寫抗日標語,畫抗日漫畫,還自編自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文藝節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當時的我在云南演出。通訊員奉長官之命,通知我向社會宣布勝利的消息,因此我有幸成為向當地各界宣布勝利消息的第一人。我站在臺上激動地高呼:“同胞們,戰友們,日本人無條件投降了!我們勝利了!抗戰結束了!”即刻,全場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涌上舞臺,把我拋向空中。那是我從軍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后,我重拾畫筆,梅花、蝦、桃、鳥與山水都是我畫中常出現的意象。其中有些作品入編中央及各省市畫冊,也在多種報紙、書畫刊物上發表,2005年還出版了自己的畫集。 2002年,我的妻子病逝。我倆無兒無女,我心里面空落落的。后來經人介紹,我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組成新的家庭,有人說我是九十多歲的年齡,六十多歲的身體,二十多歲的心。 遙想當年二十出頭的我投筆從戎,以自己的滿腔熱情投入到抗戰中,可謂“飲冰十年,難涼熱血”。如今只要能夠拿起畫筆,我就會一直畫下去,直到閉上眼睛的那一天。 楊乃寒國畫作品欣賞:
楊乃寒作品《大吉大利》
楊乃寒作品《風來碧葉舞》
楊乃寒作品《荷塘清趣》
楊乃寒作品《秋趣圖》
楊乃寒作品《山泉聽濤》
楊乃寒作品《十里荷香》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