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5來源:中國美協 |
2017年3月16日,“兩會”剛剛勝利閉幕,根據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籌備工作進程的整體安排,“絲路與世界文明”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作品復評會在中國文聯舉行。按照北京雙年展的章程,展覽評委由策委會產生,展覽總策劃左中一、劉大為、徐里、馮遠、吳為山,策劃委員丁寧、馬書林、王鏞、盧禹舜、田黎明、劉進安、李象群、尚輝、張曉凌、胡偉、陶勤、朝戈、董小明、薛永年,國際策展人溫琴佐·桑福(意大利)等與會。本著“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共選出109國652件(組)作品,作品種類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素描、綜合材料等各畫種,雕塑、裝置及影像等門類。國內作品入選183件。國際作品入選469件,其中包含印尼、蒙古國、格魯吉亞、希臘、意大利到非洲時空藝術特展以及歷屆北京雙年展捐贈作品特展等6個特展。評選會由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巡視員、副秘書長、北京雙年展策委會召集人陶勤主持。 本屆主題展國際來稿的藝術水準明顯高于往屆,很多國家的藝術家參與度也在加大,不僅是法國、埃及、意大利、印尼、俄羅斯、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印度、孟加拉、美國、希臘、伊朗、巴基斯坦等很多國家投稿量超過50件,遴選空間很大,而且投稿國家的作品整體上藝術性、專業性、切題性等各方面都大幅提升;主動申請合作舉辦特展的國家、地區和機構也明顯高于往屆,進入復評的是6個,前期申請的一度接近10個。 國內的藝術家參與度和來稿量也明顯高于往屆,國畫和油畫作為國內當前涉及藝術家群體最大的兩個畫種,繼續占比最高;雕塑、版畫和其他畫種投稿量雖整體比例小于兩個大畫種,但門類齊全,幾乎囊括了當下所有和繪畫、雕塑以及影像有關的種類,來稿作品很好的體現了“繪畫和雕塑的當代性延伸”這個辦展宗旨。而且,除了各個年齡階段的名家參與度高于往年,專門為展覽進行了主題性創作以外,國內的很多80后甚至是90后的藝術家,在詮釋“絲路與世界文明”展覽主題時,也展現了他們不同尋常的藝術探索、藝術視角,和繼承、發揚傳統藝術形式的諸多可能性。 評選前陶勤副書記首先從“主題創作發動”“國際聯絡”“來稿情況”“未展先熱”等幾個方面,向策委們通報了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近期籌備工作: 多角度多層面發動主題創作。去年7月20號,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絲路與世界文明”主題創作研討會召開:為了能及時從促進國內外藝術家主題創作的角度釋放有關創作導向、提示信號,專門召集了策劃委員、中外藝術家代表就本屆的主題創作進行研討,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展覽最終入選作品的學術質量,策委們積極參會并給予了許多寶貴意見。去年9月10號,在7月份主題創研會基礎上,借北京雙年展的局部預演——30多個國家200多件作品構成的中國美術家眼中的世界、世界美術家眼中的中國即“互繪•相知”展開幕之機,又召開了從“互繪•相知”到“絲路與世界文明”中外美術家座談會,進一步為主題創作做了鋪墊工作。會上,徐里書記號召美術家分擔重任,創作全景式表現“一帶一路”的大尺幅作品。 客觀地說,本屆的主題創作針對性較強,難度高于往屆,為助力中外藝術家的創作,北京雙年展辦公室工作團隊與策委王鏞先生一起針對“絲路”“世界文明”兩個主題關鍵詞,在創作素材圖文參考的整理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去年7月開始,為便于中外藝術家進行主題創作,尤其是有關“一帶一路”的重點創作,在《第七屆北京雙年展參展指南》所提供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梳理整合細化了相應圖文參考資料,以雙年展官方微信形式逐步推出,一直持續到去年12月截稿前,并著力抓了一些重點主題創作:如分別委托創作全景式表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兩件大尺幅國畫、油畫,從作品具體尺寸、風格確定、內容遴選、創作進度等各個方面協助創作進程,需要看樣稿就邀請總策劃和策委代表專門到文聯來審稿、提建議;需要在工作室給創作團隊進行現場調節,就去宋莊的創作現場,及時關注“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以便第一時間提醒作者將其有機地融入畫面,可以說只要是有利于創作的輔助性、服務性工作,幾乎是面面俱到了。讓主辦方欣慰的是,幾位主筆放下了所有其他事務全身心投入創作,鄭百重先生作為高齡作者,迎難而上,一人擔綱工筆巨制;油畫主筆甚至夜里睡覺都會因潛意識浮現創作思路突然醒來,立即又拿起畫筆。另外還有一件主題油畫是在上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件作品的基礎上,從以“愚公移山精神”建設“一帶一路”的角度,以浪漫主義的表現形式,當代的時空轉換手法,實現“三位一體”的立體展示、升華絲路精神效果。清華大學王洪亮教授等創作的主題浮雕“習近平主席發表一帶一路暢想”,創作時中央黨校何毅亭常務副校長專程到工作室現場觀摩,并提出修改意見。四件國內主題重點作品的創作,都是為了保證最終的展覽展示能有聚攏國內外六百多件作品的“視覺核心”。 廣泛的國際聯絡。要實現本屆北京雙年展100個參展國的目標本來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整個2016籌備年,加大了與各國駐華使館、有關國際機構、國際策展人、協調人的溝通聯絡力度,尤其針對絲路沿線國家、往屆未參加或參與較少的國家開展宣傳工作,加大聯絡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先后接訪、走訪幾十家駐華使館,創歷史新高,其中在不少使館得以與大使面對面會談,請他們將北京雙年展的征稿信息轉回國內文化、美術機構,有的大使當即表示要把征稿作為其回國述職的工作之一。于是一些國家文化部的官網上便出現了外文版的北京雙年展章程;一些國家的美術館則稱,同時收到了本國文化部及中國駐該國大使館關于北京雙年展的信息,驚嘆展覽的國際大公關做得太到位了。 來稿實現歷史性突破。去年年底截稿后,雙年展辦公室分國內和國際兩組立即加班加點對稿件進行登記和整理工作,最后結果是加上特展,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24個國家萬余件投稿,來稿涉及“一帶一路”主題的方方面面,充分彰顯了中國美術的國際動員力。當各國接受了“絲路與世界文明”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章程,其實也接受了中國的藝術主張。因為從國外作品的說明中,可以明顯看出大家仔細閱讀了展覽章程中的主題釋義,盡量緊扣主題創作。 為進一步提升北京雙年展的評選機制,契合中國美協評選設備的使用,今年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作品評選分為初評和復評,上月中旬已經先請少部分策委對國內外來稿進行了初評,復評則邀請所有策委參加。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創作工程中已經完成的部分國畫、油畫、版畫和雕塑作品也集體報送過來,一并參加了評選。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主題作品國內藝術家投稿六千余件,涵蓋國畫、油畫、版畫及水彩、粉畫、素描、綜合材料等各畫種、雕塑及裝置、影像等各個門類,初評共選出641件(組)進入復評:國畫188件(組);油畫211件;版畫及其他畫種127件(組);雕塑及裝置92件(組);影像及攝影23件(組),其中包括4件前面提到的分別契合“一帶”“一路”的重點主題創作;境外主題展投稿121個國家及港澳臺3473件,其中貝寧、文萊、中非、赤道幾內亞、斐濟、幾內亞、洪都拉斯、馬爾代夫、尼加拉瓜、巴勒斯坦、巴拿馬、塞舌爾、也門等都是本屆新增國家,而也門、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雖正處政治動蕩、民生凋敝,但是駐外及駐華使館和藝術家們共克時艱,依然投來高質量稿件,人性的光輝華彩通過繪畫和雕塑藝術、通過北京雙年展這個平臺得以點亮傳播。國際初評除特展外共選出119國531件(組)。特展的參與熱情也是超過往屆,共有印尼、蒙古國、格魯吉亞、希臘、意大利到非洲時空藝術特展進入復評,為紀念北京雙年展創立15周年,還將舉辦歷屆北京雙年展捐贈作品特展。 國際投稿實現了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飛躍,這是本屆北京雙年展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國際組評委在初評過程中一再表示驚喜,不斷地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說是歷屆以來水平最高。 本屆北京雙年展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未展先熱,籌備階段主動要求宣傳北京雙年展和尋求國際合作的機構越來越多:全國規模最大的外語出版機構——外研社主動聯系,愿意將北京雙年展作為“中國特色文化傳播平臺”的成功典型,規劃海外出版、海外推廣事宜;面向國際高端車友的德國《捷豹》雜志,主動聯絡報道展覽;在桑福先生的推薦下,“威尼斯藝術資訊”總編輯表示,可以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期間,同期在威尼斯推出北京雙年展觀展地圖;澳大利亞媒體主動詢問澳藝術家入選情況,隨時準備進行宣傳;美國知名裝置藝術家還未最終入選就已經提前自費參觀考察中國美術館場館,并一再表示北京雙年展是本年度他最想參加的展覽;塞爾維亞駐華使館新任文化官員到任伊始主動拜會,洽談與北京雙年展合作事宜;日中友好會館文化事業部新上任的部長也是第一時間主動拜會,溝通建立可行的北京雙年展作品赴日展機制。揚州市曾邀請上屆北京雙年展參展藝術家前去采風,產生了一批“外國美術家眼中的揚州”,作品令市政府很滿意,表示想將此做法延續下去。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講話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左中一代表中國文聯歡迎各位策委、評委參加復評會,也感謝這一年多對北京雙年展各方面的支持。左書記表示聽了前期籌備情況的介紹,感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展覽的主題推薦,國際通聯、征稿、作品的初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總體看前期工作是非常扎實的,成效也非常明顯,達到了預期,也為今年北京雙年展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左書記指出:北京雙年展是世界范圍內參與國家最多的藝術雙年展,自然也就成為當今世界繪畫與雕塑展示的重要國際平臺。這一屆北京雙年展100多個國家投稿,參與的熱情非常高,一方面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的具體體現,另外一方面也表明,北京雙年展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辦展的宗旨、展覽的主題、組織方式都得到了各國藝術家的認可和尊重。已經成為通過文化交流,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展現特有文化魅力的有效載體。 凡是展覽就要有主題、有傾向,在作品的選擇上就要有取舍。我們這一屆展覽的主題是“絲路與世界文明”,這是經過充分討論確定的主題,也是我們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同時也是我們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文藝工作的幾篇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我們這一屆有非常鮮明的主題,應該說這是有著非常廣闊想象創作空間的主題,這樣一個主題性的展覽,而且是國際展,選什么,展什么,可以說關系到展覽的面貌,也關系到展覽的成功。 關于作品評選的方向性把控,左書記強調了關鍵的三點: 第一,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立場。 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他還強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這些年我們美術的發展,美術創作的成就應該說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美術創作在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去年以來,中宣部劉奇葆部長在幾次會議上,包括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都對這些年我們的美術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應該說美術這些年的發展成就是大家公認的。而且也聽到很多美術家在呼吁,要努力擴大在國際美術界的話語權,我們自己辦的雙年展就是非常好的機會和平臺。 應當亮明中國美術的主張,以鮮明的中國特色,擦亮北京雙年展的品牌。要倡導在創作和評選當中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傳承中國文化精神,通過我們的評選弘揚倡導中華美學精神。 第二,要緊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國精神。 當代中國發生了世界矚目的歷史性變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是我們民族和時代賦予藝術家的職責,這是總書記的要求,我們倡導以絲路為紐帶,藝術地呈現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和其他國家文明為人類做出的貢獻。通過藝術,通過我們的展覽呈現當今中國的巨大進步和人民的嶄新風貌,形成更多的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彰顯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代表當今美術創作水準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吸收借鑒、鼓勵探索創新。 總書記強調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我們強調繼承傳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排斥學習借鑒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倳浺仓v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我們要創新自然就要向外學習。就像總書記說的,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會更好的發展、繁榮起來。所以我們在展覽中應當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建、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在增進國際美術界友誼和合作的同時,借鑒國外的藝術經驗,鼓勵積極的藝術探索和創新,期待我們國家的藝術家和各國的藝術家一道,努力實現傳統繪畫與雕塑的創新性發展。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講話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講話時說,作為創辦的親歷者、見證者,始終高度關注著北京雙年展的成長與發展:國務院批準立項后,2003年首屆就達到45個國家的參展規模,堅定了我們建立自己辦展體系的決心;2006年9月公布的中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將北京雙年展列入“重點扶持知名品牌文化活動”;2008年配合北京奧運會舉辦的第三屆將國際參與規模提升到81國;2015年的第六屆在參展國進一步增加到96個的同時,被“國清組”(全國清理和規范慶典展覽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列為保留舉辦的展覽,是中國文聯系統唯一保留的國際性展覽。而本屆北京雙年展在參展規模上將創造新的歷史,突破100個國家,這不僅是參展國層面數字上的里程碑式增長,更代表著世界各國對北京雙年展辦展體系的進一步認同與響應。 在近幾年的兩會提案中,劉大為主席持續呼吁中國美術“走出去”“請進來”對于提升中國文化自信的不可替代的意義:藝術是中國和世界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橋梁。美術家用豐富多彩的造型藝術語言審美地再現歷史進程和民族精神風貌,美術是最為直接的在藝術表現中傳達美學觀念、思想精神,溝通和培育人們的精神世界。中國美術家近些年來在繼承傳統、兼容并包方面做出很多實踐,中國優秀的美術作品成果在世界不斷展示,逐漸讓世界了解了中國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狀況。中國美協也一貫重視對于中國文化自信的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創辦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就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十余年來,北京雙年展連續邀請世界各國的美術家、理論家參與其中,在展覽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國外藝術家對中國各個方面的發展面貌也都非常感興趣。搭建這樣的展覽平臺是中國美術文化爭取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步驟,為提高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自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講話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里表示,北京雙年展的“版權”是我們的,“規則”由中國主辦方確定,但是我們搭建的是一個永久的國際美術展示平臺,全世界的從事繪畫和雕塑的優秀藝術家都從中受益。作為有獨立學術定位,不同于世界上其他雙年展的北京雙年展,關于中外作品的評選機制也是對我“中華美學”的具體體現,而且已經得到了各國藝術家的認同。尤其是本屆北京雙年展會突破一百個國家!展覽主題“絲路與世界文明”是緊扣“一帶一路”的,意義非同尋常。再過兩個月,國家將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也將繼續成為世界熱議的話題,相信第七屆北京雙年展的推進將和峰會自發產生一種美妙的互動。
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巡視員、副秘書長陶勤主持評選會 在創辦15周年這樣的特殊的重要年份,第七屆北京雙年展作為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和中國美協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年度大展,作為國內第一個開幕的以“絲路”為主題、百國參與的國際美術大展,借“一帶一路”國策走向深入的東風,必將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因此入選作品必須比往屆更加出彩,更能被國內外美術界和社會各界欣賞、點贊!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評選后,國內入選名單在美協官網、雙年展官網、微信公眾號及時公布,國際(含港澳臺、海外華人)的入選名單需要按照外事報批程序經批準后再行公布。本屆評選工作完成的同時,預示著外事報批、組委會人員確認、畫冊編輯、國際運輸招標、國內外前期宣傳等各項工作的正式開始,今年在印制作品圖錄的同時,還計劃印制15周年紀念畫冊,將邀請各位策委撰文或者發表感言,很多使館和其他合作機構的朋友的祝福語錄也會一并征集后集中在紀念冊中。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本屆北京雙年展的舉辦既是美術對“一帶一路”政策的響應、踐行,也是世界藝術家們展示才華、切磋技藝的國際平臺,圍繞展覽主題創作的優秀當代繪畫和雕塑作品將集中展現于首都北京,從視覺藝術的角度探尋人類文明交融的脈絡,展示文明交匯的成果,續寫世界文明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以藝術方式促進當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復興中華文化,促進人類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夢想的實現。中國美協作為具體實施單位,將精心組織籌劃好將于金秋開幕的第七屆北京雙年展,扎實做好每個籌展環節的工作,向世界展示一次更加完美的視覺藝術盛宴。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第七屆北京雙年展評選會現場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