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來源:常熟市文聯 |
用畫筆留住記憶
春日的支塘古鎮格外迷人,無論是暖陽還是細雨,都能打扮老街的不同模樣。這樣的美景把常年漂泊在外的老畫家唐雪根吸引了回來,他打算此次回鄉,創作一組古鎮老街的油畫作品,記錄家鄉美景。 唐雪根現年77歲,出生于常熟何市鎮(現并入支塘鎮),1958年,他考入蘇州工藝美術??茖W校學藝,畢業后回到老家當了三年農民。1965年,他又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他擅長油畫、中國畫、水彩畫。1964年,他的中國畫《為了一分錢的差額》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這讓他一舉成名,目前,這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此后,《毛主席的接見》《行賄受賄,國法不容》等作品入選全國宣傳畫展、第六屆全國美展,也為中國美術館收藏。1985年,他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之后的多年,他都在杭州發展,并定居杭州,很少回家鄉常熟。 隨著年齡增長,在外漂泊多年的唐雪根越發對家鄉思念。唐雪根說:“現在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并不好,所以總想給家鄉留下一點東西。”在這樣的思緒下,他選擇回到支塘,計劃創作一組油畫作品,共計20幅。目前,他剛剛完成十幅,在此次創作周期中,適逢當地政府對王淦昌故居進行修復,唐雪根立即來到了王淦昌故居,用手中畫筆記錄下了這一時刻。在這幅油畫作品中,陽光把修復中的老宅屋脊投影在舊墻上,畫家的筆觸勾勒出歷史的時刻,唐雪根激動地說:“王淦昌是咱們常熟名人,當地政府能夠修其故居,而我又能夠在邊上記錄,意義萬分。” 在常年居住的浙江省,唐雪根以“潮”為創作主線,錢塘江的潮起潮落給了他大量創作靈感,而說起選擇大潮作為創作母題,他表示,“大潮并不是人人都能駕馭的題材,一個浪頭一秒鐘就能往前奔跑7米,動感非常難把握。還要畫出大潮姿態不一的潮頭花,很多畫家都因為畏難而不敢嘗試。” 離開了澎湃的錢塘江,回到家鄉的小橋流水,他扎起一頭藝術家特有的銀絲長發,沉浸到支塘老街的曲折里,吸引了支塘鎮上的人們圍觀。對于這番景象,更加觸發了他的鄉情,他希望此次創作完成后能夠留給支塘鎮屬于他的記憶。(李 淵)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