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1來源: |
![]() 郁民華在2016年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中外)當代書畫百家作品邀請展及現場大型筆會活動現場 郁民華,男,1964年1月生于河北灤縣,筆名有耳,齋號樸清齋。供職于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高級工程師?,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草書委員會委員、華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特聘書法家、《美術市場報》藝術顧問。 郁民華自幼學書,臨池不綴,尤擅行草和隸書,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大展并獲獎,其書法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大展并獲獎:作品獲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入展全國第八屆、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第二屆全國書法蘭亭獎;全國首屆草書大展;“鐵人杯”全國書法大展;入展紀念中國書協成立3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入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法大展;入展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全國產業(行業)系統書法美術攝影精品展;榮獲“中國電科杯”“鑄大國重器,展央企風采”首屆中央企業職工書法展優秀作品獎;入展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作品展;獲全國第一屆風景名勝楹聯書法展一等獎;在中國石油系統組織的展覽中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獲中國石油“墨緣獎”金獎、中國石油職工書法篆刻精品展一等獎、第五屆中國石油職工藝術節書法大賽的書法銀獎等,參加中國千名書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志愿活動,作品被中國石油大廈、華北理工大學美術館等多家博物館收藏。 近年來,在各種報刊雜志發表書法篆刻作品1000多幅,《中國書法通訊》、《書法導報》、《書法報》、《中國書畫報》、《青少年書法報》、《美術報》、《河北日報》、《美術市場報》、《青少年書法》雜志、《藝品》雜志、《臺聲》雜志、《中國鋼筆書法》雜志、《當代書法家》雜志、《河北霸州市電視臺》等多家專業書法報刊雜志、網站、電視臺等宣傳媒體,多次刊登其作品并專題報道。
![]() 行草小品四塊 1、書法作品要松、透、露。松,不是指結體、章法之松散,而指書寫之意境要輕松自如,無論是小品還是手札、大幅創作,均應遵循此理,古人之書,并非刻意求之,通篇氣韻暢通,流暢自然。無需將重點放在單字上,單字結構過關是初級階段,要有大進境,必須保持自然書寫狀態。透,泛指對所學之帖力求通透,而不是一知半解,照葫蘆畫瓢,要從帖的文字內容、表達思想,用筆結構特點,通篇氣韻以及歷史地位、來龍去脈等各方面都了如指掌。露,所學之帖,使觀者一眼能看出根基傳統,要在創作作品中自然流露,從筆法、字法結構、行間氣韻,均有所體現,有所依托,有所創新。松、透、露之境界高低來源于對傳統把握深度,取決于書寫熟練程度,傳統爛熟于胸,自然能熟能生巧,筆下生風,力透紙背。 2、書法作品要有想法。沒有想法之作品如同囿于籠中之鳥,永無振翅高飛之時。想法即理性思維,技巧性訓練必不可少,前人書論亦不可不讀。技巧靠實踐,理性依傳統,不斷積累,將前人思想據為己用,摸索出一套創作思想之理論依托,形成自己書風。眼界高處無物礙,心源開時有波清。眼界高才能寫出大氣象。雖有眼高手低,但眼不高,心不明,手自然高明不起來。
![]() 平尺泥金團扇 3、書法創作不能急。雖強調臨時動議,偶然欲書,但一般情況下要先籌劃好書寫內容,尺寸大小、書寫風格、章法形式、謀篇布局都要有所考慮,對于一些不熟悉之內容、詞句,要先查詞典,從詞義到寫法都要搞準確,不能馬馬虎虎,蒙混過關,要知道每一筆都應經得起推敲。如寫隸書,想用異體字、變體字,就要有出處,有根基;要寫草書,草法要精準,在精準的基礎上求變才行。雖然有些草字不熟悉、不會寫也可以用楷書和行書替代,但是不宜多。 4、書法必須專注。“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之一”---福布斯語。專注一體,而不是見異思遷,深入一個帖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真諦。二王書法以簡約著稱,越是簡的東西就越繁雜,包涵內容越豐富。 5、最誘人處往往最危險。在臨古帖是也是一樣,有些古人的帖里面有很多個性化的東西,有些甚至十分強烈,非常誘人,學到這些皮毛就可以有幾分形似,但這正是其弱勢,不是正大氣象的東西。要學其精髓之處,而不應去夸大碑帖里面的一些張揚的個性。
![]() 六尺草書對聯,作品被睿奇美術館收藏 6、書法之氣勢。書法貴在要有一種氣勢,草書最能夠體現這一點,當然其他書體一樣要求有氣勢,清包世臣《藝舟雙輯》中亦曰“字有筋骨血肉,以氣充之,精神乃出。” 明代人之行草,多巨幛大幅,淋漓酣暢,以章法氣勢為尚,而相其點畫或偶有不精到處,其實非其不能精到,因其創作之時,以大局為念,專屬意于章法氣勢間,而無暇顧及細節,雖小疵亦不足以傷其大雅。 7、書法之雅與俗。書法要雅,不雅則不為藝術;要俗,不俗則無人看。所謂雅俗共賞乃為最高境界,大家都喜歡,又有藝術價值,此為上品,能流傳千古。我個人很崇拜王羲之書法,此為實話。當今人很難達到書圣之最高境界。究其緣由,俗慮太多。 8、從板橋畫竹體會說起。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葉。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由此想見,書法創作。令意在筆先,胸中有構思,方能創作。但最后成品,又不同于腹稿也。創作前要打好腹稿,擬上草稿,寫出小樣,均為創作之經驗。但創作中經常會受情緒所影響,往往不如隨意而來,即興發揮所寫更有誘人之處。 9、談十七帖臨習。十七帖之臨習還是要大小結合,寫幾天小字,可以挑幾個字放大來寫,用生宣、毛筆紙都可以,體會其中絞轉、提案、牽絲、起行收之用筆變化,章法上也要有所構思,十七帖章法比較平淡,如果寫大字按照這個章法,會很死板,可適當增加穿插和行間張力、粘力,要進行探索。
![]() 草書六尺條屏,作品被河北理工大學美術館永久收藏 10、書法是線條藝術。欣賞一幅書法作品,除去關注書寫內容、題材能告訴人們一些東西以外,形式語言也能向世人展示內在內容。如果是正書或者行書,一般觀眾都能認識,但如果是行草或者大草,篆書,就不那么容易辨認了。即使是有專業技能的書法家,有時候也要借助于相關工具或者從文章內容中來辨認。隨著毛筆字實用性衰減,逐步由欣賞藝術性占據主體。因此,作為一幅書法作品,主要應依靠線條變化對觀者產生藝術力震顫,從中享受書法之美韻。如何凝練線條是書家功力之具體體現,也是對一幅作品藝術性高低評判標準之一。線條獲得足夠表現力,要依靠筆法和墨法,筆法控制線條運動和力度;墨法決定線條色澤變化,濃淡干濕對比。墨色依附于線條,線條來源于書家控筆能力。孫過庭《書譜》稱:“一畫之間,變起于峰抄,;一點之內,殊衄搓于毫芒”。 11、學書修品。唐太宗謂書學小道,但其中卻也包羅萬象,涵蓋千秋。自古學書者數不勝數,但是達到一定境界,千古留名者,寥寥可數。書法不僅僅表現在作品上的風神高邁,還與每個人的人品有很大關系。姜夔《續書譜》言: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筆紙佳。玉梅花盦書斷指出:書學先貴立品,右軍人品高,故書入神品。決非胸懷卑污而書能佳,此可斷言者。林散之先生認為:學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字,學會做人,字也容易寫好。做人著重立品,無人品不可能有藝品??梢姀墓诺浇窈苤匾曇匀似穪碓u價書法的好壞。人品的提高,靠得是日常道德修養,文學知識積累。需要在不斷的書法學習過程中,吸收外界精華,在書法外取得真經。勤學苦練研書道,養性修身品為先。 12、草書創作。草書創作之難不深入難以體驗,筆墨章法神韻俱備,神融筆暢方為佳品,然草書創作要求精神到處意氣風發一起哈成,不可復制,件件不同。 注:本文刊登在2017年4月出版的第2期《書法家》雜志《國展精銳》欄目上,共計四個版面。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