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來源:高新區文聯 |
日前,在“中國文化第一展”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來自蘇州高新區鎮湖的蘇繡藝術家們再獲殊榮。盧梅紅奪得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盧福英摘下銀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為傳統藝術的刺繡只能表現傳統題材,與當代藝術、當代生活空間和審美趣味存在鴻溝。這些觀念雖然不符合真實的蘇繡藝術,但是卻真實地阻礙了蘇繡藝術市場的拓展。怎么打破誤解?這是蘇繡藝術家們的一項共同任務。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盧梅紅的金獎作品《無極》,就是一幅現代感十足的刺繡作品,取材自旅歐著名畫家趙無極的西方現代繪畫作品。趙無極是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其作品大多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形象,而是靠無拘無束的色彩、線條抒發胸襟。另外,趙無極還不給畫作起名字,只標注年份,完全交由欣賞者去揣度意蘊。“用刺繡藝術對這樣的作品進行再創作,是極具挑戰性的,就像是忘記原先的走路方式,重新尋找一種獨特的方式走路似的。”盧梅紅說,繡娘們一般習慣于先摸清刺繡圖案的輪廓,再結合生活中的觀察、印象,來把握刺繡作品的色彩、光線。她和助手們在繡制這幅作品時,感覺很難找到“抓手”,只能靠對原畫的體悟,靈活運用刺繡藝術。 正因為其難,成為盧梅紅挑戰這幅作品的充足理由。為了完美再現這幅作品,她和助手們克服了構圖、色彩運用方面的諸多困難,反復嘗試,使用了近千種顏色的絲線,才表現出了畫作的意蘊。“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是人們對武林高手的形容。“眼中無形,心中有形”,則成為盧梅紅創作這幅繡品的創作感悟。 原作無名,盧梅紅以《無極》命名,是對這片無羈色彩的體悟,也是對刺繡藝術創作道路的體悟。從被面、手帕等生活實用品上的簡單圖案,到以平針為主的傳統刺繡,再進展到融合平針繡與亂針繡的當代刺繡,從國畫題材,到油畫題材,到攝影題材,再到打破具體形象的“意識流”抽象題材,刺繡正是在題材的不斷豐富拓展過程當中,不斷擴展著藝術表達空間。文博會上,由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認為,盧梅紅用傳統的刺繡針線,極具藝術性地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刺繡新空間,又不失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意蘊。(高聞蓮/文圖)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