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來源:江蘇省美術館 |
展覽日期:2017年7月6日——2017年7月29日 展覽地點: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長江路333號) 主辦單位:江蘇省美術館 承辦單位:江蘇油畫雕塑院 前 言 油畫作為外來傳入的畫種,發展至今,已成為中國藝術中不可忽視的主流力量。從傳入之初至二十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油畫基本以引進、學習西方油畫為主,并開始力圖尋求油畫民族化的發展方向。建國以后,社會產生了大的變革,伴隨著時代變遷,如何在沿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內容、新形式,拓展油畫語言的邊界,建構起中國當代油畫的主體性和獨立的審美價值,是中國幾代油畫家面對的共同命題。 江蘇省美術館的油畫收藏自建國后始,其作者涵蓋了從上海美專、蘇州美專、國立藝專和中央大學藝術系的老一輩油畫家,至活躍在當下的中青年油畫家。此次展覽展出館藏早期油畫家顏文樑、劉海粟、倪貽德、龐薰琹、秦宣夫,他們的學生一輩吳冠中、靳尚誼、蘇天賜、詹建俊、張華清、徐明華,當代油畫的中堅力量羅中立、陳丹青、楊飛云、沈行工,以及近幾年全國重點展覽的獲獎作品110余件,勾勒出中國當代油畫近百年發展與變遷的軌跡。 從早期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的同時有意識地將中國元素融入在畫面,追求民族化的風格;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觀照現實生活、造型嚴謹,重視宏大場面和激情氛圍的寫實主義;再到注重真切感受,趨向表現主義風格,個性特征更分明的多元化格局,中國當代油畫在發展中不斷回溯傳統,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力圖突破桎梏。不僅推進著內容主題和形式語言的改變,更踐行著觀念和意識的轉換,在探索契合時代的內容與表達上做出了持續不懈的嘗試和努力。 及至當下,盡管面臨著影像、裝置等藝術新媒介的挑戰,但架上油畫仍在觀念、題材、語言等各個方面試圖超越自身。油畫家們有些注重對現實的深切關懷,以畫筆觸摸社會的溫度;有些則嘗試在語言和形式表現上尋求突破,抽離敘事性,回歸到對繪畫本體的探究中去。他們較之前輩擁有更加便利的物質條件去觸摸傳統,同時也具有更加寬廣的現代視野。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下,以更多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將對社會與時代的思考、自我表達的訴求和個人的藝術趣味融合在作品中,不斷拓展當代油畫的表達形式和語言邊界,使其勃發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展覽通過對館藏油畫的再梳理,呈現出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脈絡,學術性地探討了中國當代油畫如何在時代變遷中,不斷研究創新,在技法和語言、精神和觀念等多個層面建構起本土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不僅是對過往圖像的回顧,更為當下的油畫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研究范本。 部分展覽作品賞析 海帶姑娘 86X64cm 秦宣夫 康健園道上 24.6X37cm 顏文梁 寫給敬愛的毛主席 陳丹青 130X150cm 清水江上 吳冠中 60X59cm 西海門晴翠 劉海粟 80X100cm 四川風景 龐薰琹 53.4X61.6 cm 詩的沉醉 蘇天賜 109X109cm 頭像速寫 張華清 49X45.5cm 韓橋礦工 徐明華 114.5X134 cm 小鎮春深 沈行工 142.5X128.5cm 秋林 詹建俊 80.4X60.5cm 塔吉克青年 靳尚誼 50X50cm 突擊隊員 陳堅 75X109cm 巴山情 羅中立 53X39 cm 共和曙光—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30×190cm 陳世寧 徐悲鴻· 198×180cm 時衛平 家園 李華英 199X174cm 燈光 吳曉洵 190X155cm 雪龍號 張新權 180X200cm 生活甜如蜜 商亞東 160X160cm 大空間 張藝嘉 198X180cm 我們這一代NO.2 史小可 100X200cm 望果節 陸慶龍 180X200cm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