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來源: |
由瑞博藝術教育主辦并承辦的“萊勒•卡爾哈爾德(Reiner Kallhardt)在乎的一場講座”于2017年7月29日下午14:00在瑞博藝術教育教學樓四層多功能展廳開幕。 ![]() 當西方構成主義繪畫大師遇到廣大中國的藝術工作者及學生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9日下午,北京市廣大中國的藝術工作者及學生們就可以聆聽到這樣一場奇妙的文化交流盛宴,北京瑞博教育創始人、德國構成主義大師萊勒·卡爾哈爾德教授將出席瑞博藝術教育,進行一場東西方文化交流講座。 萊勒·卡爾哈爾德教授,1933年出生于德國慕尼黑,1955年畢業于慕尼黑藝術學院,1958年畢業于卡塞爾工藝美術院,并獲碩士學位,師從弗里茲· 溫特。萊勒教授曾任慕尼黑藝術學院教授、慕尼黑藝術學會主任、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首創院長。 ![]() ![]() ![]() 萊勒教授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系,他不僅癡迷中國的文化與藝術,還在創作中引用過易經的陰陽之道,并對中國雕塑《收租院》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研究。他終身致力于構成主義的研究與實踐。他的藝術創作既與構成主義流派中的馬列維奇構成了互文關系,又與荷蘭風格派的孟德里安與德國包豪斯存在著隱秘的關聯。他的創作不僅成功地將構成主義藝術的基本原理直觀地轉化為繪畫作品,在具體主義和構成主義普遍原理的范疇內獲得了更大的藝術創作自由。還從世界的辯證構造中找到了藝術作品的獨特本質,并藉此反應了世界構造的原理。 在他出任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首創院長期間,曾多次到中國考察旅行,與國內機構和學者進行交流和研討。并先后教授過30多位中國留學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中國現代藝術領軍人物周春芽、張曉剛、呂澎等人都與他淵源頗深。周春芽成為了他的第一位中國學生,萊勒教授說:“周春芽在德國的研究之后,作為我們研究小組的一員回到了中國,并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這就是我與中國長期保持密切關系的開始。”二人在相識的二十多年間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在普通大眾眼中,“構成主義”還是一個陌生詞匯。這一藝術流派產生于20世紀初的俄羅斯,之后傳向東歐和中歐。萊勒教授向在場的學生和藝術工作者講述了他的作品的靈感來源說:“我了解了所謂的“神奇方塊”——一個方塊兒可以和諧的分配許多數字——它的歷史非常淵源,遠在公元前2000年的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就出現過它們的痕跡。我很驚訝,在方塊內對數字進行分配與這個系統完全一致,并在我的第一系列作品中運用了它。也許我的發現可能是真的,并堅信這一點,所以我后來的作品都是建立在這種和諧的系統上。” 本次由瑞博藝術教育主辦的“萊勒•卡爾哈爾德(Reiner Kallhardt)在乎的一場講座”,萊勒·卡爾哈爾德教授將就自己60年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經驗與廣大中國的藝術工作者及學生們進行深入細致的分享與交流。最后,萊勒教授說:“現在,我加入了瑞博藝術教育,并希望新一代優秀的青年藝術家能夠在瑞博成長起來。” 借此,歡迎懷揣藝術夢想的學子前來垂詢瑞博藝術教育! 咨詢電話:010-57297997 010-57297909 010-57286855 責任編輯:王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