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來源:揚州文藝網 |
“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大運河第一城揚州書畫攝影作品展”在京開幕11月14日上午,由江蘇省文聯、中共揚州市委、揚州市政府主辦,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文聯、揚州報業傳媒集團承辦,揚州市美協、揚州市書協、揚州書法院協辦的“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大運河第一城揚州書畫攝影作品展”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拉開帷幕。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趙實,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王世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鄔書林,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盧昌華,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連輯,中國文聯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高運甲,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周和平,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長孟曉駟,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甄硯,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紀檢組原組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韓亨林,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周文彰,國務院開發辦研究員毛才高,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主任丁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趙長青,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常務副院長傅亦軒,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副主任、中國書協發展工作部副秘書長邵志軍,中央數字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宋靖,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北京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劉英毅,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李勝洪,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書協行書委員會秘書長王學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教授葉培貴,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人民畫報社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白景峰,清華大學書畫院教授陳榮,中國美術家畫院院士、軍旅書畫家陳勤伍,北京海軍總部海軍大校張權,書法導報北京記者站站長張曉龍,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朱天曙,中國美術館收藏部副主任王雪峰,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秘書長吳佐民,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衛軍,中共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龍,揚州市政協副主席王克勝,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學軍,揚州市政協副秘書長董雷,揚州市工商聯黨組書記陳榮進,揚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仲衍書,揚州市文聯副主席朱紅林,揚州市文聯副主席、廣陵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周鴻鈞,揚州市美協主席陳忠南,揚州市書協主席楊小揚,揚州書法院常務副院長范欽華等領導和嘉賓參加了開幕式。姜龍在開幕式上致辭,周文彰、劉洪彪、王衛軍講話。 展覽共展出書畫攝影作品220余幅,其中特邀名家書畫作品16幅。這些作品中既有專題書寫十九大精神中相關內容,又有書寫詠揚州的歷代詩詞;還有展現揚州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城市風情的國畫、攝影作品。特別要提出的是,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中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文廣新局、揚州市文聯組織了揚州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們創作了一幅百米長卷,喜慶黨的十九大,這幅長卷也在本次展覽中進行了部分展示。這些作品,皆是揚州市老中青三代書畫家、攝影家的精心之作,雖然他們的形式手法不同、面貌風格迥異,但都展現了藝術家們對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喜悅、對揚州運河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近年來揚州城市發展所取得的斐然成就的自豪、對揚州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的信心。 開幕式后,北京與揚州的書畫家還舉行了專題座談會,就揚州書畫藝術今后的發展和方向進行了探討。座談會由江蘇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衛軍主持,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宋靖首先發言,她說:揚州是一座文化底蘊很厚的歷史文化古城,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揚州打出了“文化自信”的第一炮,這次揚州的這個大展充分展示了揚州文化的高度和文化自信。人民畫報社書畫院院長、中國書協理事白景峰看了展覽后感觸頗深,他說:揚州是大運河第一城,是大運河交通帶的樞紐城市,是畫史上著名的揚州八怪的誕生地。無論是繪畫史還是書法史,揚州八怪的影響都很大,尤其是對繪畫史的影響更大。揚州八怪的創新精神也是當代需要呼喚的創新精神。揚州作為江蘇書畫重鎮,實力深厚、功底扎實,明顯受大運河文化影響,融南北文化特色于一體,既有江南的小橋流水、杏花春雨,也有北方的雄強大氣和氣勢。從揚州走出去的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朱天曙從專業的角度對今后揚州文化、揚州的的書畫藝術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說:歷史上,揚州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揚州是一個標志性的名稱,是一個文化高峰的概念。對于生長生活在揚州的今天的書畫家們來說,如何傳承與發展今天的揚州文化、揚州的書畫藝術,需要認真思考。我對揚州的感情很深,我覺得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考慮著手,一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我們需要在古代揚州畫派的基礎上重塑一個今天的“揚州派”。這個“揚州派”的概念是一個大概念,需要發動所有有揚州情結和與揚州有關的人來共同努力完成;二是從學術角度。揚州的學術在歷史上的影響太大了,揚州有著這樣好的歷史與資源,完全可以建立一個當代的“揚州學”,而這個“揚州學”的覆蓋面也是廣泛的;三是從人文層面來講。無論是歷史文化資源,還是人文自然資源,揚州的資源都很豐厚,我們要提出我們的“揚州夢”,“中國夢”落實到揚州就是“揚州夢”。從“揚州派”到“揚州學”再到“揚州夢”,今天的揚州就會如同歷史上的揚州一樣,再次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性的標志,甚至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性的文化標桿。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書法研究院葉培貴教授的感言代表了當天參加研討會的大多數嘉賓的感受,他說道:揚州自古文光璀璨,翰墨風流,奕代承傳,特別是大運河開通之后,更成為中國古代文化史不可忽視的核心區域之一,這個無須多言。改革開放后,揚州以經濟為依托,繼歷史之遺韻,乘時代之東風,在文學藝術上深耕細作,保持了優良傳統并發揚光大,涌現了一批時代領軍級別的揚州籍書法藝術家,深度參與甚至引領了當代書法的發展??戳吮敬握褂[,我以為,揚州書法有幾個突出特點,值得關注:其一,書文結合。揚州人文傳統深厚,在書法上的直接表現,首先就是詩文傳統與書法的密切融合,本次作品有多件自作詩文。兩者交融發展的意義自不待言,在當下尤其需要弘揚。其二,多樣包容。揚州自古就有包容精神,傳統者有之,創新者有之,都能在這片厚土上發展壯大,和諧共進,呈現出豐富的藝術面貌,對當代書法的多元掘進具有積極意義。其三,文雅本色。而在多樣性中,揚州書法又有鮮明的藝術特質上的統一性,這就是文雅氣象,這既是長期文化浸潤的地域優長,更反映了當代揚州書法藝術家對傳統人文精神的當代弘揚的自覺意識,不甘平庸,不尚粗俗,是一種堅持,更是一種砥礪。這樣的追求,必將使揚州書法在建設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征途上繼續成為不可或缺的區域。最后,葉教授以自作詩為結,對本次展覽表達了頌贊之意,詩曰:云煙新翥古揚州,輝煥東南向九丘。大運河長書不盡,北沙灘更報風流。
責任編輯:王潔 |